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作者:于俊生 页数:607
内容概要
古谚日:“天之大宝日月星,人之大宝精气神。”霁日朗星,清风明月是天地之和气;精力充沛,神清气爽是健康的根基。如何保证人体的精充、气足、神旺呢? 本书考究中医学进补源流,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讲述各种虚证表现,讲解中医四季进补与五脏养生知识,列出了200多种常用药食材的性味功效,针对14种健康人群,5种特殊人群,26种常见疾病,列出了2000多道进补药膳的烹制方法,所选材料大部分为家常鱼肉果蔬,寻常百姓皆可方便采购烹饪。 阅读本书,读者可获取实用有效的养生保健知识,同时享受烹饪的乐趣,寓养生进补于美味之中。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进补概述第二章 食品类进补佳品第三章 中药类进补佳品第四章 五脏养生进补第五章 四季进补第六章 小儿进补第七章 青半年进补第八章 中年人进补第九章 老年人进补第十章 女性进补第十一章 考生、工作疲劳与亚健康进补第十二章 常见疾病的进补第十三章 手术后的进补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进补概述 一、进补的历史渊源 (二)历代著名医家对进补的认识 历代著名医家非常重视进补的作用,希望通过进补来防病治病,延年益寿。汉代大医学家张仲景创立了许多补益方药,为后世补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对补益方药的研究更是精深,并注重食补;宋代名医钱乙重视小儿体质的研究,创立了不少儿童进补方药;金元名家李东垣发现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创立了不少补益脾胃方药;元代名医朱丹溪发现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重视补阴;明代巨匠张介宾主张肾为先天,补肾是强身之本;清代名医叶天士善于调补,常以“血肉有情”之品补益精血;近代名医施今墨对进补研究颇有成就,创制了不少补益方药,屡受称颂。 明清时代,用食物防治疾病的方法受到了医家的普遍重视,发展更臻完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食物防治疾病的理论体系,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运用日常饮食来进行保健和治病的经验,不但广大劳动人民喜闻乐用,而且受到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和喜爱。例如清朝慈禧太后中年以后常患脾虚便溏,曾用黄芪、山药、莲子熬粥,以健脾益气;有时口渴下泄,又用绿豆、鲜青果、竹叶、橙子煎汁服用,以生津补胃。光绪皇帝也用羊肚加调味品煎汁食用,治疗病后胃气虚弱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