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堕落图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作者:狼心苍苍  页数:253  字数:2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文化的大走势    文化人研究文化,总喜欢堆文砌字:研究道家文化的说道,研究儒家文化的说天理。    道是什么?天理是什么?没人愿意实实在在地说出来。似乎说出来,道,就不是道了,天理,也没有了。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如果撇开那些空洞的名词,文化其实是非常精彩的。支撑起文化内涵的,是那些活生生的人和发生在他们身上起伏跌宕的故事。    中国文化从春秋到现在经历了五个时期,分别为:以孔子为代表的礼乐文化时期,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战国文化时期,以董仲舒、朱熹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时期,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回归时期,以五四运动为代表的新文化时期。    【礼乐文化时期】    第一个时期的文化主要包括周朝的政治制度和由这套制度催生出的人文文化。    这一时期的人们承认私欲,认为人们想吃点好的,穿点好的,住在舒服的房子里,跟自己心爱的女人卿卿我我,是正常的事情;但也同时主张个人欲望要受到制度的约束。这种思想反映在政治上,就是制度既要能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又要能约束人们的不良行为。孔子的两句话可以反映:“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和“克己复礼,仁也。”    社会的发展使私欲的放纵有了条件,需要打破原来制度的限定也是自然的,礼崩乐坏在最初不是制度的彻底崩溃,而是有限地被突破。所以今天看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其政治仍然相当开明。    【战国文化时期】    战国时期,中国在原有礼乐文化的基础上,派生出了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纵横家、阴阳家、农家等诸家文化。各家文化竞相开放,异彩纷呈,史称百家争鸣。实际上它们的母本文化都是礼乐文化,是在对礼乐文化或继承或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    与春秋时期相比,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能解决现实的困惑,大家开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以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做基础,自己发明创造。    比如墨家,面对几个大国你来我往地厮杀、民不聊生的局面,提倡博爱,希望人们生活得更好一些,这种观点与西方的利他主义有点类似。    这一时期礼乐文化的承继者有两位,孟子和苟子。    【儒家文化形成期】    从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到朱熹的灭人欲存天理,历经上千年。它的主要特点是文化开始投靠权力,走权力路线,后人批评儒家文化成为权力的走狗,主要是指这一时期。    简单地比较一点,很容易发现礼乐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异同。礼乐文化主张忠,儒家文化也主张忠。    礼乐文化主张忠,不但要民忠君,更要君忠民,只有君忠于民,才会获得民的拥戴,这是礼乐制度的立政根基,是春秋之前的执政者世代相传、国家赖以延续发展的不二法宝。    儒家文化主张忠,但他的忠被后来的儒家概括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只有下对上的义务,完全舍弃了上对下的责任,它的特征是服从权力,社会的进步与否依赖于权力的自觉性,老百姓是否能过得上幸福的生活完全靠命。    礼乐文化的特征是约束权力,要求执政者加强自我修养,其行为要符合礼法的要求,这是孔子及其忠实的信徒们在现实中不能如意的原因。    【儒家文化回归时期】    儒家文化为迎合权力需要而生,而没有外力约束的权力最终总会走向腐化和滥用,这是权力自私性导致的必然结果。    王阳明提出了自己对儒家学说的认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的心学从儒家道德的约束别人到约束自己,从务虚到务实,从天理到良知,是从儒家思想向孔子思想的回归,它虽出自儒家文化,却撕开了儒家文化笼罩在中国大地上沉重的帷幕,让中国文化透进清新的空气进来,使中国道德开始重新回归理性。    王阳明之后,对明朝政治发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如徐阶、张居正等都是王阳明的信徒。    【新文化时期】    清朝后期中国陷于内忧外患之中,国难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这使得许多人起来怀疑和否定中国文化,外来文化形成了对中国本土文化强有力的冲击,这种冲击于中国是非常有益的一件事情,就像一条大河经过几百年的流淌已经为泥沙淤塞,需要激流的冲刷才能流畅。    那些旧文化的反对者反对的只是古文化中不适于今的部分(也有因局部而反对整体,主张全部否定的),其中最为激烈的反对者鲁迅反对的也只是其中仁义吃人的部分,儒家文化主张由孝而忠,他自己就是一个大孝子。    由这些可以想见,旧文化有值得继承的部分,外来文化有学习的必要,继承旧文化不是复古,学习外来文化也不是媚外,这二者并不是矛盾且不可统一的。    新文化运动带给中国的不仅有对外国文化的学习和接受,还有对本国文化的发掘和继承,二者在互相碰撞、冲击中达到融合。而随之新中国的成立,肩负起了建设新的健康的中国文化之重任。

内容概要

  礼乐制度,世界上第一套融合了民主思想与精英治国理念的政治制度,在礼乐制度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礼乐文化,蕴含了最早的人文思想和即便放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的普世价值的理念;孔子,中国文化传承中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他曾经是中国文人的信仰,中国文化的符号,他一边被崇拜,一边被曲解,他的思想酝酿发酵成了后世的儒家文化,但现在大众接触到的儒家文化却又与孔子的思想在诸多方面相冲突,在近代他因此背上了无数的骂名。
  尊重历史,寻求文化的真相,这就是本书试图告诉诸位的故事。

作者简介

  狼心苍苍,1967年生,山东济南人。1989年参加工作,先后做过工人、技术员、销售等。

书籍目录

前言:中国文化的大走势
 
第一章 说“仁”
 武力与非武力
 从古公亶父说起
 你我都有当贼的一天
 当扩张遇上仁义
 仁的另一面
 采风与言路
 在棍棒下求生
 为国与为己之间
 
第二章 说“天命”
 天命论的产生
 没有天命,只有民命
 从天命论到天人感应说
 泰山是个大祭场
 
第三章 说“礼乐”
 说礼,道礼
 仪为礼之先
 从礼仪中看等级
 礼仪中的处世哲学
 少数人也有话说
 礼与法同归殊途
 礼在日常生活中礼保护私产
 礼与仪,孰轻孰重
 乐不只是演奏
 乐中的政治智慧
 ?关于靡靡之音
 诗中的历史
 诗也可以是政治工具
 诗是人际交往的必修课
 不懂诗,别混春秋
 射与御
 孔子的战争观
 《书》里的故事
 春秋之谓
 《春秋》也不完整
 《春秋》、《左氏春秋》与其他
 《易》里的学问
 ?从算命谈起
 无事不卜的古人
 《易》是礼乐的图腾
 
第四章 天子、诸侯与大夫的工作
 天子的工作
 政治承诺——盟誓
 诸侯与大夫的工件之一外交
 
第五章 贤人政治
 春秋贤人
 国君的贤与不贤
 贤人制度下的民族
 
第六章 礼崩乐坏
 危机的出现
 大夫们的选择
 
第七章 圣人也是人
 生逢乱世
 四处碰壁,斗志不减
 孔子的瑕疵
 
第八章 关于《论语》
 要德治,还是要法治
 千变万化的仁
 不孝,忠孝之开始
 
第九章 女人果真难养?
 从遗风遗人俗说起
 歧视未必都是错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第十章 《那个时代的人际关系
 小人物的悲剧
 贵族无奈的时候
 谁的钱都敢不还
 拜见国君像串门
 我要跟你决斗
 孔子也曾羡慕的人
 魏晋风度之祖
 奴隶中也有牛人
 陪葬这事
结语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有人感叹说孔子什么都懂,而且都非常精通,孔子知道了之后,说:我专攻哪一项呢?射箭还是驾车?还是选择驾车吧。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对自己在军事技艺方面的自得之情,以子路那样的勇武总想得到孔子的称赞,孔子在军事方面的能力可想而知。 子路每次想表现自己的武勇的时候,孔子总会抑制他。孔子的这种做法,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他非常不看重人们在这方面的才能。这当然是一种错觉,孔子只是担心子路过分依仗武勇而逞强。 战争是以经济为基础,以性命为原料的危险游戏,稍有不慎就会国破家亡,所以作为执政者必须慎重对待它。今天的人研究礼乐制度,了解射御,不但是要了解这两种技艺在古代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还要了解与它们相关的人们需要掌握的其他军事方面的内容。更主要的是我们要了解古人对待战争的态度,了解他们的战争思想。 在古人眼里,战争是政治的延伸,是不得已的政治,它同其他政治一样,目的是为了确保国家的利益。这种思想在季梁与随国国君的问答中展露得很充分。 最好的战争不是在战场上战胜对手,而是让对手根本不敢与你对敌。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修明政治,让人民的生活过得富足。人们的生活安稳了,才会珍惜这种生活,珍惜这种社会环境,一个国家的人才会上下一心,遇到入侵的时候才会同仇敌忾。 只有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才是无法战胜的。当然,修明政治不但是指搞好生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还包括做好战备工作。在农闲时节,抓紧安排修缮城墙,加强城池的防御能力,要抓紧军事训,学习射御、兵法,训练民众、习练阵法,所有这些都是一个国家政治中的大事。

编辑推荐

《儒家堕落图:孔子和他之前的时代》是由狼心苍苍著,武汉出版社出版的,《儒家堕落图:孔子和他之前的时代》真实讲述孔子和他之前的时代,全景展现孔子和儒家的历史命运寻找曾被淹没的文化真相。追寻儒家文化的踪迹,探讨儒家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和随着时代的演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儒家堕落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很不错,浅显却有深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