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1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Joel Watson[乔尔 沃森] 页数:166 译者:费方域,赖丹馨
Tag标签:无
前言
博弈论已成为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是当前在许多学科中对研究人员和教师至关重要的一门方法论,这些学科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以及法律等等。本书在中级水平上对博弈论这门学科及其应用提供了全面的介绍。它主要是为大多数经济系本科教学的高年级博弈论课程设计的。它也适用于那些研究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及商学而需要一本博弈论的实用易读教材的研究生。本书亦可作为那些具有显著博弈论要素的研究生课程的主要或次要的参考书。这本书的设计依照了以下三条标准:1.用适当的篇幅涵盖博弈论的主要论题。这本书覆盖了博弈理论推断的基本概念和思路,及其典型的范例和应用,而不用长篇累牍。整本书可以在一个学期的课程中得到消化。因此,老师不用担心学生们会像阅读绝大多数教材那样粗略地或者跳着阅读这本教材。在内容方面,这本教材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它在讲述理论的过程中结合了对合同的分析。关于合同的研究在前几十年中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以我的经验,学生们对这个重要的博弈论论题尤其感兴趣。这本书在中级程度上首次对合同做了重要的讲解,同时又避免了超出标准的博弈论范围。2.避免复杂化的适当的数学语言。这本书并未吝啬严密的数学过程。但是,这本书中的每一个概念及其应用,我都尽可能地用最简单、最直观的模型来解释。换句话说,这本书强调的是简化例子中的严密数学分析,而不是一般模型中的复杂分析。
内容概要
本书为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系列丛书之一。现代经济学五大热门领域之一,美国研究生院主流教材。本书在中级水平上对博弈论这门学科及其应用提供了全面的介绍。它主要是为大多数经济系本科教学的高年级弈论课程设计的。它也适用于那些研究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而需要一本博弈论的实用易读教材的研究生。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乔尔·沃森(Watson.J.) 译者:费方域 赖丹馨 等 丛书主编:陈昕
书籍目录
1 概述
非合作博弈论
合同及合作博弈论
“博弈”的含义
第一部分 博弈的表述
2 扩展型
其他例子及惯例
习题
3 策略
习题
4 标准型
标准型博弈的经典例子
对标准型的解释
习题
5 信念、混合策略与期望效用
习题
第二部分 静态环境下的行为分析
6 占优与最优反应
占优
第一类决策矛盾和囚徒困境
效率的概念
最优反应
占优策略和最优反应策略的比较分析
习题
7 可理性化与重复占优
第二类决策矛盾
习题
8 定位博弈与合伙人博弈
定位博弈
合伙人博弈:策略互补
习题
9 一致策略与纳什均衡
一致集合
纳什均衡
合伙人博弈的均衡
协调与社会福利
第三类决策矛盾
题外话:行为博弈论
习题
10 寡占、关税、犯罪与惩罚
古诺双寡头模型
伯川德双寡头模型
两国的关税制定问题
犯罪与治安模型
习题
11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习题
12 严格竞争博弈与安全策咯
习题
13 静态环境下的合同、法律及执行
自由决定情况下的完全缔约
法庭实施违约赔偿情况下的缔约
习题
第三部分 动态环境下的行为分析
14 扩展型表述的细节说明
习题
15 逆向归纳法及子博弈完美均衡
序贯理性与逆向归纳法
子博弈完美
习题
16 产业组织专题
广告和竞争
有限产能模型
动态垄断
通过价格保证实现的高价承诺
习题
17 室内游戏
习题
18 讨价还价问题
讨价还价:价值创造和分配
讨价还价问题的抽象化表述
一个例子
标准的讨价还价解决方案
习题
19 简单的讨价还价博弈的分析
最后通牒博弈:赋予出价人的谈判力
两期轮流出价博弈:赋予耐心者的谈判力
无限期的交替出价博弈
习题
20 具有联合行动的博弈;谈判均衡
联合决策
谈判均衡
例子:高强度激励合同
习题
21 投资、套牢及所有权
套牢的例子
资产所有权
习题
22 重复博弈与声誉
两期重复博弈
无限重复博弈
低贴现的均衡得益集合
习题
23 共谋、贸易协定及商誉问题
动态寡占和共谋问题
国际贸易协定的执行
商誉问题和声誉交易模型
习题
第四部分 信息
24 随机事件与不完全信息
习题
25 缔约的风险与激励问题
风险规避
委托—代理博弈
习题
26 贝叶斯纳什均衡与可理性化解
习题
27 存在不完全信息的交易
柠檬市场
拍卖
习题
28 完美贝叶斯均衡
关于类型的条件信念
序贯理性
信念的一致性
均衡的定义
习题
29 劳动力市场的信号传递及声誉
工作与学校
声誉和不完全信息
习题
附录
A 对数学知识的复习
集合
函数和微积分
概率
B 可理性化的数学知识
占优、最优反应与相关推测
可理性化的构建
习题
章节摘录
插图:这本书对“非合作博弈”进行了相当全面的讲解,在这个框架内,我们可以将策略环境理解为通常字面上博弈(game)的含意。因为名词博弈意味着这样一种环境,其中两个及以上的对手进行才智的比拼,因此游戏中必然存在这样的相互依赖性,也就是一方的最优行为取决于他所相信的对方会采取的行动。我们通常也把博弈和一系列参与人所必须服从的规则联系在一起。比如说棒球,它是以比赛中需要服从的许多成文的规则为特征的:在球场上有多少选手,以及他们可以做什么;如何跑垒算做得分,如何算做出局,如何算做一局结束;如果有球迷干扰比赛的话必须怎么做;等等。再举个例子,休闲游戏大富翁(Monopoly)包括了对比赛规则的正式定义,从采取行动的次序到赢家的确定。规则等同于我们对博弈实际进行情况的一致认同能力,因此对游戏规则的详细规定是正式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非合作博弈论区别于其他研究策略的理论框架的一个主要特征是:非合作的框架把所有行为人的行动都当成是个别行动(individtlal actions)。个别行动指的是一个人进行自主决策,而与这个策略环境中的其他人无关。因此,确切地说,非合作理论研究的是策略环境中的个别决策问题。这个理论框架并没有排除一个人限制另一个人选择权的可能性;也并非与参与人进行群体决策的情况不相容。在群体决策的情况下,非合作理论模型要求理论学者规定如何做出决策的程序。这个程序包括了规定行为人如何就选择权进行谈判,其中可能有讨价及还价(都视为个别行动)。事实上,其中的任何一个人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可以模型化为个别行为。将行动看作是个别行动也许是在策略环境下将参与人的选择模型化的一种最真实的方法。这也意味着人们必须怎样去研究行为。
编辑推荐
《策略:博弈论导论》: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