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都市圈评价报告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作者:高汝熹,吴晓隽,车春鹂 著  页数:246  

前言

  在我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已经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首先,都市圈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区域;其次,都市圈正在成为各国竞争的关键载体;第三,都市圈研究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热点领域;第四,我国都市圈的发展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内部的过度竞争、缺乏协调机制等问题的困惑。对于我国都市圈发展出现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和现象,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但无论是传统的理论,还是发达国家的成熟的经济管理理论,都无法解释和解决这些问题,而单个学科因为其理论方法的局限,以及视角的片面也难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都市圈发展与管理领域的问题进行全方位、跨学科的研究。  国际学术界对大都市圈的研究首先集中在都市圈的类型、形态特征与功能特征。其次是对大都市圈不同演化阶段的划分及其演化规律的研究,一方面是从更加抽象的高度将大都市圈的几何特征(空间投影)与经济生态特征结合起来,揭示其深层次的演化规律;另一方面是对大都市圈内部的资源配置方式等进行实证研究和总结,以期为实践服务。  国内对大都市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比较研究;二是对大都市圈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的城市之间关系进行广泛的研究;三是对大都市圈基础设施、环境、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和途径进行研究,直接为区域经济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从2005年开始对中国发育中的18个都市圈进行综合竞争力的全面评估和跟踪研究的继续。本书写作之际,正值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因而作者以“比较”为主题,对中国都市圈的发展状况进行纵向、横向以及国内外的比较,以期发现都市圈发育发展的规律性因素,特别是考察影响中国都市圈发展的主要因素。  《2007中国都市圈评价报告》是从2005年开始对中国发育中的18个都市圈进行综合竞争力的全面评估和跟踪研究的继续,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在已有竞争力排名结果基础上进行分析,对近三年(2002-2005)18个都市圈综合竞争力的变化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比较”为主题,对中国都市圈的发展状况进行纵向、横向以及国内外的比较,以期进一步发现、验证影响都市圈发育发展的规律性因素。评价报告以基于大量数据的实证研究为特色,形成了一些鲜明的观点。

作者简介

高汝熹,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能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大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产业经济、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

书籍目录

第1章  2007中国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评价  1.1  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的说明  1.2  中国都市圈评价范围及数据处理方法  1.3  2007年中国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  1.4  近三年中国都市圈评价结果的比较和分析第2章  20年来中国工8个都市圈的发展演变  2.1  中国18个都市圈在三个时间截面的发展演变状况  2.2  18个都市圈三个时代截面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的比较  2.3  中国都市圈发展机制的规律总结第3章  中国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方式的比较研究  3.1  中国三大都市圈经济增长动力的比较研究  3.2  三大都市圈经济增长结构的比较研究  3.3  三大都市圈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比较研究  3.4  三大都市圈经济增长与人民福利状况的考察  3.5  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方式的总结和趋势展望第4章  国际三大都市圈比较研究  4.1  国际三大都市圈概况  4.2  三大都市圈的产业结构与布局  4.3  三大都市圈比较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3.2.3 小结  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是三大都市圈地区经济结构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见证了一个农业比重迅速下降,工业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  珠三角都市圈的发展以工业化进程的突飞猛进为标志,使其以惊人的速度由一个在20世纪80年代农业经济还占重要位置的社会状态进入到现在以工业为绝对主导的社会状态。而这个进程的展开与香港制造业向珠三角的扩散是同步进行的,20世纪90年代后期又叠加了台湾等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了目前的轻型制造业基础,并由此加入到全球制造业的供应链中,成为跨国公司生产体系的重要一环,目前已是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与此同时,也决定了珠三角都市圈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外向经济的特征,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一度成为珠三角产业特征的代名词。由于珠三角工业的起步与香港的产业扩散和转移关系密切,因此,珠三角工业在改革开放初期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的发展上,至今仍是全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主要基地之一;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土地和劳动成本的上升,在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开始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逐渐成长为全国首屈一指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创业型城市,培养出了华为、中兴通讯等中国顶尖的高科技企业。尽管90年代之后,珠三角重工业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但总的来讲,珠三角的工业结构依然以轻工业为主,在全国的IT产品和家用电器方面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与长三角和京津冀明显不同。  长三角都市圈是三大都市圈中工业基础最为强大的地区,上海和南京、无锡等地在建国初期就是现代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到90年代初,长三角都市圈第二产业的比重已经高达51.77%。浦东开发之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长三角都市圈已经形成了一批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如南京是我国十大制造业基地之一,电子和化工生产能力在全国各城市排列第二;苏州是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常州和无锡是我国重要的工业设备制造基地,南通、绍兴、嘉兴等城市则是我国重要的纺织业基地。相比珠三角,其产业门类更多,产业体系更为完整。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2007中国都市圈评价报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我正在做某个项目,这边书能给我点提示,还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