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延聘如陈寅恪等大家并致力发展港大中文学科外,地山先生在任教及执掌港大中文系期间,还大力弘扬及推广中国文化及文学,主张用拼音教授汉语,并研究香港史及文化,可谓现代香港史研究的先驱。由于地山先生会英文、国语及广东话,他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及港大教授的地位,为中国国学及文化在香港发扬光大到处播种,为正沦陷在日本铁蹄之下的中华民族的存亡振臂疾呼。1935年10月10日为中华民国国庆日,地山先生用英文向港大学生演讲,呼吁学子要团结一致,要学好真正的知识和培养坚强的性格。1939年他用英文演讲《中国古玉研究》,1941年4月在欢迎港督访问港大时用英文致辞。在港大期间,地山先生也用英文撰写著作。如他曾用英文撰写118页打字稿的一篇佛教论文, 题目为《佛教泛神论思想在印度与中国的演进》(“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Pantheistic Thought in India and China”)。1938年他用英文撰写《武训》一文并发表。在弘扬中国学术方面,地山先生更是不遗余力。他在香港发表的下述公开演讲即是明显例证:《中国文艺之精神》(1935年9月19日),《佛学与现代文化》(1935年11月10日),《鲁迅对中国新文学之贡献》(1936年11月),《汉代的社会生活》(1938年3月),《中国文字底命运》(1940年1月),《拼音字和象形字的比较》(1940年6月)等。在指导一般香港人学习中文及文化方面,地山先生也身体力行,不辞辛劳。1935年12月他用国语演讲“如何读书”,1936年撰写剧本《西施》并由陈君葆导演在港大大礼堂公演,并多次出任香港中文演说及写作比赛的评委,甚至数次到中小学讲课。在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方面,地山先生利用自己的学术地位及社会影响更是不断摇旗呐喊和献策献力。1936年3月他发表公开演讲《中国之命运与青年》,1936年7月演讲《中华民族之衰落原因及其补救办法》,1937年12月与林语堂、郑振铎、汤用彤、简又文等发起并组织“中国非常时期高等教育维持会”并发表《保卫文化,完成救亡使命》的宣言。1939年1月他发表《中国思想中对战争的态度》,1939年7月相继发表《忆卢沟桥》及《七七感言》,1941年5月发表《青年节对青年讲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