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3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麦田图书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李孝萱 页数:76
前言
早先我搞创作,真比十月怀胎生孩子当妈妈还难。摆在桌上一大堆参考资料,左翻右捡举棋不定,千方百计也无从着手。憋得心慌手痒,耗得筋疲力尽,就是找不到一泄感情的出口。即便自以为有了一个异乎寻常的想法活灵活现,可一旦落墨,总难“算数”,总还是背离了想象的初衷。那时,一个“讨好”的世俗要求、一个“完美”的事功标准,几乎把我拖垮了。至于“自我”的表达或“自由”的驰骋,达到目的或得一境地,对我来说真的难于上青天,根本不沾边。便是最终画成一幅,也累得仿佛搭上一命。所以,很长时间,一提创作我就怵头,那情形,我嘿嘿然管它叫创作综合症。 其实,我一直不相信我不具创作能力。现在想来,只是当时我把创作复杂化、功力化了,总想一出手就有惊人动世之作,全身心地沉浸在一切完美的想象中,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于是压力导致障碍,也因此丢弃了对日常生活的深切感受、对个体生命的真实把握,想像力极端匮乏,艺术语言至为贫弱。 席勒有句名言:“当灵魂说话的时候,说话的已不是灵魂了。”这是强调表达的困境,略同于古人“言不尽意”或“口不应心”的提法,写诗著文如是,书法绘画亦如是,这是人性的通病,但未必是种不幸。作为画家,最大的耐心,也是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努力去克服这个困境,尽一切可能缩短言与意的距离,将之表达到位而干净利落。这一点,我称之为“通神”,而完成它,只可谓“耗神”。其实仔细想来,人生本来就是一桩耗神的工作,价值取向一旦确立,每事每时都要不苟。一件事情没做好,反反复复更张再行,无非是未满足或不满意,因此才激发了想像力,去否定、去假设、去探寻,产生了创造的冲动。人生因此获得意义,生命因此更为隽永。画家不如是乎?一张张没完没了地画成,又一张张没完没了地撕掉,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把一个个遗憾累积起来,把千万个细胞消耗殆尽,直到还剩一口气,要累死了,也不满足。 这种“困境”的确给画家带来一生的苦恼,同时也使艺术产生无穷的魅力。那种探寻,生生不息、日日无穷,是生命的动力和心智的完善,是精神上最大的慰藉。 当然如此!假如你要体味这种慰藉,恐怕非得脱层皮不可,你要忍住痛苦,还要耐住寂寞,最终要持守自己,你绝不能“向外求”,去“摧眉折腰事权贵”,向商人贾客抛媚眼,你也不能错认甲乙或颠倒黑白,削尖了脑袋钻“美术史”,自信或自杀般地在一块墓碑上刻下名字,或者露出嘴脸。
内容概要
承接历史上好的东西,不是保守,更不是迂腐,而是一种精神延续。与其说我的画中充满了矛盾,充满了荒诞,不如说是现实中充满了矛盾和荒诞。与艺术无关的喧闹再多,无艺术之实的虚名再大,都改变不了我对真艺术的痴迷和爱重,这是我的生命,和我的衣食住行一样是种生活。
书籍目录
一
从容的选择——笔墨
心灵的外化——韵味
二
城市经验
三
“幽默”和“荒诞”
所谓“伊甸园”
四
心境下的传统
创作随感
编辑推荐
《当代名家艺术观:李孝萱(创作篇)》:感受名家风范 探索创作奥秘 培育艺术人才 深研艺术理念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