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天津科翻 作者:亨利克·易卜生 页数:140 译者:王蓓
Tag标签:无
前言
亲爱的读者,在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里,渴望知识、钟情文学、热爱英语的你是否希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星呢? “哈佛蓝星双语名著导读”系列是全关最风行的经典名著导读笔记,由哈佛学生们融会名著阅读和文学学习精华,亲笔撰写而成。蓝星系列精选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杰出经典著作,以经典性和流行性并重的名著为素材。以明晰的风格和地道的语言,解读名著精华和具有时代性的主题和思想。每一分册都包括名著的创作背景、人物分析、主题解析、篇章讲解、重要引文释义、作品档案,并且附有相关的思考题、推荐论题、小测验以及延伸阅读篇目。 如今“蓝星”漂洋过海,轻轻落在了国内英语学习读者的掌中,读者不需走出国门,即可轻松掌握哈佛课堂上的知识。蓝星系列丰富的内容编排。使我们不仅仅停留于名著内容的了解,而且对著作的精华和内涵有更全面、深入的掌握,进而对英语语言和文化做更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蓝星精辟、明晰的编写风格让“半天阅读一本名著”成为现实,使我们在有限的闲暇时间内阅读更多的书,同时迅速增强英语水平,提高文学修养,增加谈资。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之前推出的“蓝星”系列50册,在图书市场上收到了很好的反响。本次新推出的品种同样精挑细选了国外近现代经典作品,以期进一步丰富该系列的内容。本次出版仍由天津外国语学院张滨江教授和青年教师负责翻译和审校,并严格按照原作的风格,提供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让读者自由地阅读、想象和发挥。 蓝星闪耀,伴你前行!
内容概要
本书为“哈佛蓝星双语名著导读”之一。该导读为全美最风行的经典名著导读笔记,由哈佛学生们融会名著阅读和文学学习精华,亲笔撰写而成。书本以经典性和流行性并重的名著为素材,以明晰的风格和地道的语言,解读名著精华和具有时代性的主题和思想。 本书导读的是挪威著名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作者简介
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1828-1906),挪威戏剧家、诗人。1828年3月20日出生于挪威南部希恩镇的一个木材商人家庭。1834年,他父亲破产后,全家迁到小镇附近的文斯塔普村居住。16岁时他到格里姆斯塔镇上的一家药材店当学徒。工作余暇,经常阅读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的作品,随后自己也动手写诗,并学习拉丁文。6年艰苦的学徒生活,磨练了他的斗争精神,同时也培育了他的创作兴趣,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阶段。 1850年,易卜生前往首都克里斯蒂安尼亚(今奥斯陆)参加医科大学入学考试,因希腊文、数学和拉丁口语成绩不佳,未被录取。在席卷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洪流的激荡下,易卜生结交了文艺界的一些有进步思想倾向的朋友,积极地为《工人协会报》等刊物撰稿,参加了挪威社会主义者马尔库斯.特兰内所领导的工人运动,并和两位朋友合作,出版讽刺周刊《安德里妈纳》。他还以《觉醒吧,斯约的纳维亚人》为题,写了一组十四行诗,号召挪威和瑞典共同出兵支援丹麦,抗击普鲁士侵略者。他在第一部历史剧《卡提利那》(1850)中,一翻旧案,把罗马历史上的“叛徒”写成一个为维护公民自由而斗争的优秀人物,剧本既反映了1848年的革命,也表现了他个人的反抗精神。这个剧本由他的一位朋友集资出版。1851年秋,他为卑尔根剧院创作了一首序曲,得到剧院创办人、著名小提琴手奥莱.布尔的赏识,被聘为寄宿剧作家,兼任编导,约定每年创作一部新剧本。1852年,他奉派去丹麦和德国各地剧院参观。他在卑尔根剧院创作的剧本有《仲夏之夜》(1853)、《勇士之墓》(1854)、《埃斯特罗的英格夫人》(1855)、《索尔豪格的宴会》(1856)和《奥拉夫.利列克朗》(1857)。这期间易卜生参加编导的剧本不少于145部。他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以和莎士比亚、莫里哀媲美。 1857年,易卜生转到首都剧院担任编导。翌年和苏姗娜.托雷森结婚。1862年,剧院破产,他不得不借债度日,但仍孜孜不倦地进行创作。他在这所剧院先后写 出了《海尔格兰的海盗》(1858)、《爱的喜剧》(1862) 《觊觎王位的人》(1863)等剧本。提倡自由恋爱、反对旧式婚姻的《爱的喜剧》,遭到社会上保守势力的恶毒攻击,他为此感到痛心。同时,1864年丹麦和普鲁士之间的战争,引起他对整个半岛的独立前途的忧虑。于是他决定出国远行。就在这一年,他离开挪威到意大利;瓢泊异乡,疟疾缠身,又有家室之累,使他债台高筑,生活极为窘迫。他怀着绝望的心情写了一部诗剧《布兰德》 (1866),这是他旅居国外的第一个创作成果。以后又写了《彼尔.英特》(旧译《彼尔.京特》,1867)。这两部剧本都表现了“个人精神反叛”的主题。通过《布兰德》,他谴责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实,痛斥宗教道德,并提出了他自己的道德理想,愤激地鼓吹精神上的极端个人主义,表现出不妥协的精神:“或者得到一切或者一无所有。” 1864年以后的27年间,易卜生一直侨居在罗马、德累斯顿、慕尼黑等地。1873年,他写了《皇帝与加利利人》,在剧中提出了沟通情绪和精神的“第三境界”的概念。 1874和1885年,他曾两度回挪威作短暂的逗留。 《玩偶之家》(1879),又译《娜拉》或《傀儡家庭》。 女主人公娜拉伪造父亲的签字向人借钱,为丈夫海尔茂医病。丈夫了解原委后,生怕因此影响自己的名誉地位,怒斥妻子下贼无耻。当债主在娜拉的女友感化下主动退回借据时,海尔茂又对妻子装出一副笑脸。娜拉看透了丈夫的自私和夫妻间的不平等,不甘心做丈夫的玩偶,愤然出走。 恩格斯曾指出,娜拉是有自由意志与独立精神的"挪威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代表。剧本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伦理道德、法律宗教和妇女解放等问题,但没有也不可能作出解决。《玩偶之家》演出后,引起了激烈的反响。娜拉要求个性解放、不做"贤妻良母"的坚决态度,遭到上流社会的责难和非议。但易卜生并没有在责难面前退却,他继续创作问题剧,揭露社会问题 1891年,易卜生以名作家的身份回到他的祖国。他后期创作的《建筑师》(1892)和《当我们死而复醒时》(1899),是自传性质的作品。1900年中风。长期卧病后于1906年5月23日去世。挪威议会和各界人士为他举行了国葬。 学者日不落在《简约解读世界性的戏剧大师易卜生》中指出:“西方世界在高速发展,而时间对于中国却好像是一只生了锈的钟,在停滞中腐烂着!如“元代大都,传来呜呜的号筒声,一列行刑的队伍穿过大街。一个蒙受不白之冤的年轻女子就这样被押赴刑场。许多善良的人们慨叹这位女子的悲惨命运。临街酒馆里的刘大娘向关汉卿讲述了女犯朱小兰的不幸遭遇以及她的悲惨身世。朱小兰的悲剧激起了关汉卿对这个弱女子的无限同情之心和对官府衙门草营人命的无比愤慨(引用网络资料——引用于姜方的博客)。”。关汉卿大约生活在1240——1310年之间,而挪威杰出的剧作家、诗人易卜生(又译作:易仆生。他为世界文库留下了绚丽多彩的二十五部戏剧和丰富的诗歌、书信、文艺散文。),却生活在1828~1906年之间,其代表作《玩偶之家》,可以和关汉卿的《窦娥冤》同样在今天享誉世界。旧中国知识分子结构里,没有多少懂易仆生的,除了古希腊悲剧,仅知道点《窦娥冤》。“写作,既是坐下来判断自己”易仆生在自己的作品的扉页上写下的这句话,如同他的剧作一样深刻,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生活在十九世纪的他,被被人们誉为“现代戏剧之父”。这位北欧文化巨人,以社会化性的哲学思想、丰富的人生观,反映了挪威那个特定的时代。易仆生作品中的“娜拉”(《娜拉的出走》),就是马克思主义或社会主义女权运动影响的产物,再或者说起码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妇女从经济方面要求解放、在受教育和立法上争取权利、博得与男性的平等。无疑,易仆生的作品有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子。如果说严复单单基于英格兰自由主义基础上的自由主义保有理论的基本可靠性,而胡适以易仆生主义解说自由主义。因为新文化运动,胡适就文学革命发表理论文章,在“新青年”辟“易扑生专号”提倡妇女解放,为那场思想解放运动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中国20-40年代的一些社会主义者,恐怕也如此。家易仆生曾说:“艺术家用生命铸造生命,用灵魂锻造灵魂,当他完成一件作品后,便把一部分生命留在原作里,成为可以感知的活体。”是的,人骨里的本能决定屈从群体的倾向,一个作家的笔必须违背大多数人的意志,并非人云亦云,而是突出个人争取自由的天性,因此易仆生不愧为“伟大的问号”。《培尔金特》,挪威著名戏剧大师易仆生的经典之作。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Edvard Hagerup Grieg 1843-1907),运用挪威民间音乐,根据易仆生同名诗剧,创作了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配乐诗剧《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和《培尔.金特第二组曲》。正如易卜生对一位看不懂他的戏剧的德国读者说:“你若要充分了解我,必须先了解挪威。”他晚年作品,更是他人生的写照。易卜生,伟哉伟哉!。
书籍目录
CONTEXT来龙去脉PLOT OVERVIEW情节·览CHARACTER UST角色亮相ANALYSlS OF MAJOR CHARACTERS主角·赏 NoI·a Helmei· 娜拉海尔茂 Torvald:Helmet·托伐·海尔茂 Krogstad柯洛克斯泰THEMES,MOTIFS&SYMBOLS主题·主题成分象征 The Saclificial Role of Women 女性的牺牲精神 Parental and Filial Obligat。ions 父母和子女的家庭责任 The Unreliability 0f Appeai·ances 表面现象的不可靠性 Nora’s Defini!ion of Freedom 娜拉对自由的定义 Letters信件 The Christmas Tree 圣诞树 New Year’s Day元旦SUMMARY&ANALYSIS断章·取义 Act 0ne第一幕 Act 0ne,continued 第一幕,继续 Act One,continued 第一幕,继续 Act One,continued 第一幕,继续 Act Two 第二幕 Act Three第三幕 Act Three,continued 第三幕,继续IMPORTANT QUOTATIONS EXPLAINED语出有因KEY FACTS作品档案 STUDY QUESTIONS&ESSAY TOPICS问题·论题REVIEW&RESOURCES回味·深入 Quiz四选一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ading相关链接
章节摘录
《玩偶之家:英汉对照》 来龙·去脉亨里克·易卜生是众口皆碑的现代散文剧之父。l828年3月20日他出生于挪威的希恩,在六个孩子中排行第二。他的父亲曾是位声名显赫的商人,但是在他8岁那年,他的父亲破产了,因此易卜生大部分的童年生活都是在贫穷困顿中度过的。从1851年到l864年,他在卑尔根和奥斯陆(当时名为克里斯蒂安尼亚)的剧院工作。21岁时易卜生创作了第一部作品——五幕悲剧《卡提利那》。《卡提利那》和易卜生早期的大多数其他作品一样运用了诗体语言。 1858年,易卜生与苏珊娜·托雷松结婚,并生有一子。易卜生认为夫妻不仅要共同生活,更要平等相处,自由发展自我的个性(这种观念在《玩偶之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而批评易卜生的人指责他不尊重婚姻法则。像他的个人生活一样,易卜生的作品总会引发起敏感的社会话题,并遭到挪威某些社会群体对其作品的抨击。易卜生觉察出在奥斯陆他的作品和私人生活都遭到非议,于是在1864年获得一笔旅行费,加上挪威政府的资助前往意大利。此后27年间,易卜生主要旅居意大利和德国。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