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青岛 作者:鄢敬新//鄢晓慧 页数:234 字数:2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就《佛珠的鉴赏与收藏》的实质而言,作者当初的本意,是将其撰写成一本讲述佛珠文化的专著。当考虑到出版的方便和图书市场的认可将其定名为《佛珠的鉴赏与收藏》,想必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其中关于佛教文化的含量,要远远超出一般关于收藏图书的分量。本书由鄢敬新、鄢晓慧著。
作者简介
鄢敬新,心理学家,1951年5月生于山东青岛。现为自由撰稿人、人才测评师、青岛市心理学会理事、青岛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合肥工业大学兼职教授。曾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研究,并撰写、出版了《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职业生涯规划宝典》等多篇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鄢晓慧,青岛大学讲师。
书籍目录
目录
前言
佛珠常识
佛珠的称谓
佛珠的由来
佛珠的功用
佛珠的种类
佛珠的构成
佛珠颗数的表征涵义
佛珠的材质与功德较量
佛珠的形制与加工制作过程
佛珠的净化
持佩佛珠的姿势与方法
持佩佛珠的基本注意事项
佛珠个说
菩提类佛珠
星月菩提佛珠
金蟾子菩提佛珠
莲花菩提佛珠
凤眼菩提佛珠
龙眼菩提佛珠
金刚菩提佛珠
金线菩提佛珠
天意菩提佛珠
缅茄菩提佛珠
天竺菩提佛珠
三眼金鼠菩提佛珠
五眼六通菩提佛珠
十八子菩提佛珠
樱桃核菩提佛珠
木质类佛珠
沉香佛珠
檀香佛珠
紫檀佛珠
绿檀佛珠
黑檀佛珠
黄花梨佛珠
降龙木佛珠
宝石类佛珠
玉石佛珠
水晶佛珠
玛瑙佛珠
绿松石佛珠
青金石佛珠
碧玺佛珠
木变石佛珠
金沙石佛珠
珍宝类佛珠
琥珀佛珠
红珊瑚佛珠
砗磲佛珠
象牙佛珠
羚羊角佛珠
牦牛骨佛珠
工艺类佛珠
西藏天珠
琉璃佛珠
核雕佛珠
嵌银佛珠
紫砂佛珠
景泰蓝佛珠
金属类佛珠
金佛珠
银佛珠
铜佛珠
铁佛珠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五十颗 一般认为,表征佛教所说的五十法,若依《大智度论》卷所说,即《大品般若经》所说的三三昧、四禅定、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八背舍、八胜处、九次第定、十一切处等八种,总共合为五十法。 所谓“三三昧”,又称“三三摩地”、“三等持”、“三定”。指三种三昧。前面讲过,“三昧”,就是“禅定”之异称。若依《大乘义章》所说,心体寂静,离于邪乱,称为三昧。此三昧分有漏、无漏二种。有漏定为三三昧;无漏定为三解脱门。 所谓“四禅定”,又作“四禅”、“四静虑”,指用以治惑、生诸功德之四种根本禅定。也就是指色界中的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因此又称为“色界定”。“禅”,即梵语“禅那”的略称,意译作“静虑”,即由寂静,善能审虑而如实了知之意。因此,四禅定又称“四静虑”、“四定静虑”。佛教认为,此四禅之体为“心一境性”,其用为“能审虑”,特点为已离欲界之感受,而与色界之观想、感受相应。自初禅至第四禅,心理活动逐次发展,形成不同的精神世界。或谓自修证过程而言,前三禅乃方便之阶梯,仅第四禅为真实之禅(真禅)。 所谓“四无量心”,又作“四无量”、“四等心”、“四等”、“四心”。即佛菩萨为普度无量众生,令离苦得乐,所应具有的四种精神。若依《中阿含经》、《大智度论》所说,即: (1)慈无量,也就是说,缘无量众生,思惟令彼等得乐之法,而入“慈等至”。 (2)悲无量,也就是说,缘无量众生,思惟令彼等离苦之法,而入“悲等至”。 (3)喜无量,也就是说,思惟无量众生能离苦得乐,于内心深感喜悦,而入“喜等至”。 (4)舍无量,也就是说,思惟无量众生一切平等,无有怨亲之别,而入“舍等至”。据《增一阿含经》所载,修四等心得度欲界天,而住于梵处,因此,四无量又称“四梵堂”、“四梵处”、“四梵行”。 所谓“四无色定”,又作“四空定”、“四空处定”、“四无色”。指超离色法(物质)系缚的四种境界,即由思惟四无色界所得之定。佛教认为,若欲生于此四无色界,则必须修习四无色定。也就是说,四无色定,乃对治色法之系缚,灭除一切对外境之感受与思想的修行,及借此修行所达到的清净无染、虚空静寂的精神境界。若依《法蕴足论》、《大智度论》所说,此四无色定,即: (1)空无边处定,又作“空处定”。此定超越色界之第四禅,灭除障碍禅定之一切想,思维“空间为无限大”,亦即思空无边之相。 (2)识无边处定,又作“识处定”。此定超越空无边处定,而思维“识为无限大”,亦即思维识无边之相。(3)无所有处定,又作“少处定”。此定超越识无边处定,与无所有相应。即思维无所有之相而安住之。 (4)非想非非想处定,又作“非有想非无想定”。此定超越无所有处定,思维非想非非想之相,具足而安住之。此定无明胜之想,因此异于灭尽定;也非无想,因此也异于无想定。 所谓“八背舍”,又作“八解脱”、“八惟无”、“八惟务”,即依八种定力而舍弃对色与无色之贪欲。若依《中阿含经》、《俱舍论》所说,即: (1)内有色想观诸色解脱,为除内心之色想,于外诸色修不净观。(2)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内心之色想虽已除尽,但因欲界贪欲难断,故观外不净之相,令生厌恶以求断除。 (3)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为试练善根成满,弃舍前之不净观心,于外色境之净相修观,令烦恼不生,身证净解脱具足安住。 (4)超诸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解脱,尽灭有对之色想,修空无边处之行相而成就之。(5)超一切空无边处入无边识识无边处具足住解脱,舍弃空无边心,修识无边之相而成就之。 (6)超一切识无边处入无所有无所有处具足住解脱,舍弃识无边心,修无所有之相而成就之。 (7)超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解脱,舍弃无所有心,无有明胜想,住非无想之相并成就之。
编辑推荐
《佛珠鉴赏与收藏》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