出版时间:2013-4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作者:张晓风
Tag标签:无
前言
写在青岛版的文集出版前夕 住在一个有海景的城市,应该算是“好命人”,我是好命之人,青岛市民想来也是。 不过,想不通的是,青岛怎么会是个“岛”呢?台湾才是啊!但世上事不可解的挺多,例如,有块地方叫“山东飞地”呢,也不知怎么飞去的? 这不管他,且说这个不是岛的岛上有家青岛出版社要来出我的书,我满心喜悦,如果用山东话来说,我挺乐意和众乡亲“拉个呱”。写散文,不就是拉呱吗?广东人则把聊天说成“倾解”,台湾的闽南话则说“开讲”(“讲”读作“港”)。其实都只是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话家常,唉,说来你我之间身为家人,能闲话家常却是既容易又曾经万难的事啊! 海上有长鲸,海畔有长风,崂山石缝中泌出清泉,远方有阵阵清音,台湾和青岛相去其实不远。附带一说说,我如今上班处所的地址是台北市青岛东路1之3号的“青岛三馆”呢! 张晓风
内容概要
本书是张晓风最新散文,精选50年文章菁华,超一半作品大陆首次出版,张晓风作序隆重推出。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一个女人温柔了岁月,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
张晓风干净的文字淡淡的情绪,道出一个好女人的岁月沉淀后的世事人情:面对父母老去离世,才发现你从未真正解读他们的内心;爱情婚姻中,我和他,只不过是凡世中,平凡又平凡的男子和女子,注定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可述,但生活中淡淡一句话里,却也有感念不尽的柔情;身为人母后自己体会的种种,忆起母亲的不易和牺牲,世上有什么角色比母亲更孤单?一个平凡女人一生的故事在文学大家张晓风笔下潺潺流出,让人想起自己的汗水、困惑、孤独、幸福、收获,想起这喧闹而安静的一生。
编辑推荐:
1、种种有情,大音无声。
2、近50年华语文学最温柔的一支笔,入选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
3、张晓风散文最新典藏版。超一半作品大陆首次出版,精选半世纪文章菁华,张晓风作序隆重推出。
4、一个好女人岁月沉淀后的世事人情:承受父亲的离开,眼睁睁看着母亲变老,体味平淡但柔情的婚姻,担负为人母的伟大与责任,永远放不下对子女的爱和期望、朋友的牵挂、对万物的慈悲……一个平凡女人一生的故事在文学大家张晓风笔下潺潺流出,让人想起自己的汗水、困惑、孤独、幸福、收获,想起这喧闹而安静的一生。
5、精彩语录:
●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 人生世上,一颗心从擦伤、灼伤、冻伤、撞伤、压伤、扭伤,乃至到内伤,那能一点伤害都不受呢?如果关怀和爱就必须包括受伤,那么就不要完整,只要撕裂。
● 给我一个解释,我就可以再相信一次人世,我就可以接纳历史,我就可以义无反顾地拥抱这荒凉的城市。
● 我和他,只不过是凡世中,平凡又平凡的男子和女子,注定是没有情节可述的人,但久别乍逢的淡淡一句话话里,却也有我一生惊动不已,感念不尽的恩情。
● 爱一个人就不免希望自已更美丽,希望自己被记得,希望自己的容颜体貌在极盛时于对方如霞光过目,永不相忘,即使在繁花谢树的冬残,也有一个人沉如历史典册的瞳仁可以见证你的华采。
● 生命中的好东西往往如此,极便宜又极耐用。我可以因一张蓆而爱一张床,因一张床而爱一栋房子,因一栋房子爱上一个城……
作者简介
张晓风,台湾作家,目前任教阳明大学。得过台湾中山、台湾文艺散文奖,当选过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有人因她的戏剧认识她,有人因她的小说或杂文认识她;但我们认为真正呈现她风貌的,应该是她的散文。余光中赞她是一位不分行的诗人,而“老到恣肆之处,鲁迅也不过如此”,卓然成为一代散文名家。此评价应该是中肯的。她出身中文系,却不自囿于所谓“旧文学”;她是女作家,文字却有须眉气。她善写日常,不敢轻忽小感情;她勇于探索宇宙和生命,尤能掌握大情怀。你可以用孩童的天真翻她,因它是那么浅明。你可以用学者的深度读她,因它有那么深切。著有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你还没有爱过》、《再生缘》、《我在》、《从你美丽的流域》、《玉想》、《我知道你是谁》、《星星都已经到齐了》、《晓风戏剧集》、《送你一个字》,三度主编《中华现代文学大系》散文卷、《小说教室》等。
书籍目录
写在青岛版的文集出版前夕 代序·廓然 辑一我在 我在 正在发生 不识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那天下午的哭声 瓶身与瓶盖 回头觉 巷口的炒面 没有痕迹的痕迹 敬畏生命 春之怀古 只因为年轻啊 母亲的羽衣 辑二一句好话 给我一个解释 我有一根祈雨棍 食堂 鸟巢,什么时候该丢? 关于拥抱 一碟辣酱 一只玉羊 巷子里的老妈妈 “你的侧影好美!” 圆桌上的亲情构图 别人的同学会 买橘子的两种方法 没有一个长得像小魔鬼 一句好话 辑三肉体有千万种受难的形态 一个女人的爱情观 肉体有千万种受难的形态 路边的餐盘 一双小鞋 “倒好嬉子!” …… 辑四其实,你跟我都是借道前行的过路人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不识 父母能赐你以相似的骨肉与血脉,却从不与你一颗真正解读他们的心。 家人至亲,我们自以为极亲极爱了解的,其实我们所知道的也只是肤表的事件而不是刻骨的感觉。 父亲的追思会上,我问弟弟: “追诉平生,就由你来吧,你是儿子。” 弟弟沉吟了一下,说: “我可以,不过我觉得你知道的事情更多些,有些事情,我们小的没赶上。” 然而,我真的知道父亲吗?我们曾认识过父亲吗?我愕然不知怎么回答。 “小的时候,家里穷,除了过年,平时都没有肉吃,如果有客人来,就去熟肉铺子切一点肉,偶尔有个挑担子卖花生米小鱼的人经过,我们小孩子就跟着那个人走。没的吃,看看也是好的,我们就这样跟着跟着,一直走,都走到隔壁庄子去了,就是舍不得回头。” 那是我所知道的,他最早的童年故事。我有时忍不住,想掏把钱塞给那九十年前的馋嘴小男孩,想买一把花生米小鱼填填他的嘴…… 我问我自己,你真的了解那小男孩吗?还是你只不过在听故事?如果你不曾穷过饿过,那小男孩巴巴的眼神你又怎么读得懂呢? 读完徐州城里的第七师范的附小,他打算读第七师范,家人带他去见一位堂叔,目的是借钱。 堂叔站起身来,从一把旧铜壶里掏出二十一块银元。 堂叔的那二十一块银元改变了父亲的一生。 我很想追上前去看一看那堂叔看着他的怜爱的眼神。他必是族人中最聪明的孩子,堂叔才慨然答应借钱的吧!听说小学时代,他每天上学都不从市内走路,嫌人车杂沓。他宁可绕着古城周围的城墙走,他一面走,一面大声背书。那意气飞扬的男孩,天下好像没有可以难倒他的事。 然而,我真认识那孩子吗?那个捧着二十一块银元来向这个世界打天下的孩子。我平生读书不过只求缘尽兴而已,我大概不能懂得那一心苦读求上进的人,那孩子,我不能算是深识他。 “台湾出的东西,就是没老家的好!”父亲总爱这么感叹。 我有点反感,他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老家的东西比这里好呢?他离开老家都已经这么多年了。 “老家没有的就不说了,咱说有的,譬如这香椿。”他指着院子里的香椿树,台湾的,“长这么细细小小一株。在我们老家,那可是和榕树一样的大树咧!而且台湾是热带,一年到头都能长新芽,那芽也就不嫩了。在我们老家,只有春天才冒得出新芽来,忽然一下,所有的嫩芽全冒出来了,又厚又多汁,大人小孩全来采呀,采下来用盐一揉,放在格架上晾,那架子上腌出来的卤汁就呼噜——呼噜——地一直流,下面就用盆接着,那卤汁下起面来,那个香呀——” 我吃过韩国进口的盐腌香椿芽,从它的形貌看来,揣想它未腌之前一定也极肥厚,故乡的香椿芽想来也是如此。但父亲形容香椿在腌制的过程中竟会“呼噜——呼噜——”流汁,我被他言语中的象声词所惊动,那香椿树竟在我心里成为一座地标,我每次都循着那株香椿树去寻找父亲的故乡。 但我真的明白那棵树吗? 父亲晚年,我推轮椅带他上南京中山陵,只因他曾跟我说过:“总理下葬的时候,我是军校学生,上面在我们中间选了些人去抬棺材,我被选上了……” 他对总理一心崇敬——这一点,恐怕我也无法十分了然。我当然也同意孙中山是可敬佩的,但恐怕未必那么百分之百的心悦诚服。
编辑推荐
《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编辑推荐:1、种种有情,大音无声。2、近50年华语文学最温柔的一支笔,入选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3、张晓风散文最新典藏版。超一半作品大陆首次出版,精选50年文章菁华,张晓风作序隆重推出。4、一个好女人岁月沉淀后的世事人情:承受父亲的离开,眼睁睁看着母亲变老,体味平淡但柔情的婚姻,担负为人母的伟大与责任,永远放不下对子女的爱和期望、朋友的牵挂、对万物的慈悲……一个平凡女人一生的故事在文学大家张晓风笔下潺潺流出,让人想起自己的汗水、困惑、孤独、幸福、收获,想起这喧闹而安静的一生。5、精彩语录: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人生世上,一颗心从擦伤、灼伤、冻伤、撞伤、压伤、扭伤,乃至到内伤,那能一点伤害都不受呢?如果关怀和爱就必须包括受伤,那么就不要完整,只要撕裂。给我一个解释,我就可以再相信一次人世,我就可以接纳历史,我就可以义无反顾地拥抱这荒凉的城市。我和他,只不过是凡世中,平凡又平凡的男子和女子,注定是没有情节可述的人,但久别乍逢的淡淡一句话话里,却也有我一生惊动不已,感念不尽的恩情。爱一个人就不免希望自已更美丽,希望自己被记得,希望自己的容颜体貌在极盛时于对方如霞光过目,永不相忘,即使在繁花谢树的冬残,也有一个人沉如历史典册的瞳仁可以见证你的华采。生命中的好东西往往如此,极便宜又极耐用。我可以因一张蓆而爱一张床,因一张床而爱一栋房子,因一栋房子爱上一个城……。
名人推荐
“这一支笔能写景也能叙事,能咏物也能传人,扬之有豪气,抑之有秀气,而即使在柔婉的时候,也带一点刚劲。” ——余光中 “女性擅写性灵文字。一情一景一细一节,都能化出万千情思满腹感慨。” ——素素 “晓风的智能是一种洞悉与悲悯的智能,她的爱是一种执着与坚毅的爱,她的同情是一种无私与绵远的同情,她的力量,是一种收敛自如的光芒。” ——席慕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