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美)伊丽莎白·乔治·斯皮尔 页数:168 译者:徐匡
Tag标签:无
前言
世界上有不少的文学家。他们写书给我们看。他们写诗、写小说、写童话,让我们过上了文学的生活。那真是一些才华横溢的人,多么能够想象和讲述!他们编出吃惊的故事。他们说啊说啊总能说出吃惊的感情。他们成功地写了一个人,无数的人就知道了这个人,这个人就成为世界的人。他们智慧地表达了一种思想,这个思想就成了灯光,我举过头晃动,你也映照,大家都提在手里照来照去了。他们写出一个个句子,连成一个个段落,语言,文字就这么变为了完美的一篇、完整一本。在文学里面,我们能读到语言、文字为自己兴奋的表情,它们为自己的妙不可言吃惊!文学的阅读、文学的生活就这样让我们平常的日子里能有喜悦掠过,能有诗意荡开,能有些渴望,能有很多想不起来的爱……我们开始讲究情调了,注意斯文,注意轻轻地呼吸。看见了天空的颜色,看见了风筝。看见黑夜平淡地接在白天的后面,可是活着是不能马马虎虎的。看见人是活在人格里的,人格都是有一个方向的,文学里好人也是我们的友人,因为我们喜欢他们的方向:文学里的坏人也是我们的仇敌,因为我们憎恶他们的方向。
内容概要
马特和爸爸先来到美国西部开垦荒地,后来爸爸回去接妈妈和妹妹来此团聚,留下马特独自在小木屋里等待。马特逐渐和一名印第安男孩成了好朋友,对方教他如何用印第安的方式捕猎,马特也教那个印第安男孩读书认字。在两个人日益频繁的交往中,马特开始认真思考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的差异,懂得了尊重别人的文化及价值观,也警策自己不要让白人的傲慢破坏了大自然的和谐……
作者简介
伊莉莎白·乔治·斯皮尔(Elizabeth George Speare 1908~1994)是美国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1908年11月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梅尔罗斯。她在马萨诸塞州北安普敦的史密斯学院上过一年学,并从波士顿大学获得文科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她做过多年的中学英文教员,并为杂志社写
书籍目录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五章
章节摘录
从树丛中走出来的那个人不是个印第安人。他身材魁梧,一件粗糙的蓝色军大衣把他身上的肥肉绷得鼓鼓的。这个人的脸上满是红乎乎的络腮胡,快把整个面孔都挡住了。他在空地上走了一半便停住了。“你好啊!”他热情地喊道。“你好。”马特回答得有点迟疑,他不知道是否应该像招呼执事那样招呼这个人。陌生人走近了,马特在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看到了一双闪闪发光的蓝色的小眼睛。那个人站在那里,刻意地磨磨蹭蹭。他仔细地打量着小木屋和玉米地。“你的这块地儿很不错。”马特没有吱声。那人的目光越过马特的肩膀好奇地往小木屋的门里张望。他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小木屋里空无一人。“你一个人吗?”马特犹豫着:“我爸刚出去。”“他一会儿就回来,是不?”马特很不愿意回答这个人的问话,他自己也觉得有点奇怪。经过这么多天一个人的生活,现在看到了另一个人,他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可是,不知怎的,他并不感到高兴。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说谎。“随时都会回来,”他说,“他去河那边拿点东西。他今晚可能就回来。刚才我看见你来还以为是他呢。”“我猜我让你吃了一惊。你们在这里生活大概见不到什么外人吧。”“你说的对,我们这里没什么客人。”马特答道。“那我猜你爸爸不会不让你接待客人的吧?”那人说,“我刚才想你也许会留我吃顿晚饭的。我在半里地之外就闻到味儿了。”马特觉得自己不应该忘记礼貌。那人宽厚的笑容已经打消了他心头的一部分疑虑。“当然,”他说,“请进吧……先生。”那人哼了一声。“叫我本恩吧,”他说,“你也许在河那边镇子里听说过我。”“我们没在镇子里待多长时间。”马特答道。他忙着去点蜡烛。陌生人站在门内,打量着小木屋的每一个角落。“你爸爸真懂得怎样盖一座漂亮、结实的房子,”他说,“你们准备永远待在这儿吗?”“这是我们买的地。”马特说。烛光里,小木屋看起来温馨而舒适,展示给陌生人看实在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我妈和我妹马上也要过来了。”“现在来的人越来越多了,”陌生人说,“以前,你走一个月都看不到一个烟囱。现在,小镇从河边向四面八方延伸开来。”陌生人的目光落在了门上方挂着的来复枪上。他缓缓地吹了一个羡慕的口哨,然后走上前去抚摸着枪托。“真是个好东西,”他说,“能值好多海狸皮呢。”“爸爸不会卖的。”马特简短地说。他正忙碌着,为的是让这个陌生人感受到欢迎。他舀出好大一勺面,用水和匀后拍在一块干净的白蜡木板上,然后支在炉火前烘烤。他在桌子上摆了两只碗和两把锡制的勺子,在锡铁盘子里倒上糖蜜,然后把肉汤盛在两个人的碗里。从肉汤消失的速度看,陌生人一定是好长时间没吃东西了。马特吃了很少的一点。他刚准备去拿玉米饼,却见陌生人已经抓走了最后一小块并用它蘸走了最后一点糖蜜,便缩回手去。终于,本恩把凳子推到了一边,然后用手背把胡子一抹。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本以《鲁滨逊漂流记》为反省对象的小说。一个白人男孩幸亏有印第安人男孩的照顾,才得以渡过许多难关。两人从最初的不信任、鄙视,慢慢地转变为互相钦服,成为对方口中的“白人兄弟”、“印第安兄弟”。丢弃主奴观念,相互尊重协助,族群和谐的深意自在其中。 ——作家、文学评论家 萧水顺一本令人动容的好书,其引发的思考是意味深长的:在与不同种族、不熟悉的人群交往的过程中,如何去除自身的优越感?如何学习对方的优点?如何知恩图报,愿与他人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本书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宽容、积极的人生观。 ——儿童文学工作者 南方
编辑推荐
《海狸的记号》是一本以《鲁滨逊漂流记》为反省对象的小说。一个白人男孩幸亏有印第安人男孩的照顾,才得以渡过许多难关。两人从最初的不信任、鄙视,慢慢地转变为互相钦服,成为对方口中的“白人兄弟”、“印第安兄弟”。丢弃主奴观念,相互尊重协助,族群和谐的深意自在其中。《海狸的记号》是一本令人动容的好书,其引发的思考是意味深长的:在与不同种族、不熟悉的人群交往的过程中,如何去除自身的优越感?如何学习对方的优点?如何知恩图报,愿与他人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本书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宽容、积极的人生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