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解析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作者:王新佩 编  页数:216  

前言

  《金匮要略》一书,已被公认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它总结丁东汉以前的医疗实践经验,将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创立了诸多杂病论治的原则和方法,推动了中医临床学的进步和大力发展,成为中医理论的根基,临床各科的纲领。自问世以来,注家辈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千秋纷呈,使《金匱要略》的研究不断地深入和广泛。笔者从事中医教学已三十余年,由《内经》而《金匮》,从理论而临床,在教学实践和临床工作中,不断由浅人深,由表及里;从认识到实践,时而顿悟,时而疑虑。从初步认识到一般理解,由一般理解又加深认识;理解的东西,有时疑惑重重,苦思冥想,产生新的认知;肯定的东西,有时产生新的疑惑,由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否定、肯定,肯定、否定,反反复复,不断升华。如此数十年,至今许多经文旨意仍领悟不深。俗云“话说三遍淡如水”。而我在《金匱要略》的教学实践中,可谓重复百遍。然而每次重复,都有意外的收获,每次重复都有新的理解,如此在寻觅和探索中烦躁与喜悦交织,苦涩与甘甜共存,从中深深体会到经典的魅力和研究经典的乐趣,更感受到研究经典的艰难与惆怅。之所以成为经典,也许正是如此。无怪乎陈修园先生云;“无一非起死回生之术”,“后之诸贤不可与之相提并论”。  解,解释、理解;解其难字、难词,以理解其意,使难者易懂,由浅人深。析者,析其本义或引申之义;或引以经,或引以注,或援以心得治验,使经旨昭然,学者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浅出,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指导于临床实践,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理解才能深入,能深入才能分析对比,发掘内涵,真正掌握。虽有如此愿望,而能否达到目的,尚有待进一步努力。因为《金匱要略》的解析,从元代赵以德始,历经数百年号代有继承,且代有发展,在继承中发展,又在发展中继承。

内容概要

本书为满足具备一。定中医理论知识的自学者学习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的需要而编写。在对杂病及药方的解析中,阐述作者的观点。在药方后给出的正反两方面的案例,为读者的学习和应用提供了足够的借鉴。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以便于读者查阅。  本书对原文所做的解析,力求忠于《金匮要略》原著精神,努力做到论述精当,平正公允,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理论联系实际,切合临床应用,以突出《金匮要略》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作者简介

王新佩,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中医临床基础系主任,《金匮要略》课程负责人。
从事中医临床经典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30余年,颇有心得体会,教学效果好,临床经验丰富。多次应邀赴韩国、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讲学和开展临床工作,深受好评。主编、副主编和参与编写的著作30余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金匮要略》副主编。北京市精品教材《金匮要略》讲义主编。

书籍目录

1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2 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 栝蒌桂枝汤方 葛根汤方 大承气汤方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 防己黄芪汤方 桂枝附子汤方 白术附子汤方 甘草附子汤方 白虎加人参汤方 一物瓜蒂汤方3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百合知母汤方 滑石代赭汤方 百合鸡子汤方 百合地黄汤方 百合洗方   栝萎牡蛎散方 百合滑石散方 甘草泻心汤方 雄黄熏方   赤豆当归散方 升麻鳖甲汤方4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鳖甲煎丸方 白虎加桂枝汤方 蜀漆散方 附《外台秘要》方 牡蛎汤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 柴胡桂姜汤5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侯氏黑散  风引汤  防己地黄汤  头风摩散方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乌头汤方    矾石汤    附方  《古今录验》续命汤  《千金》三黄汤  《近效方》术附汤  崔氏八味丸  《千金方》越婢加术汤6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天雄散方    小建中汤方  肾气丸方    薯蓣丸方    酸枣仁汤方  大黄*虫丸方    附方  《千金翼》炙甘草汤  《肘后》獭肝散7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甘草干姜汤方  射干麻黄汤方    皂荚丸方 厚朴麻黄汤方 泽漆汤方 麦门冬汤方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8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9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10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11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12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13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14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15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16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17 呕吐哕下利病脉治第十七18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19 跌蹶手指臂肿转和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20 妇人妊娠病证并治第二十21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22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附录方剂索引(附录除外)

章节摘录

  1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本篇居首,属全书概论性质。以脏腑经络先后病名篇,一则与篇中“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相合,提示本书所论疾病,有着经络腑脏先后病的问题;二则与《伤寒论》六经辨证相应,即本书论治杂病,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杂病在病因、病机、诊断、治法等方面都与伤寒有所不同,故仲景在本篇中,以《内经》、《难经》的理论为指导,以前人经方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经验,对杂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后及疾病预防等方面予以举例说明,做出了原则性的论述,在全书中具有纲领性的意义。  原文问日:上工①治未病②,何也?师日: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③,四季脾旺④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日:“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一)  词解.  ①上工:指高明的医生。如扁鹊、仓公等人。  ②治未病:治疗疾病于未发之时。这里指在五脏生克理论指导下治疗疾病于未传。一脏有病,在传其所胜之前,即审其所胜之脏而治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金匮要略解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