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余东华  页数:335  
Tag标签:无  

前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何谓知识经济?我认为,知识经济是工业经济形态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也是通常所说的后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形态。本质上它是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主要依赖知识这一关键要素的经济形态。判断一种经济形态是不是新的经济形态并不是简单地看是否知识化和信息化、是否经济全球化或高增长低通胀,而是应该看是否诞生新的生产方式。知识经济社会正在产生与发展一种新的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们发现发展中国家以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特征的比较优势越来越难于实现,或者需要借助外资才能实现。这是因为,当代国际产业竞争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人力资源的素质在国际竞争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使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具有主动性、伸缩性的特点突现出来,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态度等比劳动力的数量更为重要。

内容概要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以价值模块化为切入点,构建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的基本分析框架,在深入剖析价值模块化和价值链的解构、整合与重建的基础上,揭示从价值模块→价值链→价值网络的演进逻辑、企业组织网络化与模块化发展的内在动因、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形成的客观必然性,全面分析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的形成机理、构成要素与组织属性。《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合作博弈理论等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从模块化分工、合作与竞争机制、柔性生产与弹性专精、组织学习以及知识流动与技术创新等方面,分析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竞争优势及其形成机制。然后,研究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治理结构,全面阐述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内部价值的创造、转移和实现的过程,长期信任机制和抗风险机制的形成机理,以及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的治理机制和治理模式。最后,在分析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企业构建(或融入)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余东华,1971年生,安徽安庆人,经济学博士,2005年9月进入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土后流动站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2007年9月出站,现执教于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长期从事发展规划和企业战略的研究工作,近期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与企业理论、反垄断与竞争政策。曾在《中国工业经济》、《改革》、《南开管理评论》、《世界经济研究》、《天津社会科学》、《宏观经济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被CSSCI收录25篇,被《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9篇。目前已经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1项,正在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1项,山东省软科学重点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1.1 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与研究目标1.2 研究的基本方法1.3 主要预期创新点及研究的主要困难1.4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第2章 文献综述2.1 模块、模块化与模块化组织2.2 价值模块、价值链与价值网络2.3 网络组织与企业网络理论2.4 简要小结第3章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的形成机理与构成要素3.1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的形成机理3.2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与企业边界变动3.3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的形成动因3.4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的构成要素3.5 本章小结第4章 模块化分工与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竞争优势4.1 分工、分工理论与模块化分工4.2 模块化分工的新特性4.3 模块化分工与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的竞争优势形成4.4 模块化分工与模块化经济4.5 本章小结第5章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中的竞合战略与竞争优势5.1 竞争与合作简述5.2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中的竞争5.3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中的合作5.4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中成员企业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分析5.5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中的竞争合作与网络稳定性5.6 本章小结第6章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中的柔性战略与竞争优势6.1 环境变化与组织柔性战略6.2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中的柔性战略6.3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中的柔性生产方式6.4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的柔性悖论及其解决机制6.5 本章小结第7章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中的组织学习与竞争优势7.1 组织学习与组织学习能力7.2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中的组织学习7.3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中的组织学习与竞争优势7.4 本章小结第8章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中的知识流动与技术创新8.1 引言8.2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中的知识流动8.3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中的知识整合8.4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中知识流动的动力机制和主要模式8.5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中的技术创新8.6 本章小结8.7 第4-8章小结: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竞争优势与企业竞争力第9章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的治理结构9.1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中的价值流动及其治理9.2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中的网络信任机制9.3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中的风险与抗风险机制9.4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的治理结构9.5 本章小结第10章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的发展现状与中国对策10.1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的具体实现模式10.2 跨国公司模块化发展与全球企业价值网络形成10.3 中国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发展现状10.4 中国企业融入或构建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的对策建议第11章 结束语11.1 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11.2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的发展趋势展望11.3 本书的不足之处与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参考文献致谢

章节摘录

  2.1.3 模块化生产网络理论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建立新的信息技术范式,而新的信息技术范式又为模块化生产方式的产生奠定基础。模块化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引发了生产方式的变革。首先在电子和计算机产业出现了新的模块化生产方式。IBM,/360型电脑运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将各种不同的电脑变成相同模块的组合,保证了系统的兼容性,一些新型企业开始加入IBM的生产网络。由此,计算机产业垂直的组织结构和生产模式被横向结构和模块化生产模式所取代(Baldwin&(dark,2000;Sturgeon,2002)。Baldwin和Clark(2000)以1950年一1996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了计算机产业的模块化问题,认为正是计算机设计和生产上的模块化促使了该产业的飞速发展,并导致了该产业从最初的高度集中的状态演变为现在高度分散式的结构。1969年IBM的相关企业占了整个市场价值的71%,到1996年,没有一家计算机企业超过市场价值的15%,市场的总价值在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向众多企业转移。同时,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始出现模块化分工,计算机产业的模块化生产方式逐步形成。  模块化生产方式需要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合作伙伴、企业与顾客之间更有效的集成与合作。与新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变革。作为垂直一体化企业的替代,模块化生产网络应运而生(Benassi,2002)。模块化生产网络是随着组织内部和外部模块化的进行,各个组织之间逐步形成的复杂网络结构。Sturgeon(2002)以电子产业为例,研究了模块化生产网络的形成过程,对比分析了美国的模块化生产网络与日本的外包生产网络、意大利的合作生产网络以及钱德勒意义上的现代公司在结构、治理和效率上的差异,并指出近年来美国产业竞争力的回升,模块化生成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功不可没。Schiling和Steensma(2001)认为,模块化生产网络形成的动力机制包括三种力量:拉动力(需求的多样性、投入的多样性)、推动力(技术变革、技术选择的多样性和公司能力的差异化)和催化力(技术标准的获得性、技术变化的速度和竞争强度)。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