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作者:蒋锡武 页数:45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武汉舞台艺术丛书:京剧思辨录》主要内容包括:程长庚的整体观及其现代意义、谭鑫培与中国古典戏曲的终结、余叔岩与天道人生、周信芳的“神龙见首不见尾”等。
作者简介
蒋锡武,1948年4月20日出生,武汉市人。曾任武汉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及研究员、《艺坛》主编、中国京剧百科全书表演分支主编、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因出身演员而具实际经验,对演剧生活,有较深切之体验,故其无论是在艺术研究方面,还是在书刊编辑方面,均剀切实际,不尚空谈,尤具价值。于《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戏曲研究》《戏剧艺术》《戏曲艺术》《中华戏曲》《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发表论文、评论多篇,出版专著《京剧精神》,在京剧理论研究上多有创见,颇具影响。主编的《艺坛》,以发表京剧文稿为主,兼及其他门类艺术。2000年以丛书形式公开印行,已出六卷。自《艺坛》问世以来,获得专家学者赞誉,深得读者青睐,在同类读物中,独树一帜,影响至深。
书籍目录
序/闻蒋锡武先生新著问世上篇中和观:通向“剧圣”之路——梅兰芳演剧精神试说程长庚的整体观及其现代意义谭鑫培与中国古典戏曲的终结余叔岩与天道人生固守其本的改革观——两难中之程砚秋创新探析麒派者,气派也周信芳的“神龙见首不见尾”在余叔岩与周信芳之间——杨宝森演唱风格的历史定位臆说高古静穆——关于杨宝森声腔艺术的对话谭富英的率性与认真“刻无暇晷”与“月演数天”——读荀慧生《小留香馆日记》偶得假如张君秋是在中国京剧院时代新声与旧有做法——读张断想“武戏文唱”与京剧武生艺术——从杨小楼、盖叫天说起长者,常也——关于裘盛戎声腔艺术的对话高盛麟的戏味儿中篇抱守居戏话京剧表演简论抽象原则与经济原则古典京剧的现在存在价值形成·过去·中兴有时医疗比疾病还坏该提倡“贫困戏剧”了见微知著每下愈况——京剧之为京剧的最终判定由吴晗、达里奥·福、梅兰芳所想到的——对于表演文学的一点认知与阐释中国戏剧的模糊性时间造化与天然之工京剧流派刍议也谈“五功五法”见于“牝牡骊黄”之外腔胜与味胜……下篇
章节摘录
也是西方人的波兰大导演,格洛托夫斯基曾经从戏剧的构成因素方面,谈到过戏剧的存在,以为没有服装或布景,没有音乐或灯光效果,甚至没有剧本,戏剧都能够存在,唯有一个元素是戏剧不能省略的,这就是演员。格氏之论,亦近于极端,却仍是事实。关于戏剧的构成,历来也有过不同的划分,从“四分法”的剧本、演员、观众、剧场,到“三分法”的剧本、演员、观众,直到“两分法”的演员、观众,这里可以依次减去剧场,减去剧本,但却减不去演员与观众,也就是戏剧活动中“当众(观众)表演(演员)”的这两个基本构成。 事实上,在戏曲史上,就有一种提纲戏、幕表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剧本,演员们自编自演,即兴发挥,照样演出。至于演员直接编写的剧本,则更不在少数,尽管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致有些剧本在思想性和文学性上不足,谭其骧说许多老戏故事简单,不合情理,唱词粗鄙,甚至不通,原因即在于此,这当然不足为训。但有一条,它们合于舞台,合乎表演,观众承认,甚至欢迎,即如谭先生这样的。不然,这些戏断断传不下来。所以如此,即在于它重表演,尤具艺术魅力。 其实,此等情形,非独中国戏曲然,西方戏剧亦非全是“戏剧中心制”,以为以剧本(连带剧作家)为其作品的性命攸关之所在,除上举之格洛托夫斯基即非如此外,眼下最典型的莫过于199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意大利的戏剧家达里奥·福,他的演出是即兴的,而脱离剧本的规定;他的剧本读起来枯燥无味,但演起来却十分生动;他的演出是靠不同的表演来吸引观众,而不是依赖情节、靠情节取胜。正因为达里奥·福是以“演”为其戏剧活动之主体的,从而惹得不少人对他是否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表示怀疑,提出异议:其剧作分明是“演”出来的,何来文学性可言?这是黄灿然先生的《达里奥·福及其获奖引起的争议》一文(刊《读书》1998年第四期)给我们提供的信息。 这里提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话题:作为以演出的形式来诉诸受众的戏剧表演,是否也具有文学性?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