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天津科译 作者:吴钟瑜 编 页数:253
Tag标签:无
前言
自20世纪70年代超声诊断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以来,对各种疾病的诊断水平大幅度提高,解决了大量的临床疑难问题,目前己成为临床普及面最广、最有效的不可或缺的优良诊断手段之一。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各种功能的创新、图像的优化逼真,经腹部超声诊断已成为最常用、最有效的影像诊断手段。随着超声技术多功能、多渠道的应用,经阴道超声诊断出现,完善了腹部超声诊断的不足,近年来受到广泛的欢迎。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诊断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一套完整的诊断体系。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一、经腹、经阴道超声诊断的优点和价值1.经腹超声诊断是最常用、最有效的诊断方法,其对盆腹腔的观察最全面.可搜索到盆腹腔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较大的、位置较高的病变,对病变的形态、位置、病变内回声及其与周围的关系能够观察到其最原始、最自然的状态:对于孕中后期和孕晚期的孕妇可全面观察到胎儿的生长情况。但腹部超声图像对盆腔深部微小的病变则可能忽视或观察不清,此点正是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以做到的。2.经阴道超声检查是腔内超声检查的一种,超声探头频率高,有5~7.5MHz等或变频探头,探头置入阴道探查,分辨率高,且探头接近靶器官,对子宫本身(子宫的位置、形态、肌壁、肌壁内的血管、宫腔内的病变)、接近子宫周围的病变(例如宫外孕、卵巢内及盆腔细小的病变)均可放大,清晰地显示细微结构,此点是经腹超声望尘莫及的。
内容概要
本书应用了先进的GE730与E8超声仪所采集的图像,图像优化、逼真。在近700余幅彩色图像中,以经阴道超声图像为主,在将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结合为一完整有机体的宗旨下,加入少数经腹部超声图像作为对比,互补不足,使诊断更加准确。 例如,剖宫产后造成的憩室、子宫损伤造成盆腔内及子宫肌间的假性动脉瘤、脉管性子宫肌瘤、经阴道扫查的滋养叶疾病、生殖道畸形、子宫外异位妊娠及子宫内异位妊娠等多种疾病,均为最新内容。
作者简介
吴钟瑜,主任医师,1958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后分配至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临床一线,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妇产科临床经验,1982年赴美国San Diego加州大学医学院留学,专攻妇产科超声诊断专业,回国后继续深入刻苦钻研,遍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国内第一手资料。作者看到国内尚无一本有关妇产科超声专著书籍,在著名妇产科专家杜梓伯的鼓励和支持下,立志撰写一本我国自己的妇产科超声诊断学,经过数年的辛勤努力于1990年出版了《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此书完全应用国内自己的第一手图像资料。其以理论为主,图像为辅,包括了妇产科较全面的内容。在当时,此书填补了国内有关妇产科超声诊断专著的空白,出版后深受广大超声工作者的赞赏与高度评价。十余年来购读此书者络绎不绝,某些地区已人手一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带动了天津地区妇产科超声诊断水平的提高,在全国亦获得很高的反响。作者经过不断辛勤努力,1983年建立了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基础水平雄厚的超声科室,成为天津地区的妇产科超声中心。
吴钟瑜主任医师1993年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荣誉。为了我国妇产科超声专业水平的提高,现虽已退休但仍坚持在第一线,仍在著书立说。吴钟瑜主任的奉献敬业精神永不衰退。经过多年的辛勤劳动做出以下成绩:
1.《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1990年出版
2.《实用妇产科超声彩色图谱》1996年出版
3.《妇产科超声鉴别诊断图谱》2000年出版
4.《新编实用妇产科超声学》2007年出版
5.《实用经阴道超声诊断学》2008年出版
6.荣获科研成果奖8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吴钟瑜主任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方面为我国做出了卓越贡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超声诊断原理及经阴道超声应用基础 第一节 超声诊断原理 第二节 经阴道超声临床应用基础第二章 产科 第一节 早期妊娠的超声诊断 第二节 异常早孕的超声诊断 第三节 早期流产的超声诊断 第四节 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 第五节 早中期先天性胎儿畸形的超声诊断 第六节 胎盘疾患的超声诊断 第七节 多胎的超声诊断第三章 妇科 第一节 子宫位置的超声诊断 第二节 盆腔内血管的超声诊断 第三节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 第四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 第五节 盆腔静脉淤m综合征的超声诊断 第六节 子宫息肉、子宫囊肿、阴道囊肿、宫颈那氏囊肿的超声诊断 第七节 盆腔生殖器官炎症的超声诊断 第八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超声诊断 第九节 先天性生殖道畸形的超声诊断 第十节 生殖器官创伤及手术并发症的超声诊断 第十一节 滋养细胞疾患的超声诊断 第十二节 卵巢肿物的超声诊断 第十三节 子宫体癌、子宫颈癌的超声诊断 第十四节 输卵管癌的超声诊断第四章 计划生育的超声诊断 第一节 宫内节育器的超声诊断 第二节 计划生育并发症的超声诊断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超声诊断原理及经阴道超声应用基础第一节 超声诊断原理一、超声波的基本概念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能够引起声音感觉的波称为声波,人类能够感觉到的声波频率范围在20-20 000 MHz之间。频率20 000 MHz的波为超声波,超声波与次声波均不能被人耳感知。医用超声仪应用的超声波频率为高频超声,用于临床诊断的超声频率范围多在3-12 MHz。其中3,5-5 MHz用于成人心脏及腹部成像,通常能穿透15cm的组织深度:7-10MHz用于小器官的成像,如甲状腺、乳腺等显像,通常达4-5 cm的穿透深度:常规使用的阴道探头频率为5-10 mHz不等。超声诊断仪为了取得所需要的诊断信息,须向人体发射声信号,并将经组织界面反射回来的信息接收、转换成电信号,能完成这种功能的器件就是换能器晶片。在压电晶片两端加一压力,则在其两电极面上将产生电荷,将压力机械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效应称为正压电效应。在压电材料两端加一交变电场,则压电材料将出现与交变电场同样频率的机械振动,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这种效应称为逆压电效应,在超声成像过程中。发射超声波是逆压电效应,而接收回声信息则是正压电效应。将压电晶体装入各种形式外壳,加上适当的面材及背材,引出电缆线即为换能器,也称之为探头。根据检查部位的不同,探头被设计成不同的形状。根据探头外形分为线阵型、扇型、凸阵型等,探头的类型不同,发射的超声束形状各不相同,经阴道探头为长柄凸阵探头,超声束为扇形。二、B型超声诊断原理B型超声图像是辉度显示超声仪,以回声强弱来显示图像,称为灰阶二维显像仪。超声波在均匀的介质内沿直线传播,传播过程中声强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声能的衰减。不同介质有不同的衰减系数。遇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则产生反射和折射,使一部分声能反射同第一种介质中,另一部分能量穿过界面在第二二种介质中传播。B型超声是根据界面反射、散射等原理而建立的一种检查方法,由于各脏器组织结构不同,声阻抗不同,对超声的吸收、衰减不同。血液流速和血管搏动幅度的不同,导致超声波在其内传播的速度不同,引起的反射也不同。声阻抗相差越大,反射越多,所表现的回声越强。界面多则反射回波多,回声点密集。超声实时显像是要了解被检查的组织脏器的边缘轮廓、内部结构、脏器的运动规律以及血流情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