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杨 页数:236 译者:王勇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根据1995年6月我在希伯莱大学高级研究中心的经济理论夏季班系列讲座的基础上稍稍扩编而成的。本书有两个目的。一是想为博弈理论的发展提出新的方向,在这里博弈者将不是超理性的,而且信息是不完全的。人们完全理解他们所进行的博弈的结构,并且他们有着一个关于他人行为的一贯模型,他们可以进行无限复杂的理性计算,而且所有这些都是共同知识。人们根据有限的数据进行决策,使用简单的可预测的模型,有时候还做一些无法解释的甚至愚蠢的事情。经过一段时间,这种简单的适应性的学习过程就能趋同于颇为复杂的均衡行为模式。实际上,博弈论里关于古典解的概念有数量惊人的例子是可以通过这条思路重新加以把握的。本书的第二个目的是想说明这种框架如何运用于社会经济制度的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美)杨 译者:王勇
书籍目录
出版前言译者的话前言致谢1 概述2 学习学习行为的多样性常返博弈虚拟博弈势能博弈虚拟博弈的非收敛性适应性博弈3 动态与随机稳定性渐进稳定性随机稳定性马尔可夫链理论的初步知识受扰动的马尔可夫过程邻居分隔模型4 小博弈中的适应性学习风险占优2×2博弈中的随机稳定性与风险占优谁先行?随便博弈计算稳态分布5 学习过程的变形信息的异质性得益的异质性其他噪声模型无界的记忆其他学习模型6 局部交互作用在图上进行的博弈交互作用结构与调整速度7 一般博弈中的均衡与非均衡选择协调博弈弱非周期性博弈限制集严格劣策略的消去8 讨价还价聚点讨价还价中的适应性学习定理8.1的证明概要讨价还价模型的变形异质社群非完全信息下的讨价还价五五均分法9 契约作为协调博弈的契约选择最大最小契约契约选择定理婚姻博弈表明偏离严格有效率和精确最大最小的例子小博弈与对称协调博弈Kalai-Smorodinsky解相关冲击10 结论附录 若干定理的证明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 概述经济与社会的制度协调着人们在各种交往过程中的行为。市场则协调发生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的特定商品的交换。货币协调交易。语言协调交流。礼仪准则协调着我们相互间应如何进行社会交往。普通法限定了对人及财产所采取的可接受的行为的界限,并告诉我们逾越这一界限将意味着什么。这些制度以及许多其他制度都是——至少部分是——演化力量的结果。它们是由长时期交互作用着的许多个人的累积性冲击所形成的。市场常常在方便的聚会处出现,比如一个十字路口或者是一块阴凉的地方(在梧桐树下),顾客们渐渐觉得将会在那儿得到某些商品,卖家们也渐渐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他们也渐渐地预期到在某些天和某些时间会进行交易,以及决定交易的特定方式,无论是标价、讨价还价还是拍卖。这些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历史前例的积累所决定的,亦即由许多个人的决定而形成的,这些人只关心当时如何最好地进行交易,而并不关心他们的决定对市场的长期发展会有什么影响。类似的论断也适用于经济契约。譬如,当人们租用公寓时,典型的情形是,他们有一个标准的租让契约,通常唯一需要商量的只是价格和租用期。人们比较喜欢用标准的契约,因为在法庭上它们比临时草就的契约具有更加清楚的可执行性。前例的积累使之更好地被界定,因而容易被交易双方所接受。但是标准契约又是如何变为标准的呢?答案显然是通过长期对各种形式进行试验以后形成的。最终有一种形式对于某种给定的交易类型(在某一给定的地点)就逐渐地变成了标准和惯例。这倒并不一定是因为它是最优的,只是因为它很好地达到了目的,并且每一个人已经预期到了。它现在是一个协调行为的制度,若偏离它,所付出的代价将十分昂贵。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本书是根据1995年6月我在希伯莱大学高级研究中心的经济理论夏季班系列讲座的基础上稍稍扩编而成的。本书有两个目的。一是想为博弈理论的发展提出新的方向,在这里博弈者将不是超理性的(hyper—rational),而且信息是不完全的。特别地,我扬弃了如下信条:人们完全理解他们所进行的博弈的结构,并且他们有着一个关于他人行为的一贯模型,他们可以进行无限复杂的理性计算,而且所有这些都是共同知识。相反,我所假定的是这样一个世界:人们根据有限的数据进行决策,使用简单的可预测的模型,有时候还做一些无法解释的甚至愚蠢的事情。经过一段时间,这种简单的适应性的学习过程就能趋同于颇为复杂的均衡行为模式。实际上,博弈论里关于古典解的概念有数量惊人的例子是可以通过这条思路重新加以把握的。 本书的第二个目的是想说明这种框架如何运用于社会经济制度的研究。这里,我使用“institution”的日常概念:已建立起来的法律(law)、习俗(custom)、习惯(usage)、惯例(practice)和组织(organization)(《简明牛津英语词典》)。我认为制度是由许多个体的积累性经验经过长期发展而出现的。一旦它们互相作用结合成一种固定期望与行为模式时,一种“制度”就产生了。这一理论对该过程会遵循的演化路径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制度形式的多样性作出定量的预测。该理论还告诉我们关于这些制度的一些福利性质。我通过各种简单的例子来阐明这些思想,包括邻居分隔模型,经济契约的形式,分配的讨价还价条件,合作的标准,社会遵从的惯例,道路交通规则,等等。这些例子很说明问题,并且旨在说明将来工作的方向;我并不指望对任何一种制度形式都作出确定性的描述。 就像所有“新”方法一样,这里所阐明的方法也是建立在已延存许久的思想之上的。特别重要的是Thomas Schelling的工作,据我所知他是第一位明确阐述许多个体的微观决策是如何演变为可观测的宏观行为模式的经济学家。如果说本书给他的工作新增了一些东西的话,那就是提供了研究这些模型的分析基础,以及拓展了它的应用范围。本书的第二个基石是生物学家Maynard Smith和Price的工作。像Schelling一样,他们指出博弈论是如何在个体的微观行为与社群的总体行为之间建立重要联系的。然而作为生物学家,他们并不认为个人会对其环境作出理性的反应。相反,他们坚信适应性较差的个体(动物或人类)经过自然选择会被淘汰出局。那些博弈成功者要比不成功者繁衍得更快。这就产生了一种被称为复制动态(replicatordynamic)的进化选择过程。 为了研究这一动态选择,Maynard Smith和Price(1973)引入了ESS这一全新的均衡概念,即演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y stablestrategy)。ESS是社群中策略的频率分布,它不会被一小群变异者侵扰成功。任何这种分布都必然是某个潜在博弈的纳什均衡,但并非每一个纳什均衡都是一个ESS。这种演化的视角就为博弈论古典解的概念提供了一个新奇的别解,并且还可以表明它是如何被强化的。对于这种方法更为完整的描述,请读者参阅Maynard Smith(1982)的开拓性工作,以及Hofbauer&Sigmund(1988)以及Weibull(1995)所做的一流的纵览。 ……
编辑推荐
《个人策略与社会结构:制度的演化理论》是根据1995年6月我在希伯莱大学高级研究中心的经济理论夏季班系列讲座的基础上稍稍扩编而成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