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作者:台静农 页数:25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酒旗风暖》的作者书生意气恍然如梦,他中年渡海终老望乡,人生丧乱都作云烟。 《酒旗风暖》内容包括了忆常维钧与北大歌谣研究会、北平辅仁旧事、鲁迅先生的一生、平庐的篆刻与书法、何子祥这个人谈谢次彭先生写竹、有关西山逸士二三事、酒旗风暖少年狂等。
书籍目录
生平回顾忆常维钧与北大歌谣研究会记“文物维护会”与“圆台印社”北平辅仁旧事始经丧乱我与书艺怀念忆旧鲁迅先生的一生记张大干老人的胡闹我与老舍与酒追思平庐的篆刻与书法记张雪老何子祥这个人谈谢次彭先生写竹大干居士画学记波外翁大干居士事略粹然儒者诗画有关西山逸士二三事伤逝怀诗人寥音酒旗风暖少年狂序跋读后《关于鲁迅及其著作》序言《地之子》后记《建塔者》后记《择偶的艺术》序……编后记
章节摘录
三 虽然维钧与鲁迅先生这样的接近,而知道的也不多。可是提到北大歌谣 研究会,则无人不知有“常惠”其人。一九三五年《歌谣周刊》复刊,胡适 之先生说“常维钧是歌谣会的老祖宗”,这话不特风趣,也是事实。他不是 由于好事,而是具有歌谣文学的兴趣,这兴趣则是受了鲁迅先生的启示。当 一九一三年鲁迅先生在教育部编纂处发表一篇《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其论 “国民文术”云:“当立国民文术研究会,以理各地歌谣、俚谚、传说、童 话等,详其意谊。辨其特性,又发挥而光大之,并以辅翼教育。”这是蔡元 培先生主长教育部时候。至一九一七年蔡先生长北京大学,为筹备二十周年 纪念,要作种种活动,于是受鲁迅先生的启示,学校印出《征集近世歌谣简 章》,打算将来编成《歌谣汇编》与《歌谣选录》两书,作为将来二十周年 的一种刊物。简章出来后,同学投稿甚多。因在《北大日刊》每天选登一首 ,后来成立“歌谣研究会”,并创刊《歌谣周刊》。“周刊”附在《北大日 刊》发行,此一周刊的编辑校对,均由维钧担任。每当鲁迅先生来校时,便 向他问及周刊的情况,以为歌谣已经引起大多数的青年注意,可将内容扩大 到民间风俗与故事。一九二三年为北京大学二十五周年纪念,《歌谣周刊》 编印增刊,内容以月亮为主题,鲁迅先生画了星月图作封面,由沈尹默先生 题字。这一薄薄的增刊,不仅引起当时多少青年人的兴趣,也改变了传统的 文学史的老观念,这么一来投稿者有来自各省各地,往往有令人意想不到的 真情美妙的作品。顾颉刚在周刊上征集孟姜女的传说,没想到此一民间传说 人物她的故事分布地域非常之广,资料一多纷纭得难以整理,使他不得不放 弃而去研究“大禹”是一条虫了。 后来沈兼士先生筹办北大研究所国学门,设考古、方言、歌谣、风俗四 研究室,四室管理人,考古是庄尚严,方言是董作宾,歌谣是常惠,风俗是 我。当时北京是各路军阀争夺的据点,大学教职员薪水都发不出,研究所自 无力推展。可是我们几个年轻人终日相处,虽谈不上什么研究工作,却有朋 友之乐。 四 维钧夫人葛孚英,他们结婚于一九二四年五月十八日,他俩结婚的年龄 。颇合于中古礼:“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他俩的结合与研究法 国文学有关系,维钧读的是北大法文系,孚英是直接受教于法国女老师的。 婚礼席上由证婚人胡适之先生致辞,他说维钧是最早提倡研究歌谣的一个人 ,他在预科学生的时候就很注意于平民文学,这几年来他的成绩我们都很佩 服的。他并且套用一首歌谣,算是祝词: 新娘笑迷迷,新郎笑嬉嬉, 大家甜蜜蜜,一对好夫妻。 《歌谣周刊》第五六号,有董作宾的《一对歌谣家的婚仪》记得翔实而 有风趣,这儿不必引述了。鲁迅先生在婚礼前亲自到常家送了一部《太平乐 府》作为贺礼,此书是元代乐府词汇编,足见鲁迅先生送这一书的含意。据 说维钧夫妇对于这一纪念品,历经动乱,直保存到他们夫妇逝世。 我认识维钧夫妇,可能在他们结婚的这一年或第二年,已经记不清了。 我所收辑的“淮南民歌”一百一十三首,就发表在第二年(一九二五)的《歌 谣周刊》上。虽然,我们的结合,并不单纯由于歌谣的爱好,而是文学,因 为我们当时的文学社,他虽不是其中分子之一,而是有’密切关系的。文学 社在北大理学院对面西老胡同一号,是一座大的四合院,北房三间是社址, 也就是我与李霁野的住处,西房两间庄尚严住在那儿,他是北大哲学系的学 生,维钧先已认识的同学。维钧为人厚重,热诚正直,我们都以老大哥看待 他,而他对我们也如兄弟一般。当我们遇到麻烦事。他挺身任之,决不回避 。如一九二八年大军阀山东主席张宗昌向北京军头揭发未名社,于是未名社 被查封,人被絷系,当时颇为严重。而维钧一面与师友联络营救,一面与被 絷系者暗通消息,使之安心等待,果然经过五十天被释放了。那时的北京是 极黑暗残暴,青年人的生命直同草莽,此五十天内就有一次十三人被枪决的 公报,还有不公告的。而一般知识分子,大都吞声避祸,自是人的常情。像 维钧这样的“急难风义”,也是由于时代的正义感。 谈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一事,一年春夏之际,维钧约我同去北京某一城 根走走,方向与地名已经记不清了,去看他的朋友“李大哥”。这一带是老 北京的真面目,在澹澹的春光下,却一片荒寒,疏落的矮房屋,有似贫民窟 ,却也有人家门前陈设小金鱼缸或两盆石榴树之类的。到了李大哥门口,他 就出来了,略作寒暄后,边走边谈。李大哥高高个子,生意人样,短衣宽裤 ,扎“腿带子”,长衫背在肩上,说话走路都很急促,与维钧的态度迂缓正 相反。与李大哥分手后,途中维钧告诉我,李大哥是“二次革命”,即反袁 世凯帝制的志士,事发后,军警未捕到李大哥,却被抄了家。好像维钧是李 大哥一伙的,也受过牵连,他没有详细告诉我,后来我也没有想到问他。 P6-9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