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玄思录

出版时间:2007-10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作者:丁玉柱  页数:340  

内容概要

  就王蒙整体的玄思小说创作而言,其玄思小说思想的深刻不仅在某些方面让人觉得优于王蒙的某些其他小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王蒙某些思想的精华,甚至可能是王蒙未来某部长篇小说存货在当下的零售与批发,而且令人感受到了王蒙在其玄思小说中对中外小说艺术的借鉴、继承和发展。就王蒙玄思小说创作的艺术影响或是其艺术发生因子而言,主要有如下六个方面:  其一是中国古典文学。不用讳言,王蒙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与评判自是与众不同、自成一家,这有王蒙对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对李商隐的诗歌的研究为证。具体到王蒙的玄思小说,显而易见的不仅是某些细节的关联,更多的则是艺术的意味而不是创作的形式。如《思想家》与老子的“知白守黑”、《飞牛》与庄子的“逍遥游”、《约会》与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之“王子猷雪夜访戴”、《南瓜》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五回的“严监生疾终正寝”等。王蒙玄思小说中哲理奥义借日常生活出之的技法可谓深得宋普济的《五灯会元》与尊者僧伽斯那的《百喻经》的真传。  其二是中国现代文学。如《惭愧》与鲁迅的《离婚》中七大爷的打喷嚏、《柿子》与鲁迅《秋夜》里的枣树、《不理》与鲁迅的《准风月谈.秋夜纪游》、《叭》与鲁迅的杂文《透底》和毛泽东的政论《反对党八股》、《开业》与老舍的《茶馆》等。  其三是中国当代文学与新时期文学。如王蒙对汪曾祺的《故里三陈》之《陈小手》的共鸣、高晓声以“陈奂生”为艺术基点创作的“陈奂生系列小说”与王蒙以“老王”为主人公创作的数百则玄思小说系列、陈四益为文和丁聪配画发表在《读书》杂志封页里文图并茂的作品与王蒙与画家谢春彦联袂推出的《玄思小说:笑而不答》等,从中都可感觉到促使王蒙创作玄思小说的动力因素。  其四是外国文学。如《伊索寓言》、《天方夜谭》,特别是玄思小说的主人公“老王”和他的“孙子”之间的生活场景描摹,总是令人忍俊不禁地看到德国漫画家布劳恩的《父与子》系列漫画的幽默画面。  其五是对民间文学及中国传统艺术的吸收、借鉴与创造。如《捞月》与民间童话“猴子捞月”、《骆驼》(续二)的结尾与中国相声的抖包袱等。  其六是对前五个因子的综合,甚至也包括王蒙对自己以往的小说创作甚至是散文作品的因子,如《柿子》与屈原的《橘颂》、黄道周的《榕颂》、鲁迅的《秋夜》、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惭愧》与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鲁迅的《离婚》、王蒙的《活动变人形》以及王蒙的《周扬的目光》,还有《白鹅》与柳宗元的《黔之驴》、周敦颐的《爱莲说》、钱钟书的“鸡”与“蛋”之妙论以及王蒙的游记散文《遥远啊,遥远》、《电话》与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着陆》与王蒙的《春之声》、《一圈》与王蒙的《球星奇遇记》等,这些作品之间都存在着某种深刻的思想和艺术的关联。

书籍目录

1.《不见》一切尽在一笑中2.《回头》新小马过河3.《惭愧》从打喷嚏到打嚏喷到打呃4.《好坏》好坏辩证法5.《符号》香酥鸡·语言·两面性6.《接受》(之一)选择的艰难7.《接受》(之二)B城王阿Q8.《批评》都是吃饱饭撑的9.《灵验》风派之谜一解10.《痛苦》现代人的现代病11.《瓜与豆》官场基因变异学12.《形状》救救兔子13.《谢客》谢客还是谢主1.《不见》一切尽在一笑中2.《回头》新小马过河3.《惭愧》从打喷嚏到打嚏喷到打呃4.《好坏》好坏辩证法5.《符号》香酥鸡·语言·两面性6.《接受》(之一)选择的艰难7.《接受》(之二)B城王阿Q8.《批评》都是吃饱饭撑的9.《灵验》风派之谜一解10.《痛苦》现代人的现代病11.《瓜与豆》官场基因变异学12.《形状》救救兔子13.《谢客》谢客还是谢主14.《见面》错位的时空与想当然的逻辑15.《对谈》面对面16.《捞月》何必多此一捞17.《年华》不觉流水年华18.《思想家》思想家与政治家的球19.《不理》王牌狗不理——无为神境是怎样练成的20.《应验》梦的解析新解21.《看看》口眼功能妙用22.《写诗》想起了黛玉什么23.《着陆》梦中的机场跑道和指挥塔24.《游泳》壮游的阿甘25.《健身》健身莫如先健心26.《灭蚊》王氏灭蚊秘诀27.《伊妹儿》都是伊妹儿惹的祸28.《人形》看人要看想象的脸29.《读书》书欲读时方十艮少,要是多了呢?……

编辑推荐

  就王蒙整体的玄思小说创作而言,其玄思小说思想的深刻不仅在某些方面让人觉得优于王蒙的某些其他小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王蒙某些思想的精华,甚至可能是王蒙未来某部长篇小说存货在当下的零售与批发。  从王蒙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来看,王蒙的玄思小说创作是经历了一定时间的创作尝试、理论探索、素材挖掘、艺术借鉴和风格培养之后才逐步定型并完成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王蒙玄思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