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外都市圈发展报告(上下)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王方华、朱有志、 李友志 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08出版)  作者:王方华,朱有志,李友志 著  页数:988  

前言

在我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已经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首先,都市圈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区域;其次,都市圈正在成为各国竞争的关键载体;第三,都市圈研究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热点领域;第四,我国都市圈的发展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内部的过度竞争、缺乏协调机制等问题的困惑。对于我国都市圈发展出现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和现象,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但无论是传统的理论,还是发达国家的成熟的经济管理理论,都无法解释和解决这些问题,而单个学科因为其理论方法的局限,以及视角的片面也难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都市圈发展与管理领域的问题进行全方位、跨学科的研究。国际学术界对大都市圈的研究首先集中在都市圈的类型、形态特征与功能特征。其次是对大都市圈不同演化阶段的划分及其演化规律的研究,一方面是从更加抽象的高度将大都市圈的几何特征(空间投影)与经济生态特征结合起来,揭示其深层次的演化规律;另一方面是对大都市圈内部的资源配置方式等进行实证研究和总结,以期为实践服务。国内对大都市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比较研究;二是对大都市圈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的城市之间关系进行广泛的研究;三是对大都市圈基础设施、环境、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和途径进行研究,直接为区域经济决策提供理论指导。另外,国内近年来对都市圈的理论研究也比较重视,2001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多项相关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也资助了一系列相关领域的研究项目。

内容概要

  国际学术界对大都市圈的研究首先集中在都市圈的类型、形态特征与功能特征。其次是对大都市圈不同演化阶段的划分及其演化规律的研究,一方面是从更加抽象的高度将大都市圈的几何特征(空间投影)与经济生态特征结合起来,揭示其深层次的演化规律;另一方面是对大都市圈内部的资源配置方式等进行实证研究和总结,以期为实践服务。  国内对大都市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比较研究;二是对大都市圈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的城市之间关系进行广泛的研究;三是对大都市圈基础设施、环境、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和途径进行研究,直接为区域经济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书籍目录

第一篇 都市圈两型社会建设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etropolitan Regions  Robert A. Mundell中国新型城市化的低碳之路Stud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ealthy Metropolitan Area and Sustain-ability of Regional Environment  Huang, BinResearch on the Role of Wetland Park in Metropolitan Area Luo, Linchuan  Yang, Deli  MG, JunA Conceptual Plan {or a Metropolitan New Town Extension in ProvincialChina: Opportunities {or and Barrier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nelaos Trlantafillou  David J. EdelmanA New Theory {or Sustainable Metropolitan Forms  Yosef Jabareen推进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路径研究程俐骢关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城市的评价及其对策研究  陈爱娟  常花环境友好型都市圈评价指标系及西安都市圈实证研究  陈爱娟  张锋都市圈规划生态化浅析——以长株潭为例  陈伟华毛德华  李杰  吴锋水资源约束下兰州都市圈节水型社会建设  白洁  王学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动呼包鄂城镇群向纵深发展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都市圈与区域经济发展——长株潭生态工业发展研究  李杰毛德华  陈伟华/141关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财税思考李友志/154基于循环经济的首都经济圈水资源问题研究  沙景华  苏永强  欧玲/161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监测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唐未兵龚曙明  朱海玲/172长株潭都市圈各产业间的资源优化配置与循环利用体制研究王丹史高见许贺魏天娇/189都市圈循环增强的发展动力机制构思朱灏/205上海市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研究  吴文元/2 1 7立足科学跨越推进“两型”试验余爱国/228继续解放思想,谋划“两型社会”  欧阳煌/232试论“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产业结构调整曾侃融/236“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企业社会责任张云赵一强/244垃圾填埋场土地还原系统研究  沈凤武杨东宁赵春宏/258第二篇 新兴生长型都市圈培育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市作用分析——基于大长沙都市区整合的视角  朱有志  童中贤/271Planning Privatopolis:Urban Integrated Megaproj ect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Asian Cities Gavin ShatkinCompetitive Metropolitan Branding——Global 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Metro—politan Regions in Northern Europe Per O lof Berg/305City Region Competitiveness and Housing:A Spatial and Statistical Analv-sis LIu,Xln Lee,PeterConstructing on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and City of Service Out-sourcing  chen,xiao chun  xing,Tlng Ting基于分层理论的关系利益需求研究  田靖安  陈敬东  胡启萍基于节点核的都市圈要素链接机制研究  聂锐  高伟城际战略产业链与城市群发展战略刘友金基于面板数据的都市圈竞争力评价模型  马东山  王谦中部地区创新型城市群发展模式探析马骏长株潭区域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毛欣欣马洪云  沙景华对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综合改革实验区土地管理制度配套改革的孟祥舟翟振武城市群建设中的金融资源配置欧永生城市运行视野下的“都市圈”管理与运行王丛虎株洲在长株潭城市群中的发展定位分析王群我国都市圈发展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问题探讨吴锋王红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大都市边缘区教育设施布局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小学布局为例  谢晖  王兴平中国经济进程中的都市圈问题研究叶良柱逯宇铎张涌长株潭城市群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张芳城市群轴—辐式应急管理资源配置机制研究赵林度林冲基于认知共同体的都市圈治理与协调机制庄佩君  汪宇明豫北隆起区资源经济组合模式研究段建忠  沙景华缔造“中国绿心”极限城市联盟区——泛湘西北区域空间发展战略取向选择  熊柏隆对接服务配套——湘阴对接长株潭城市群战略定位思考黎作凤第三篇 都市圈发展与区域崛起中国三大都市圈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1978—2006)吴晓隽  高汝熹区域演化和知识扩散——来自中国三个领先地区的实证  罗守贵 陈冬春中国地(市)一县行政区划变迁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董里涂锦对新兴古典主义工业化、城市化理论的验证——来自中国改革30年的经验  肖卫  朱有志东京大都市圈产业布局实证分析及启示  车春鹂  高汝熹日本城市化进程中农地制度改革及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与启示 肖绮芳泛长三角主要城市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强度——基于地区专业化指数的研究  刘志迎张晓敏环渤海都市圈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刘伯霞长三角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  罗建平我国都市圈社会经济发展协调与管治机制的探讨——闽南都市圈“厦泉漳城市联盟”为例  于立  叶隽小城镇发展中的土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马兰俊段建南环境保护金融手段与企业环保策略的博弈分析牛盼强蔡芳都市圈政府治理与区域行政法治初论李煜兴总部集群与区域创新发展研究张永庆对接长株潭拓展湘西北——在推进都市圈发展中实现常德的新跨越  陈文浩“两型社会”建设中湖南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朱海玲  龚曙明经济全球化下的“中部再造”  刘奇洪中国都市圈经济与区域金融发展关系探究  张伟军第四篇 都市圈域的城市发展

章节摘录

插图:新型城市化的特征:以城乡统筹为核心;以城乡一体化为特征,以建设“两型”社会为契机,为新型工业发展提供平台;以“城乡等值化”理念引领新农村建设;农民的利益得到保护,农民的能力得到提升;土地功能由资源向资本的置换得以实现;新型城市化是社会和谐的整体体现。以城乡统筹的城市群,代替单一城市的扩张,空间上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经济上有利于产业集群生成;社会上有利于缓解二元结构;生态上有利于消除热岛效应;文化上有利于多样性的互补。统筹城乡发展的八个一体化:推进城乡总体发展规划一体化;推进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推进城乡“两型社会”一体化;推进城乡文化事业建设一体化;推进城乡就业和民生一体化;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新型城市化的模式设计:集群型城市,循环型城市,低碳型城市,可持续型城市,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目标设计,新型城市化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四、实现两型社会的低碳城市制度设计在政策导向上制定低碳产业优化导向的目标,制定更加严格的低碳控制标准,制定达到世界水平的战略规划。在增长方式上形成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低碳经济约束性指标,在能源、石油、冶金、建材、化工、交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强制推行低碳经济技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发展模式上以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政策一——建立城市碳基金:根据中国自身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建议目前城市碳基金年规模应控制在GDP总量的0.05%~0.1 0%范围内。政策二——建立城市生态补偿制度:以城市碳源/碳汇差值为基线,超过基线按所占比例缴纳生态补偿金,低于基线按照所占比例获取生态补偿金。生态补偿金不留存、不增值,当年收缴、当年发放。

后记

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和湖南省财政厅承办的“2008国际都市圈发展论坛”于2008年9月24~26日在湖南省长沙市蓉园宾馆隆重举行。该论坛的指导单位为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支持单位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合作单位为法国马赛上学院、英国卡迪夫大学和长沙市社会科学院。该论坛是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旨在建立年度国际都市圈发展论坛平台,跟踪国际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的进展,加强国际都市圈发展与管理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都市圈的发展与国家竞争力的提高。论坛开幕式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省长助理李友志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时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蒋建国,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综合财务司司长秦玉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副主任张维,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成良,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朱有志等发表了演讲。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李微微接见与会专家学者;湖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之享,湖南省第九届政协副主席王汀明等出席会议。本次论坛主题是“都市圈发展与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会代表围绕“都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新兴生长型城市群发展”、“都市圈发展与区域崛起”、“都市圈发展与城市竞争力提升”、“两型社会建设与城市竞争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战略”等六大专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编辑推荐

《2008中外都市圈发展报告(上下)》是由格致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共同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2008中外都市圈发展报告(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上下两册论文集,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