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纲要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作者:雷海宗  页数:25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原为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的中国通史教材,讲授对象主要为非历史专业的学生,因其广博而不失精细的特点,受众多学生的追捧,常常是“听者盈门,济济一堂”。
  无论史学观点还是编纂方式,本书均不同于其他通史,特别与当时盛行的“考证派”大相径庭,反映了作者一向重视综合和通识的治史特点,尤其是将中国历史划分为史前时期、封建时期和专制时期,逻辑严密,脉络清晰,成一家之说,无疑是一部开风气之先的佳作。

作者简介

  雷海宗(1902—1962),历史学家,现代中国公共知识分子。192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于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执教,是当时少有的能同时讲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的学者,一直被学生称为最会讲故事的教授。
雷先生并不仅仅满足于埋首东西学问之中,而是像当时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关心国家政治,放言议政,针砭时事,并开创了盛极一时的“战国策”派,却也埋下了因言获罪的根源。在民国时期,他的不少著作就受到批判。新中国成立后,在院系调整中,从清华大学被调到南开大学。之后,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屡遭批判,备受折磨,健康状况急剧恶化。1961年,雷先生被摘掉“右派”帽子后,毅然重返教台,倾心教学,但终因身心俱损,于1962年过早辞世。
  雷先生著述不多,却均属上乘之作,代表作有《国史纲要》《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西洋文化史纲要》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地理与史前时代? 
 一 地 理
 二 史前时代——石器时代
 三 史前时代——金石并用期
 四 史前时代——宗教
 五 史前时代——文化程度之不齐
第二章 殷商政治与文化 (前1300~前1027)
 一 商代的王权
 二 甲骨文
第三章  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 (前1027~前771)
 一 封建政治
 二 贵族生活
 三 封建社会——庶民
 四 封建社会——士族
第四章  成周封建帝国之极盛 (前1027~前771)
 一 营建洛邑,封藩建国
 二 开疆拓土
第五章  成周宗教
 一 宇宙观与神祇神话
 二 教 士
 三 坛庙与祭祀
 四 大武舞
第六章 封建帝国之崩溃(前900~前771)
 一 西周的衰微
 二 平王东迁
第七章 春秋列国之形成 (前770~前670)
 一 郑之盛强
 二 四强之兴起
 三 社会变化
第八章 霸政时期(前685~前612)
 一 齐桓公与管仲
 二 宋襄公图霸
 三 晋文襄霸业
第九章 晋楚争盟?(前620~前505)
 一 晋楚消长
 二 向戌弭兵
 三 晋楚并衰与吴之兴起
第十章 春秋时代思想
 一 官学衰败,私学兴起
 二 周 易
 三 孔子与儒家
第十一章 吴越之争(前505~前473)
 一 吴国称霸
 二 越国后来居上
第十二章 七雄局面之成立(前473~前362)
 一 三晋田齐
 二 秦楚内乱与复兴
 三 越之乱亡与燕之渐兴
 四 诸小国之渐趋灭亡
 五 周之丧土与分裂
 六 新军器与新战术
 七 魏之图强与失败
 八 列强之拓土
 九 社会革命
第十三章 合纵与连横(前361~前311)
 一 商鞅变法
 二 变法后之发展
 三 秦霸天下
第十四章 秦之独强 (前310~前272)
 一 东帝与西帝
 二 齐之一败涂地
 三 楚之削弱
第十五章 战国诸子
 一 治国平天下之道
 二 激烈的争鸣
第十六章  秦并六国(前271~前211) ?
 一 大败三晋
 二 秦灭周
 三 燕与三晋
 四 末次合纵与最后努力
 五 六国之单独困斗与继灭
第十七章 专制一统之初试及其失败(前221~前202)
 一 秦始皇之一统政策与旧势力之反动
 二 秦 亡
 三 楚汉之争
第十八章 汉代政治 (前202~88)
 一 官 制
 二 兵 制
 三 汉初所谓“封建”问题与外戚之患
第十九章 汉代社会与经济(前202~88)
 一 旧社会阶级之破裂——氏与姓之混淆
 二 旧社会阶级之破裂——迁徙赐姓与变姓
 三 新阶级制度——大地主与农民奴婢
 四 新阶级制度——商贾
 五 新阶级制度——贵贱贫富与社会改革
 六 新阶级制度——四民之并为臣妾
第二十章 汉代武功(前202~88)
 一 武功伟人
 二 匈 奴
 三 西 域
 四 朝鲜百粤与西南夷
 五 文化势力之播及日本
第二十一章 汉代内政(前202~88)? 
 一 帝制名实与皇帝崇拜
 二 皇权与宦官幸臣
 三 皇权与外戚
 四 皇权与地方官
 五 中兴之治
 六 听天由命之消极人民
第二十二章 秦汉宗教
 一 神仙家与黄老学
 二 儒教之成立——素王
 三 儒教之成立——经典
 四 阴阳谶纬学
 五 儒道阴阳糅合之国教
第二十三章 秦汉思想
 一 思想之学术化
 二 儒道思想之结束
 三 古代思想之总结束——王充
 四 古代文化之总清算
第二十四章 大汉帝国之末运(89~316)
 一 政治制度之破裂——外戚与宦官
 二 政治制度之破裂——国军消灭与地方割据
 三 政治制度之破裂——财政与一般政治之紊乱
 四 天灾人祸与人口之减少
 五 乱亡经过——羌乱
 六 乱亡经过——党锢黄巾与十常侍
 七 乱亡经过——董卓与李郭之乱
 八 乱亡经过——曹操与三国
 九 乱亡经过——西晋与中原之沦丧
第二十五章 末世之宗教与人生观
 一 儒教之凝结与衰颓
 二 清谈与隐逸
 三 道 教
 四 佛教之输入
第二十六章 五胡乱华(317~383)
 一 背 景
 二 中原沦丧
 三 汉族南迁
 四 南北分局
第二十七章 南北朝 (383~589)
 一 南北互诋
 二 南 朝
 三 北 朝
 四 门 阀
 五 南北消长与混一
第二十八章 新宗教之酝酿与成熟
 一 新宗教之酝酿
 二 辩 教
 三 佛教之成熟
第二十九章 隋唐政治与社会(589~755)
 一 官 制
 二 兵 制
 三 均田与赋役
 四 学校与选举
第三十章 大唐二元帝国(618~755)
 一 疆 土
 二 外蕃之威抚与恩抚
 三 内 政
第三十一章 隋唐宗教
 一 教 会
 二 宗 教
 三 佛 学
 四 唐诗中之哲学
第三十二章 二元帝国之灭亡(756~960)
 一 外患频仍
 二 藩 镇
 三 宦官与禁军
 四 财政紊乱、起义军兴起与唐之灭亡
 五 五代十国
第三十三章 新儒学与复古运动
 一 背 景
 二 武宗废浮屠与韩愈辟佛老
 三 李 翱
第三十四章 宋之积弱与变法失败(960~1085)
 一 兵 制
 二 财政与民生
 三 科 举
 四 缠 足
 五 国防生命线之始终缺乏
 六 王安石
 七 王安石变法
 八 变法失败
第三十五章 宋亡 (1086~1279)
 一 北宋灭亡
 二 南 宋
 三 金
第三十六章 宋代理学
 一 朱 陆
 二 书 院
第三十七章  亡国政治——元(1279~1368)
 一 非中国重心之欧亚大帝国
 二 种族与阶级
 三 兵制与驻军
 四 财政与纸币
 五 喇嘛教
 六 元 亡
第三十八章 明之复国与政治文化之停顿 (1368~1528)
 一 科举与八股
 二 政治设施——专制之深刻化
 三 政治设施——宦官之始终当权
 四 兵制与军事
 五 海外扩张与汉族闽粤系之兴起
第三十九章 元明理学
 一 陈献章
 二 王阳明
第四十章 新势力之兴起与明之乱亡(1528~1644)
 一 蒙 古
 二 日 本
 三 西 洋
 四 满 洲
 五 明之乱亡
第四十一章 清朝盛世 (1644~1839)
 一 疆 土
 二 对汉族之压迫——剃发
 三 对汉族之压迫——旗地
 四 对汉族之压迫——降臣
 五 对汉族之压迫——文人
 六 刚柔并施
 七 改土归流与西南夷之汉化
 八 衰征与内乱
第四十二章 明末及清朝之学术思想
 一 乾嘉学派
 二 科学不发展
第四十三章 传统政治文化之总崩溃(1839~1912)
 一 背 景
 二 鸦片战争前后
 三 传教问题与太平天国
 四 甲午戊戌与庚子辛丑
 五 科举废除与帝制推翻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商代是一个方国林立的时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商代的方国在殷墟甲骨文中称为“某方”“多方”“邦方”等,方国首领的称谓有“侯”“伯”“邦伯”“任”“田”等。这些方国多是由古代的部族独立发展演变而来的,与商王国缺乏内在的联系,因而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诸方国与商王国的关系错综复杂,有的始终与商为敌,有的时服时叛,有的则长期与商结为同盟。可见,商朝并不是大一统的国家,而是一个以商王国为主体的松散联盟;商王国与诸方国并非中央王朝与地方政权的关系,而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商王国为方国联盟的主体,作为商王国的首领,对其他方国而言,商王具有盟主的性质。商王权力的大小,取决于商王同势力的盛衰。盘庚迁殷以前,商王国曾五次迁都,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中心,由于商王国的衰弱,王权也随之不振。盘庚迁殷(前1300)以后,内乱消弭,逐渐形成了以殷都为中心的王畿,王朝的地位才渐渐稳固。正因为有了政治和经济实力雄厚的王畿为后盾,商王国才得以凌驾于诸方国之上,形同中央王国。 此时的商王经常以诸侯之长和盟主的身份对外行使王权,以命令的口吻支使方国首领。殷墟卜辞中有许多商王“呼”“令”某侯、某伯的记载,说明商王对某些方国有一定的支配权。西方最强的周在名义上也承认商王为天子。此时似乎没有成周式的封建制度;但部落间已有一种与封建制相近的比较精密的组织。天下一家的观念,此时大概已很普遍;名义上的共主就是这个观念的象征。 商王的对外权力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商王国内部,商王的权力则是至高无上的。王权的至尊,是由社会内部结构所决定的。 从社会内部结构来看,商王国是一个宗族国家,以宗族体系为基础。在宗族政治体制下,商王具有多重身份,他既是王国的首领,又是同姓宗族的大族长,亦是异姓宗族的君主,集王权、族权、政权于一身。在王国内部,商王自称“余一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无异于专制君主。 商王的王位继承以兄终弟及为主,父死子继为辅。兄终弟及是传统的王位继承法,武乙以前的诸王,兄死由弟继承,直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这种继承制度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有一定的随意性,容易导致争夺王位的现象。武乙以后的诸王均为父死子继,传子制取代了传统的兄终弟及制,这一制度为后来的周人所沿袭。

媒体关注与评论

陈寅恪先生最精于考据,雷海宗先生注重大的综合,蒋廷黻先生专攻中国近代外交史,考据与综合并重,更偏重综合。    ——何炳棣(著名史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学术贵在通识,贵在自得,治史亦如此。雷海宗先生的这部著作,具有这方面的品格。对这部著作,不论后人如何评价,它是自成一家的。    ——瞿林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一本七八十年前的史学著作,今天读来还能引人入胜,可见好的历史著作并不会因时间和政治的原因而从人们眼中消失。雷海宗写得并不很多,但仅这一本著作就让人肃然起敬。    ——谢泳(厦门大学教授)

编辑推荐

《国史纲要(增补本)》堪称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无可逾越的高度,与钱穆《国史大纲》分庭抗礼,下启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老清华与西南联大最受欢迎的通史公开课,被巴金夫人萧珊誉为“好像说故事一样”,一部改变我们审视历史方式的史学巨著。

名人推荐

陈寅恪先生最精于考据,雷海宗先生注重大的综合,蒋廷黻先生专攻中国近代外交史,考据与综合并重,更偏重综合。 ——何炳棣(著名史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学术贵在通识,贵在自得,治史亦如此。雷海宗先生的这部著作,具有这方面的品格。对这部著作,不论后人如何评价,它是自成一家的。 ——瞿林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一本七八十年前的史学著作,今天读来还能引人入胜,可见好的历史著作并不会因时间和政治的原因而从人们眼中消失。雷海宗写得并不很多,但仅这一本著作就让人肃然起敬。 ——谢泳(厦门大学教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史纲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6条)

 
 

  •   这本书很有意思,虽是纲要式的,但时常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和材料。可供对中国历史已有一定程度的人们翻翻,倒不建议作为入门书用。无论史学观点还是编纂方式,《国史纳要(最简明的中国通史增补本)》均不同于其他通史,特别与当时盛行的“考证派”大相径庭,反映了作者一向重视综合和通识的治史特点,尤其是将中国历史划分为史前时期、封建时期和专制时期,逻辑严密,脉络清晰,成一家之说,无疑是一部开风气之先的佳作。原为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的中国通史教材,讲授对象主要为非历史专业的学生,因其广博而不失精细的特点,受众多学生的追捧,常常是“听者盈门,济济一堂”。
  •   国史纲要(一部改变我们审视历史方式的史学巨著,与钱穆《国史大纲》吕思勉《中国通史》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并称当代四大通史...
  •   一部改变我们审视历史方式的史学巨著,与钱穆《国史大纲》吕思勉《中国通史》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并称当代四大通史被这么评价的老右派写的书。确实。
  •   这本书虽然不是雷海宗的代表作(雷先生代表作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兵》),但依然可以从中雷先生看重“通识”的史学观点,尤其是对历史分期的看法,更是独树一帜。这本书原来是雷先生为清华大学历史系编写的讲义,当时雷先生与钱穆老同开中国通史课程,但雷先生的课堂往往是人满为患。这里没有比较的意思,只是想说雷先生确实是一位硕学高德的大学者。
  •   书成于20世纪30年代,是西南联大和清华大学的中国通史教材,讲授对象是非历史专业的学生,其因广博而不失精细的特点,受众多学生追捧。
  •   《国史纲要》全面而精要地把中国历史梳理了一番,很好地体现了雷先生博大而不失精深的治史观点和略带通识的特点,给大家以清晰的思路,让人受益匪浅。
  •   本书作者雷海宗曾经在抗战时期成为所谓“战国策派”的领军人物之一,但其政治生涯没有多大作为,其成就主要在史学研究,是民国知名史学家,最著名的书《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本书是民国时期最著名的历史通识教育教科书。
  •   “陈寅恪先生最精于考据,雷海宗先生注重大的综合,蒋廷黻先生专攻中国近代外交史,考据与综合并重,更偏重综合。”——何炳棣(著名史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学术贵在通识,贵在自得,治史亦如此。雷海宗先生的这部著作,具有这方面的品格。对这部著作,不论后人如何评价,它是自成一家的。”——瞿林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一本七八十年前的史学著作,今天读来还能引人入胜,可见好的历史著作并不会因时间和政治的原因而从人们眼中消失。雷海宗写得并不很多,但仅这一本著作就让人肃然起敬。”——谢泳(厦门大学教授)
    我是冲着这些评论买来的,买回来之后果然没失望。
  •   雷海宗先生的这本《国史纲要》的确更像是一本通史提纲,精简而有重点。国内学界能如此简练概括中国千年国史纲要的作品,确为少见。由此也可见雷海宗先生深邃的史学功底,厚积而薄发。

    武汉出版社新版的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和雷海宗先生的《国史纲要》确实都是经典之作.
  •   雷先生是我国历史学的大师,他直言求实的性格和所遭受的境遇造就了这部国史纲要,也注定了此书与其他史书有着不同笔锋和视角。
    此书内容非常简洁,用纲要两个字形容非常贴切。观点独到,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思维开拓,不受固有传统史学影响,可作为辅助史学参考之用。
  •   正如在本书的介绍中描述的,本书是一本最简明的中国通史,且作者的视野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编写方式,对一般的读者来说,非常便于阅读,强烈推荐。
  •   雷海宗先生讲中国通史如数家珍,游刃有余,很简单明白
  •   最大的特点就是简明,若能结合雷老的《中国通史选读》一起看就非常棒了~大爱~
  •   看完这本书后,真正认识到了雷海宗的伟大之处,可惜这么一个纯粹的学者,先是被戴上“右派”的帽子,然后被“发配”至南开大学,接着又在文革中被屡屡摧残,最终导致身体受损,过早辞世。呜呼哀哉。
  •   第一次读雷海宗大师的书。如众人所言,贵在一个“通”。之前在史学方面,一直读钱老的书。两家之言,均令人受益匪浅。此书更是让人如同将美酒一饮而尽,酣畅淋漓。虽简单,但作者的大智慧可见一斑。或许历史正是这样迷人,我们可以从上下几千年中去找寻,一个人,一段故事,一场战争,一次变革,一幕更替,如此找到了渺小的自己。。
  •   改变我们审视历史方式的史学巨著
  •   买来和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比较着看
  •   书到后,女儿兴趣不太强,我到是读了不少,书的内容简洁,方便记忆,方便理解,我想信女儿有一天会用得上,这本书只是国史大纲,如果需要详细的历史内容,则另寻它书。
  •   雷先生的书对研究国史有用
  •   雷先生对中国历史分期的看法很独到也很深刻,建议大家了解一下。
  •   雷海宗跟钱穆风格不同,这本书很简洁,想快速了解中国历史的,该是不错的选择,也是白话文,比较易懂。
  •   封面很鲜亮,也很典雅,很符合本书的品味。内容看了一点,删去了原书中的大段史料,增加了一些论述性的东西,对我们普通读者来说,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障碍,能够窥一下雷先生渊博的史学素养了。
  •   现在是研究陈寅恪热,几人还忆雷先生?当时的历史研究绝对是围绕雷先生为中心的。看看不一样的历史,不同的思路和文章建构,致敬。
  •   书不错,看了几页。只是纸张没有北京大学出版《全球通史》的好。
  •   我是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几乎带每一届学生时都会向他们推荐这本书。个人觉得不管文科还是理科学生,都应该了解一些有关历史的常识。而雷先生的这本书,恰恰是了解这些常识的最佳读本。
  •   想要大致了解中国的历史走向,就可以买这本书,要是想要细致的去了解哪个朝代每个时间段都发生了什么,建议你不要买通史或纲要。
  •   四大通史我有了三本,读史可以明智,开启我们未曾了解的过去,荡涤我们心中久存的污浊!
  •   很多东西都与高中大学时候学的不太一样,跟范文澜、翦伯赞等学者的观点也颇不同,能够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国的历史吧,推荐了一下。
  •   经典通史,可以作为工具书。
  •   脉络清晰,要点俱到,简洁明了。即使雷海宗的知名度没有史学四大家那么大,但这部著作终将会显示它的价值。
  •   雷海宗的史学视野非同一般,确实有自己的一套。周期观点类似历史生物学,值得深思。
  •   雷海宗先生当年也是史学界叱咤风云的人物,跟梁启超、陈寅恪、蒋廷黻等人齐名的,可惜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使很多人都对他的名字感到陌生。直到近些年,才有一些雷门弟子陆续开展一些纪念先师的活动,雷先生的名字和著作才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雷先生已经离开我们五十周年了,希望从这本书开始,能让更多人了解雷先生的博与深,也希望学术界能够摈弃意识形态的限制。
  •   全新的叙述角度概述了中国古代史。不过比较建议有一定历史基础和了解了再看,所谓纲要,高屋建瓴的论述较多,历史细节和故事性较少。对于熟读五千年历史的我而言,新意很大。
  •   大师的书,可以看看,另外的角度读通史
  •   与其他几本通史对着看较佳
  •   我觉得这本书既适合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又适合历史专业人员研究中国历史。每一章的内容都深入浅出,讲解翔实,读完之后会有一个宏观上的了解,有些章节涉及的一些细节,也是精于考证,十分有见解性。
  •   慕名而来买的这本书,本来觉得就是当个工具书查阅之用,但仔细读来,如果没有对历史客观的认识和自身独到的见解,在寥寥数笔内写成本书实属不易,也足见著者的史学功底。完全可以当做宏观把握中国史的一部简章来看。
  •   雷先生大综合的功力了得,薄薄的一本书,自成一家之言
  •   这本书还不错,书的包装比较精美,书的内容比较精炼,比较适合学生读,给人的启发比较大,,是一本好的国史读物。下次买书还来当当
  •   快的话,一天就能读完!让你对中国的历史有一个快餐化的了解。其书写的还是不错的,是一部很好的提纲。但本书是增补本,能否将增补内容双色区分,以区别原著面目。印刷和纸张质量不太好!
  •   我是在一个同事的推荐下看的此书,感觉很深刻,像我这种没深度的人,我觉得要好好看看这类的著作,好好了解一下中国的历史。
  •   简明扼要,很适合用来了解中国历史,老师可以作为自己讲学的提纲,不太喜欢历史的孩子可以通过这本书对中国历史有个全面客观的了解。大师就是大师,现在的所谓的砖家叫兽是写不出这么好的书的。
  •   确实改变了我们审视历史的角度,好书
  •   另一种方式审视历史,不错的作品
  •   战国策派早闻其名,却一直未曾读过他们的作品,现在购买一本,以补遗憾,不愧为大家之作
  •   通读国史的很快捷有效的方法
  •   对国史有宏观的认识
  •   有利于我们系统的了解国史
  •   这是一本好书,直指历史,一针见血。有点遗憾的是,编者做了一些修改和补充,有失本真面目。不过,并没有失去史学大家原著的那种洞察力。
  •   可以快速的了解我国历史纲要
  •   刚收到一口气看了四章,更像是一本中国历史目录,对这本书很满意
  •   想了解中国几千年历史的,一定不要轻易错过这本书。
  •   八十年前的大学选修课,名校名师的选修课,应该有点意思。萧珊喜欢,很多人喜欢,我也喜欢。读过之后,再说为什么喜欢。
  •   是关于中国历史的简明介绍,很好
  •   几句话就能读懂中国历史。
  •   强烈推荐。简明的中国历史。
  •   对中国历史进行提纲挈领地叙述和评价,要言不烦
  •   意料之外的薄啊,这样一本薄薄的书真的能够全面概括中国的历史么?
  •   这是我对中国历史了解的源泉
  •   大致阅读了一下,书的内容很丰富,从另一角度审视历史,值得阅读、收藏。
  •   从夏商周三代到清末,数千年的历史,作者只写下薄薄小册,读完才知,一字一句都是精华。尤其是评论部分,作者惜墨如金,但只言片语的评论,才显微言大义。
  •   看了之后,觉得中学所学的历史真的是一些现代人的臆想。历史确实是写出来的。与其不好的历史,毋宁看有关小说。
  •   通俗历史书中的比较好的本子,对一般受众来书,不错。
  •   历史书要多家之言互为补充
  •   相对比其他的史学著作而言十分的短小简洁,但又能将重点、要点都写出,很不错。
  •   很好的历史书,值得阅读,作者观点很不同凡响,版本也不错!
  •   这部书听说过很久了。因为不是学历史的,一直没有阅读。最近才买,看了看,觉得很简洁,不愧是经典。
  •   与标题符合,经典的纲要
  •   看了 对历史 的脉络理得清了 看了 对历史 的脉络理得清了 看了 对历史 的脉络理得清了 看了 对历史 的脉络理得清了 看了 对历史 的脉络理得清了 看了 对历史 的脉络理得清了 看了 对历史 的脉络理得清了 看了 对历史 的脉络理得清了 看了 对历史 的脉络理得清了 看了 对历史 的脉络理得清了 看了 对历史 的脉络理得清了
  •   雷海宗的经典佳作!棒极了
  •   这本书内容简单、简洁、思路清晰。是历史爱好者的入门书。
  •   我是教历史的,这本书写得很好。就是打开包装,书皮上有脏手印。
  •   看腻了市场上杂七杂八、吵吵闹闹的所谓的历史书,偶尔翻起这样一本纯粹的、货真价实的书,感觉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更何况本书也不是大部头著作,语言也并非深奥,而且还是精装本,真的是很有物超所值的感觉啊!
  •   学习历史,增加人文素养,图书观点新颖。
  •   对历史构架有清晰的认识
  •   自己看了以后,感觉整体思路都清楚了,自己也是高三的历史生,特别有感觉
  •   民国时候的学人做人做学问都值得钦佩。
  •   和《中国近代史》一样好看的一本书
  •   通过这本书,对中国古代发展史有个全面的概要的认知。真是很好。
    书排版和印刷都很精美。
    非常推荐!
  •   我喜欢这本书,毕竟是吕先生的著作。
  •   了解当时的文化
  •   喜欢这本书,简洁明了,对构造历史的架构体系有好处
  •   书的质量是不错的 但是呢 这本书的内容太大概了 要想了解详细的历史 还是看比较系统的书籍吧
  •   很简单的一本书,学习历史简单点好。
  •   代表百年中国近代史写作的巅峰!
  •   内容上,是本好书。质量上,是本超值的书。**当时看到它在打69折,顺便买了下来。其实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善用图书馆,三过书店而不入,除了杂志什么闲书都不买,更不要提专业书了。但感觉上这种类型的书很值得入手,不但可以成为打基础的读物,也许做研究资料也许都不为过。
  •   一定要读读不是马克思派影响下写的史书。一定有不一样的收获。
  •   简洁生动,很是喜爱!推荐大家读之,了解历史知识
  •   应该多多看历史书。
  •   对历史有兴趣,买来一读
  •   仅以此话献给那些和我们一样热爱历史的人们!
  •   很好的历史常识读本,深入浅出,乃见大师风范。
  •   对历史简明扼要的阐述,分析问题角度新颖
  •   对高中历史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   完全有别于曾经看过的历史书,淡化了对历史事件的记叙,更多的是对历史的概括评论,适合有历史基础的人看。
  •   挺好的,喜欢历史可以看
  •   读完,语句相当凝练。有一些启发之处。另外,中学历史课本上有些内容,感觉是照抄此书上的。
  •   简明且全面,适合对历史简要了解
  •   喜欢历史书!
  •   超越课本,轻松读取历史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