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作者:居阅时 等著 页数:344
内容概要
《旅游景观文化》旨在让学生掌握旅游景观背后的文化内涵。全书通过大量的案例,详细介绍了山水旅游、气候天象旅游、生物旅游、宗教旅游、古代建筑旅游、近现代建筑旅游、园林旅游、民俗民族旅游及人类生活形态旅游景观文化。围绕旅游、景观、文化三个关键词,为学生从文化角度审视旅游景观提供知识储备,也为旅游规划、策划提供文化内涵依据,是旅游专业本科生必备的景观文化教材。
《旅游景观文化》由居阅时等人编著的
作者简介
居阅时,华东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哲学、旅游文化。出版专著5部,在海内外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重要论文50多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山水旅游景观文化
第一节 中国山水旅游景观文化
第二节 外国山水旅游景观文化
第二章 气候天象旅游景观文化
第一节 气候旅游景观文化
第二节 天象旅游景观文化
第三章 生物旅游景观文化
第一节 植物旅游景观文化
第二节 动物旅游景观文化
第四章 宗教旅游景观文化
第一节 道教旅游景观文化
第二节 佛教旅游景观文化
第三节 基督教旅游景观文化
第四节 伊斯兰教旅游景观文化
第五节 其他宗教旅游景观文化
第五章 古代建筑旅游景观文化
第一节 原始建筑遗存旅游景观文化
第二节 东方古代建筑旅游景观文化
第三节 西方古代建筑旅游景观文化
第四节 其他古代建筑旅游景观文化
第六章 近现代建筑旅游景观文化
第一节 东方近现代建筑旅游景观文化
第二节 西方近现代建筑旅游景观文化
第七章 园林旅游景观文化
第一节 亚洲园林旅游景观文化
第二节 欧洲园林旅游景观文化
第八章 民族民俗旅游景观文化
第一节 中西方民族民俗旅游景观文化
第二节 中国民族民俗旅游景观文化
第三节 外国民族民俗旅游景观文化
第九章 人类生活形态旅游景观文化
第一节 人类生活形态旅游景观文化概述
第二节 聚落旅游景观文化
第三节 乡村旅游景观文化
第四节 城市旅游景观文化
参考文献
后 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北京古观象台位于北京市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台体高约14米,台顶南北长20.4米,东西长23.9米。古观象台始设于元代,原名“司天台”,明朝时被称为“观星台”,台上陈设有简仪、浑仪和浑象等大型天文仪器,台下陈设有圭表和漏壶。清代时改称“观象台”,辛亥革命后改为“中央观星台”。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天文台上先后增设了8件铜制的大型天文仪器,均采用欧洲天文学度量制和仪器结构。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止,古现象台从事天文观测近500年,是现存古观象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最久的。它还以建筑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而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新中国成立后,古观象台被移交给北京天文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古观象台“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展”之“时间历法”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时间历法的形成发展过程和主要研究成果。我国古代的历法较为特殊,大多为阴阳合历,从古六历到清时宪历,共102种。其中仅有两部纯阳历,前后经历了5次较为重大的历法改革。展览运用文字和图片说明手段介绍了我国不同朝代的历法概况。同时,展出了我国古代使用的一些时间量具,如日晷、圭表等。同时,亦有数架移自上海徐家汇天文台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近代天文摆钟原件。北京古观象台“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展”之“天象记事”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些主要历史事件和观测成就。例如:公元前5000年的“仰韶文化”大汶口出土的彩陶天文图案、公元8世纪的敦煌星图以及我国传统的三垣二十八宿天区划分等。同时,展览还介绍了我国古代的一些天文研究成果:如对太阳黑子、哈雷彗星以及超新星等的研究。展览立足于给观众以中国古代天文的全面知识,运用丰富的展示手段,并有相当数量的实例模型。展览展出多年,深受国内外观众好评,亦常年作为青少年课外活动的教育基地。北京古观象台“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展”之“灵台仪象”部分主要对我国古代天文台的发展历史和主要研究用仪器作了较为概括的介绍。展览表现了从西汉天文遗址开始一直到北京古观象台的中国天文研究机构发展历程以及浑仪和简仪等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观测仪器。展览深入浅出,寓教于乐,运用了大量实例模型与照片。展览自展出以来。深受参观者和天文爱好者的欢迎。
编辑推荐
《旅游景观文化》是高等院校旅游学科“十二五”规划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