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顾申 青岛出版社 (2012-05出版) 作者:顾申 编 页数:246
Tag标签:无
前言
日出之国 公元印7年,日本摄政的圣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为使节访问隋朝,从此拉开了中日两国大规模文化交流的序幕。圣德太子在给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日出之国天子致日落之国天子。通常认为,这便是日本国名的雏形,直到7世纪后半叶,日本遣唐使将其国名改为“日本”,即“太阳升起的地方”,成为其正式国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日出之国天子致日落之国天子。这个表述不仅让隋炀帝不爽,我堂堂“中央之国”怎么就变成了“日落的地方”?就是在今天的中国人看来,多少也有些不舒服,毕竟日落虽美,却有几分凄凉。经历了一百多年“日落”历史之后的中国,又多了几分额外的敏感。其实这个表述无外乎是日本追求与中国平等交往的一个夙愿,是否也有淡化“倭国”的意愿,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从中日两国的位置而看,就算日本是“日出之国”,日落也远远不会在中国出现,它应该还要往西,一直到另外一个岛国——大西洋上的不列颠王国。而有趣的是,不列颠王国却称自己为“日不落帝国”。 有人说“日不落帝国”已经是落日了,其实不然,你还要向西看,在美洲大陆,还有着一个盎格鲁撒克逊的传人,说着英语的美利坚合众国。或许有人说,金融危机后的美国也要“日落”了,其实还不然,主宰着世界金融体系的“盎格鲁撒克逊家族”,依然掌握着最多的话语权。要看日落,还要向西。在花旗国太平洋的对岸,从上世纪噼代开始,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日出之国”正在经历着“失去的20年”。从日出到日落,日本正在经历着一个轮回。 从日出到日落,上面的文字转了地球一圈,牵出了四个国家——中日和英美。如果说世界上的大国,有哪两个结成对子后最相像,恐怕也只有中日和英美了。中美都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陆国家,日英都是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岛国;中日都写汉字,英美都说英语;中日都是儒学与佛教之国,英美都是基督教国家;中国击退了日本的侵略,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等等。 中日和英美这两对“组合”虽然有很多相同,但却有着致命的不同。英美是世界上最牢固的同盟;他们左右着世界格局,建立着包括金融秩序在内的众多国际秩序;他们是西方的代表。中日虽然“一衣带水”,却纷争不断;他们关系脆弱,相互猜疑;他们的“中日友好”,听上去很美,看起来遥远,摸起来什么都不是;他们各自代表着东方。 长期以来,我一直有一个困惑,中日为什么不能结束纷争,而像英美那样结成同盟呢?作为世界上第二和第三经济强国,以及有影响力的地区大国,中日的联合不是能给自身甚至整个东方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吗?经过观察,我发现,虽然中日两国的交往有20噼的历史,然而对于现代的中国人与曰本人而言,双方的了解却十分有限,彼此都用“过时”、“固有”的眼光看待着对方。“中目友好”大多是官方层面的“秀”,民间了解与沟通的渠道并不畅通。这直接导致了两国官方努力了数十年的“友好成果”,往往因为一些细小的摩擦而灰飞烟灭,毕竟两国政府谁也无法忽视来自民间的怒火,哪怕这些怒火有时候是非理性和不成熟的。 从中国的角度看,中国的年轻人提起日本,无外乎“侵略者”、“动漫”、“AV女郎”等等少数几个刻板的印象。中国方面对于日本的研究以及出版与日本有关的图书,都远远不及对欧美那么热衷。日本作为中国的邻居,作为一个特点鲜明,并有着巨大成功经验和惨痛失败教训的国家,无论今后是中国的同盟,还是朋友,抑或是对手甚至敌人,都需要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年轻人去深入地了解。这也是我们编撰这套丛书的初衷。 本套丛书的整体构思来自美国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的名著《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为了管理战后的日本,美国政府委托本尼迪克特做一份日本社会和日本国民性的调查分析报告。虽然有人对这本书内容的合理性存在质疑,但自1946年正式出版以来,此书便在美国和日本引起强烈反响,先后印了几十次。 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日本人生性好斗又谦恭温和,崇奉军国主义的穷兵黩武却又同时具有耽美特征,桀骜不驯而又彬彬有礼,冥顽不灵又顺从灵活,忠诚守信时又出尔反尔,勇敢而怯弱,保守而尚新,如此这般。”这段惟妙惟肖的描述,准确地把握了日本人的性格特征。 “菊”代表文,“刀”代表武。本套丛书正是从这两个方面展开,尽可能地向读者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的日本。虽然我们的能力有限,但也愿意为中日的文化交流做一些微薄之力。在《武士》《忍者》相继出版之后,《艺伎》《浮世绘》和《相扑》也陆续和读者见面了。本次推出的三本书,《棋道》《茶道》与《和服》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三种文化,都与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无可争议的,但对现代围棋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日本。虽然在近些年的世界围棋大赛上,韩国和中国的成绩要好于日本,但谁也不能否认,两国在现代围棋上都深受日本的影响。日本围棋讲究棋型,注重围棋的“美感”;韩国围棋讲究搏杀,强调围棋的“胜负”;中国围棋吸收了日韩两国的特点,再一次体现出了“中庸”。那么,如果你想领略围棋之美,就去翻开《棋道》吧。 茶叶同样源自于中国。虽然有人说,茶叶的最早种植国除了中国,还有印度等,但真正将茶叶推广到全世界的,却非中国莫属。而在茶叶传入日本之后,饮茶演化成日本特有的茶道,并最终成为桑田中亲所说:“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那么,如果你想了解日本式的“极致”,就去打开《茶道》吧。 和服在日本也叫吴服,听到这个名字,中国人就不禁会想到三国时代的吴国。没错,正是当时日本与东吴的商贸往来,将纺织品和制衣经带到了日本。如今,和服作为日本的一个象征,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至于在中国兴起了“汉服热”。但这一现象也引起了不小争议,其中之一就是“汉服的标准”。那么,如果你想了解和服在日本的发展之路,就去阅读《和服》吧。 本套丛书如今已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愿今后能有更多的相关书籍奉献给读者们。 最后,感谢青岛出版集团董事长孟鸣飞先生和责任编辑杨成舜先生,没有他们的鼓励与帮助就没有这套书的问世。 顾申 2012年3月于京
内容概要
《认知日本系列:茶道》与一般饮茶有很人区别,它有一整套完整、严格的程序和规则。茶道品茶十分讲究场所选择,一般都在茶室内进行。在招待宾客时,等客人坐定后,主持仪式的茶道师才开始按照规定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之后将茶依次呈给宾客。客人则要十分谦恭,用双手接过茶碗,先向茶师致谢,然后三转茶碗,接着轻品,慢饮,奉还。 点茶、煮茶、冲茶、献茶四道程序,是茶道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
书籍目录
第一章最高境界 茶禅一昧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径通茶室来品茗,世人聚此绝俗念” 茶道故事 第二章荣西禅师与《吃茶养生记》 漂洋过海 茶道在东瀛 十大阶段 附件一茶道在日本的发展 附件二茶道的形成时间年表 第三章茶会种种 一期一会 “斗茶”与“寂静茶” 形形色色 煎茶之道 茶道故事 第四章宗师与流派 吃茶去 “清净无尘”之人 “无一物中无尽藏” “三千家” 茶道故事 第五章举行茶事的地方 茶室·本席·茶席 茶庭 茶道故事 第六章以“幽寂网虚”之心为器,以“清净纯洁”之心为器 中国渊源 “茶入”与“薄茶器” “唐物”与“和物” 茶道故事 第七章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身 最高礼仪 化入骨髓 茶仪种类 礼仪特点 茶道故事 第八章学习·演练 工具准备 茶事礼仪 点茶开始 茶道故事 附件三茶人 附件四茶书 附件五当今日本茶道的主要流派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和、敬、清、寂 只有了解日本茶道历史才能真切了解日本茶道,同样要知晓日本茶道的形成过程,也要通晓日本茶道的历史。茶最早由中国传入日本,最早被日本人当做一种文化、一种艺术门类。自从这股品茶之风进入日本,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在日本人最初印象中,茶是一种高级品,因而日本茶道就应运而生。可以说日本茶道最早源于中国,但它却具有深厚的日本民族色彩,走过了独特的形成、发展过程,具有独特内涵。 日本茶道建立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之上,融日常生活行为、宗教、哲学、伦理、民族美学于一炉,是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茶道不单单是物质享受,通过举办茶会,参加者可以研习茶礼,陶冶情操,同时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和道德水平。如同桑田中亲所说:“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文化生活的规范和理想。”公元16世纪末,在继承、吸取前代茶道特点的基础上。干利休创立日本正宗茶道。通过分析他的茶道精神,我们能够窥见日本茶道的核心精华。 村田珠光曾将茶道的特点总结为“谨敬清寂”,干利休只变动其中一字,是为“和、敬、清、寂”,简单明了,富有内涵。“清寂”即为“静寂”,涉及审美观问题,这种对美的感触主要体现在“佗”字上。“佗”日语发音为“wabi”,具有“寂寞”、“贫困”、“寒酸”、“苦闷”的含义。平安时代,“佗人”指那些失魂落魄、忧郁苦闷、孤独的人。而到平安末期,“佗”的意思发生转化,变为“静寂”、“悠闲”,受到一些人的欣赏,成为美的代名词之一。这种美感的产生,具有其特殊的思想和社会历史根源。平安末期的镰仓时代,是日本历史上社会最为动荡、政治变革最大的时期之一,贵族统治阶层失势,新阶层登上历史舞台。失去权力的贵族因此悲观厌世,感叹世事无常,佛教净土宗便应运而生。失意僧人视当时社会为“秽土”,号召人们寻找心中“净土”,远离秽土。在这种思想的感召下,许多贵族文人逃离家庭,要么在荒野流浪,要么在林中隐居,建造草堂,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纷纷创作“草庵文学”,以消解沉积在心中的郁闷、愤怒之情,抒发怀古情思。 在室町时代,经济迅速发展,商业竞争激烈、活动繁忙,城市变得繁华、喧闹。很多人开始怀念之前清寂的生活,开始倾向于“佗”的审美情趣,他们常常在城中或郊外寻觅寂静的住所,隐居起来,享受古代田园的美好生活,以达到抚慰心灵、安养精神的目的,视寂静、恬淡、冷峻为美。茶人村田珠光等将这种审美意识引入“茶汤”中,令“清寂”之美广泛普及。 “和、敬”则为伦理、道德观念,衍生自人们热衷占有唐物茶器时期。镰仓时代以来,大量唐物茶器销往日本。其中茶具和艺术品为日本茶会增添不少光彩。但也催生出豪奢攀比之风,人们一味追求唐物,忽视倭物茶会的价值。沉醉于茶道艺术的村田珠光、武野绍鸥等人,提倡简单朴素,甚厌奢靡华丽之风,极为欣赏本国出产的黑色陶器,其深沉的色彩,流露出清寂、简朴之美。使用如此质朴的茶具,表达出真心实意的待客之情,富含审美趣味,利于提高道德修养。 日本茶道程序繁琐,如茶叶必须碾磨得极为精细,茶具要清理干净,插花要依照不同的季节及宾客名望、身份地位、年龄、文化修养来设计。主持人必须做到动作规范敏捷,在准确到位的同时还要有舞蹈的节奏和飘逸感。以上种种都是对宾客的尊敬,体现“和、敬”精神。 日本茶道始终贯彻“和、敬、清、寂”四字,是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身的文化艺术活动。禅是茶道精神的核心。从另一方面来说,茶道进行了一次宗教改革,它将禅从寺院的束缚中解救出来,带回到草庐庵堂的现实环境中,令远离俗世的禅僧变为“在家茶人”。茶道使禅与平民的生活融合,重新诠释禅的含义。 茶道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以点茶吃茶为机缘的深化、高扬心境之路;另一个是以被深化、高扬了的心境为出发点的点茶吃茶之路。”茶道又是:“茶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真正理解茶道特点才能深刻了解日本茶道。 P3-7
编辑推荐
《茶道》是由顾申主编的。茶叶源自中国。虽然有人说,茶叶的最早种植国除了中国,还有印度等,但真正将茶叶推广到全世界的,却非中国莫属。而在茶叶传入日本之后,饮茶演化成日本特有的茶道,并最终成为桑田中亲所说:“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那么,如果你想了解日本式的“极致”,就去打开阅读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