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京到台北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作者:张同新  页数:28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同新、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国际关系与台港澳研究室研究员何仲山等研究国共关系与两岸关系的重要学术成果之一。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蒋介石上演一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闹剧,顺江东下,还都南京;第二部分国民党一统天下乃一枕黄粱;第三部分蒋介石狼狈退踞海岛以苟安。本书所收资料多属首次披露,包括文献档案、未刊稿本、政府公报、有关专著、回忆录、文集、资料汇编(包括台湾编辑出版的资料)报刊中的文电记载、外文资料,以及解放后出版的国共关系史料专刊或期刊。这些资料或全文收入、或选录节录其中部分内容,以纪实手法、大历史角度数易其稿历经数载完成,集资料性、权威性、可读性于一体,是大众读者了解蒋介石以及这段曲折历史的最佳通俗读物。

作者简介

  张同新
  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留校任教至今。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共产党史、中国国民党史、中华民国史、中国政党、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主要著作有:《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史》、《蒋汪合作的国民政府》、《陪都风雨——重庆时期的国民政府》、《辛亥革命史纲》、《中国国民党史纲》、合著《民国史二十讲》,等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何仲山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国际关系与台港澳研究室研究员,主要著作有:《“一国两制”与海峡两岸关系》(主编),《台湾问题读本》(副主编),《民进党当局执政四年大陆政策面面观》(主编)等。

书籍目录

再版前言

第一部分 衣锦还乡
 还都大典
 争夺东北
 下关惨案
 李、闻被害
 “青”、“民”下水
 “制宪国大”
 战中“和谈”
 “调处”失败
 全面进攻受挫
 中美商约
 强暴事件
 “国舅”倒台
 台岛风云
 “黄河战略”
 陕北“大捷”
 山东受挫
 由攻到守
第二部分 一枕黄粱
 改组政府
 取缔民盟
 “后院”起火
 “戡乱”总动员
 党团合并内幕
 魏德迈使华
 分区防御
 “行宪国大”
 蒋介石当总统
 副总统选举的风波
 金圆券风潮
 决战失败
 陈布雷之死
 宋美龄赴美求援
 桂系“逼宫”
 蒋总统“引退”
第三部分 退踞海岛
 府院之争
 何应钦组阁
 戴季陶之死
 策划“南北朝”
 奔走外援
 准备后路
 忙碌的“闲人”
 北平和谈
 纸糊的江防线
 战上海
 蒋李纷争
 困处广州
 从台后到台前
 湖南起义
 美国白皮书
 川滇之行
 蒋李决裂
 最后的挣扎
 退台初期的厄局
 蒋介石的“复统戏”
 血雨腥风
 “危在旦夕”
 “绝路逢生”
 “痛改前非”的改造运动
 清除异己
 孤岛残梦
结束语
后记
  

章节摘录

  还都大典  1946年5月5日,南京城内一派节日气氛:全城大街小巷飘扬着中华民国“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到处悬挂着彩旗和五颜六色的横幅标语。这天是国民政府举行还都大典的日子。  国民政府是在1937年11月日本华中派遣军兵分三路进攻南京的情况下迁都重庆的。17日,国防最高会议决定:为长期抵抗日本侵略者,中央党部、国民政府迁至重庆办公。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高度赞扬了各地将士的抗敌精神,揭露了日军进逼南京的阴谋,坚决地表示,“此后将以最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战斗”,“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战斗起见,本日移驻重庆。”《中央日报》,1937年10月20日。26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部乘船抵达重庆;12月1日,国民政府在重庆开始办公;7日,国民党中央党部也迁抵重庆。从这时起,重庆就成了国民政府的陪都。  1937年12月6日,正当汪精卫在汉口准备召开国防最高会议第54次常委会时,蒋介石在南京由宋美龄、端纳陪同,举行了外国记者招待会。会上,蒋介石十分激动,他对记者们说:“南京危机!保卫南京的战事已经部署完成!”他挥臂高呼,声色俱厉:  “我庆幸有个忠心耿耿、自告奋勇守卫南京的大将唐生智,唐将军同进犯南京的日军拼命!”②参见解力夫:《抗日战争实录》(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402-403页。  在回答了记者们的问题以后,蒋介石冷冷地反问:“你们是英美新闻记者,为什么对日本好多事情不说句公道话?日本飞机在芜湖轰炸德和、大通两艘英轮,连同难民一起击沉,你们为什么不对日本攻击?!”说着,他霍地立起:“日本炮兵又在芜湖轰击英舰飘虫号,你们为什么不向日军还击?!”他把脚一跺:“倒是苏联在帮助我们!”②  蒋介石从记者招待会来到唐生智司令部。他慷慨激昂:“这个仗我是要打下去的。人无分男女老幼,地无分东西南北,奋起抗战!一直把日本驱逐(出)国境!所以,我命令唐总司令负卫戍南京之责,把十多万队伍交给他指挥。服从为军人之天职,希望你们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努力杀敌!”  说完,蒋介石要唐生智陪他到中山总理陵墓告别。  第二天(12月7日)凌晨5点多钟,蒋介石乘敌机尚未出动的间隙,在一个小分队飞机的保护下,乘美龄号专机,迎着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向武汉飞去……  南京,这座古老的都城,从范蠡建筑越城算起,已有2400年左右的历史。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加上南唐、明朝、太平天国,连同中华民国,共有十个朝代建都于此。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之后,南京空有“首都”虚名。  八年半过去了。饱经忧患的南京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无恶不作的日本侵略者烧杀淫掠、血洗南京的暴行,永远不会忘记被日军残害的三十多万骨肉同胞!永远不会忘记兽性践踏人性的耻辱!也永远不会忘记在南京保卫战中同日寇血战一周、伤亡数万的国民党爱国官兵。现在,危难时刻被迫撤离这里的政府要回来了。人们的心里被酸、甜、苦、辣、咸胀得满满的。  抗战胜利后,在国民党中发生过一场首都应设在北平还是南京之争。蒋介石念及“国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又是总理陵墓所在”,坚持仍然以南京为首都。当然,从内心来说,他也是不愿意离开其江浙基地的。  蒋介石早就盼着衣锦还都的这一天了。自从1945年5月在国民党六大上进一步确定坚持一党专政和反共政策以来,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就开始急剧膨胀。日本投降后,在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资产账上有9亿美元的外汇和600万两黄金的蒋介石集团,又大发胜利财,加紧“接收”敌伪物资据国民党青年远征第208师政治部编印:《中国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辑录》34页所载,1945年9月至1946年上半年,国民党政府共接收敌伪物资价值近6100亿元。(人们称之为“去劫收”和“去劫搜”),敲诈勒索民众财产,经济实力日益雄厚;军事上,除了有430万人的军队以外,又接收了128.32万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台北文海出版社出版,第199-200页。侵华日军的武器装备,还有美国在贷款、物资及海、空等军事方面的大量援助;在国际上,有美国和苏联对他“统一中国”的支持。蒋介石踌躇满志,决心抓紧行动,早日还都南京,把统治中心移到华中和华北一带,以便做好发动全面内战、武力统一全国的准备。  为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蒋介石的军委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曾经布置过一桩鲜为人知、亦小快人心的“公案”:秘炸汪坟,焚尸弃灰。  1946年1月15日夜,在南京黄埔路陆军总部会议厅里,何应钦亲自主持了一个只有南京市长马超俊、陆军总部工兵指挥官马崇六、南京宪兵司令张镇、陆军总部参谋长萧毅肃和陆军七十四军军长邱维达几个人参加的秘密会议。  何应钦首先要求与会者要“绝对保守秘密,不得向任何方面泄露”。他说:“委员长不久就要还都,汪精卫这个大汉奸的坟墓,居然葬在梅花山(即明孝陵南面植有梅树林的小土山),和孙总理的陵墓并列一起,太不成样儿。如不把它迁掉,委座还都看见了,一定要生气。同时也有碍各方面的视听。你们详细研究一下,怎样迁法,必须妥慎处理。”说完,何应钦即先行退席。萧毅肃补充说:“总司令已经接到重庆指示,这个问题关系到国内和国际的视听,限我们在十天之内处置好。”  21日,在马崇六、马超俊、邱维达等监督下,五十一师工兵营长李东阳等用150公斤“TNT”(烈性炸药),先后炸开汪坟外层钢筋混凝土和盛棺材的内窖。  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子下边,汪精卫尸身着伪政府文官礼服(藏青色长袍马褂,头戴礼帽,腰佩大绶),面部略呈褐色而有些黑斑点,因用过防腐剂,一年又七十天的尸体尚未腐烂;马褂口袋内有一张长约三寸的白纸条,上面是陈璧君的毛笔工书“魂兮归来”四个字(61岁的汪精卫病死于日本时为1944年11月10日16时20分)。除此以外,别无遗物。坟地连夜就平整好了,一点也看不出原来的痕迹;在清凉山火葬场,“只费了半个小时,棺材同尸体全部焚化,并没有留存什么”参见邱维达:《蒋介石秘密炸汪坟》,中国文史资料出版社《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第109页。。  一度满腔热忱的革命者,颇有文采的诗人,窝窝囊囊地与蒋介石争权夺利斗了几十年、亦曾替蒋介石挨过骂的政客、汉奸头子汪精卫,最后就这样的成全了蒋介石“汉贼不两立”的美名。  半个月后,春光明媚,汪坟旧址已立起一座可供游人休息的小亭。亭子南北各辟一条旁边植有各种花木的小径,周围环境修整一新,景物全非。与中山陵的秀丽景色遥相映衬,颇为宜人。  1946年春,蒋介石觉得以内战为主的各种准备已基本就绪,就积极准备还都南京。  4月23日,国民党决定恢复设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作为国民政府离开重庆后四川的最高统治机构,特派何应钦为重庆行营主任,在何到任之前,由张群代理。  24日,重庆举行陪都各界欢送还都大会,蒋介石接受大会敬礼并签名纪念册。第二天,蒋介石偕四川省政府主席张群飞成都巡视,并派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朱绍良任中央党政军机关留渝联合办事处主任,负责处理国民党中央党政军机构陆续迁回南京期间一应善后事宜。  27日,蒋介石在成都发表《告别四川同胞》的讲演,深情地向他称之为“第二故乡”的四川道别。  28日,国民政府还都大典筹备委员会成立。两天后,国民政府正式发布命令,决定5月5日还都南京。国民政府选定5月5日举行还都大典,因为这天是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成立广州革命政府25周年纪念日,而且又是“五五宪草”(《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公布10周年的日子。  蒋介石偕夫人于4月30日乘美龄号专机离开重庆。同日,美国驻华特使马歇尔将军及夫人也乘专机离渝,当天抵达南京。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其他官员也陆续赶到南京,还都大典的准备工作很快就绪。  蒋介石夫妇经西安、汉口稍作停留,于5月3日上午抵达南京时,“自飞机场至市内,市民夹道,肩摩踵接”。  5月5日上午8时,国民政府官员、军队将领和各界代表五千余人陆续到达中山陵指定地点,八十余名中外记者获准前往采访。  8时45分,蒋介石夫妇乘汽车抵达中山陵,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下了车。蒋介石身穿特级上将新陆军制服,胸前佩戴五枚勋章,满面春风。尽管在抗战的大部分时间里他是在西南大后方重庆度过的,但他毕竟是全国公认的中国海陆空军大元帅和世界公认的中国战区同盟军最高统帅;虽然他对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共产党人老存戒心并制造过一些摩擦,但他毕竟坚持领导抗日了,特别是他始终没有像他那蹩脚的“搭档”汪精卫那样去投降日本侵略者而充当汉奸卖国贼。这些,都为还都大典上的他增添了不少光彩。  对于蒋介石来说,日本投降只是完成了“攘外”的任务,但“安内”的问题并未解决,这成了他长期以来的一大心病。九一八事变以来,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一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只是在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他才被迫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他原以为共产党的军事力量在抗日战争中会大大削弱甚至被日本人消灭,也好去掉他心中的这个隐患,但没想到共产党在8年抗战中军事力量却有了极大的发展。日本投降时,共产党正规军居然发展到120万人,另有民兵220万,还建了占有1亿人口的19块解放区,真不可思议!另外,蒋介石也没有想到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竟然垮得这么快,抗战的胜利来得太突然了,以至于他来不及将置于大后方的军队调往东北、华北去抢夺抗战胜利果实。  蒋介石急了,在他的美国朋友的授意和帮助下,一面施放“和谈”烟幕,以迷惑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欺骗国内外舆论;另一面抓紧调兵遣将,抢占地盘。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头脑十分清醒,对蒋介石来了个以谈对谈,以打对打。就这样,谈谈打打,打打谈谈,美军就帮蒋介石把50万人的部队运到了内战前线。  蒋介石认为彻底解决“安内”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召开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公然撕毁政协决议,坚持一党独裁。  举行还都大典的这一天,蒋介石一身戎装,似乎是在向人们表明:我蒋某人随时准备征战,决心用武力统一中国。  蒋介石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挽着夫人,拾级而上;文武官员分列左右,恭恭敬敬地站在石阶上欢迎。  9时整,蒋介石夫妇到达陵寝顶层,庆祝国民政府还都暨广州革命政府成立纪念典礼开始。  蒋介石在鸣放101响礼炮声中就位。唱国歌、献花过后,由张道藩恭读谒陵文告;继而由蒋介石领着全体到会人员向孙中山遗像和抗战阵亡国军盟军将士及死难同胞默哀3分钟;接下来,蒋介石率中央常委、国府委员、各院部会负责人、国民参政会主席团代表,绕行孙中山陵寝一周;最后,由蒋介石致训词。  蒋介石说:“今日中正与我们同胞,仍能在首都相见,聚首一堂,这是何等欣慰,实在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值得纪念的一天。”  针对共产党的力量在东北发展的情况,蒋介石接着说:今日之迁都,“只能表示对日抗战的结束,就是我们国民政府抗战到底的国策,率领全体军民同胞,牺牲奋斗,得到的一个胜利。”但是,蒋介石的话锋一转,“我们今日沈阳虽已收复,而东北整个的行政与主权的完整,还需要我们全国同胞为国家为民族精诚合作继续地努力奋勉,来保持我们最后胜利光荣的战果。”  鉴于国民党的党政官员、军队将领中腐败情况严重,蒋介石在训词中敦促人民实行“礼义廉耻”,向预期的前途迈进。他说:“我今日对我们同胞特别提出几个要求来使人们今后共同一致努力建国的方针,就是:一要戒浪费,二要尚节约,三要明礼义,四要知廉耻,五要负责任,六要守纪律。”“礼义廉耻,我和你们一样要奉行!”  最后,蒋介石表示,决心“追随全体同胞拥护国民政府,来建立三民主义统一独立平等自由富强康乐的新中国”。当天晚上8时,蒋介石亲自到广播电台,又把这篇训词向全国读了一遍。  上午11时30分,首都各界人士在国民大会堂广场举行庆祝大会,“到会的民众达两万多人”。美联社南京(1946年5月)5日电:《南京庆祝还都典礼蒋主席发表演说》,载香港《华商报》1946年5月6日。  下午4时,蒋介石夫妇在国府礼堂举行了茶会招待外宾,“在京各国大使全体出席,马歇尔特使夫妇亦应请莅止”。中央社南京(1946年5月)5日电讯稿,载香港《华商报》1946年5月6日。  为庆祝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市政府让全体公职人员放假一天,并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各娱乐场所全日半价开放,各影院放映宣传片,各邮局加盖纪念邮戳,空军作飞行表演并散发传单,《中央日报》出还都纪念特辑,各报出还都纪念特刊,国民党元老、军队将领、社会名流纷纷在报刊上题词纪念并致贺忱。  这天,全国各大城市都举行了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人们渴望多年的抗战胜利国府还都实现了。人们对蒋介石、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抱着很大的希望,希望他们能真正地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遵从人民意愿,顺乎时代潮流,尽快地着手建设,早日同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无党派社会贤达联合起来,带领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民主、安定、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但是,蒋介石控制下的国民党的反共政策没变,独裁专制没变,人们的善良愿望落空了。《民国日报》在《庆祝国府还都》的社论中,极力诽谤“共产党别具用心,称兵作乱,攻城掠地,割据称雄”,并气势汹汹地威胁共产党要“悬崖勒马”。言下之意:共产党如果不听话,国民党就不客气了。  事实上,蒋介石要消灭共产党的决心早就下定了。在3月份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期间,他就做好了“关外大打”的部署,打响了向共产党争夺东北的战斗;到了5月底,“关内小打,关外大打”的局面就已经形成。  毫无疑问,“衣锦还都”时期的国民党政府,对人心的向背和自身的腐败,都是缺乏自知之明的。至于它那“热热闹闹”的景象背后所潜伏着的“败象亡征”和在反共的“春风得意”中必将马失前蹄、一蹶不振,自然更是它所无法预料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从南京到台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6条)

 
 

  •     一、权威性。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同新、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国际关系与台港澳研究室研究员何仲山等研究国共关系与两岸关系的重要学术成果之一。 二、纪实性。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蒋介石上演一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闹剧,顺江东下,还都南京;第二部分国民党一统天下乃一枕黄粱;第三部分蒋介石狼狈退踞海岛以苟安。 三、唯一性。本书所收资料多属首次披露,包括文献档案、未刊稿本、政府公报、有关专著、回忆录、文集、资料汇编(包括台湾编辑出版的资料)报刊中的文电记载、外文资料,以及解放后出版的国共关系史料专刊或期刊。 四、可读性。以纪实手法、大历史角度数易其稿历经数载完成,是大众读者了解蒋介石以及这段曲折历史的较好通俗读物。
  •   从辛亥革命开始,中华儿女历经沧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开始了艰难的探索,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瓦解,五四运动的爆发,国共两党的精诚合作,一系列欣欣向荣的迹象,似乎昭示着一个和平而全新的中国的到来。然而正当大家怀着深切的希望准备迎接新曙光之际,历史却对国人开了一个玩笑。外患尚未完全清除,内忧却又悄然升起。努力践行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共产党,不断的向国民党传达着合作的真诚,换来的却是对方残酷镇压的血雨腥风。在用铁甲和热血、对峙与抗争谱写成的那段岁月中,国民党反动派亲自导演着一场“本是同根生,相煎却太急”的烽火大戏。于是,“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浩瀚升起,不仅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对中国22年统治的开始,更标志着国家新的动荡、以及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共产党更残酷的打压的开始。然而22年后,纵使国民党有400万正规军的强大,最终却仍旧输给了凭借星星之火燎原而起的共产党的120万小米加步枪,这个有些滑稽的结果似乎告诉我们,以事实构成的历史,有时候却比神话更像神话。然而,历史终究不是神话,我们看到了所谓的奇迹,但未必能看到被这奇迹的光芒所掩映的那些智慧与阴谋的抗争,以及那些大量的流血和牺牲。国民党的政权,在这个时候,实际上也已经俨然成为一个虫蛀的苹果,外表光鲜、内里腐烂。能够真实得读到这段史实的细节,是一种荣幸。

    这本书的作者,以蒋介石还都南京为开场,将国民党的整个统治时期分成了三个阶段,细细读来不难发现,无论是“青春作伴好还乡”的闹剧,还是“一统天下”的一枕黄粱,还是“退踞海岛以苟安”的尴尬,蒋介石尽管看似强大,实际上每日在内心深处都隐藏着难以抑制的惴惴不安。书的内文未加任何配图,但作者却用或幽默、或深沉、或激昂或悲壮的笔调,展开了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国民党统治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尽收眼底。

    看老蒋的内心挣扎、看两党的斗争关系,看权谋、看动荡、看欣慰、看悲怆,无论从中看到什么,最终都要记得,身在和平的年代,应懂得对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铁甲和热血充满缅怀与感激。

  •   这本书以理性却生动的笔触,全景讲述了蒋介石及国民党政府溃败前后的内幕真相过程,有力见证

    了中华民国的覆亡、国民党政权沦为台湾地方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得以建立这场沧桑巨变。在

    这幅难得一见的全景图中,国共两党关系禁区被大胆触破,不为人知的两党斗争内幕被真实揭秘,粉

    碎美国“划峡而治”“两个中国”的阴谋细节、蒋介石退台前后的部署计划,蒋介石退踞台湾密谋反

    攻大陆细节,均得以展开,一切的一切,真相就在这部历史盛宴中浮出水面,看了两遍,非常精彩!


  •   为什么国民党400多万正规军败给共产党120多万小米加步枪?
      国民党是怎样倒下去的?
    第一部分蒋介石上演一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闹剧,顺江东下,还都南京;第二部分国民党一统天下乃一枕黄粱;第三部分蒋介石狼狈退踞海岛以苟安。
    深度不够,更偏重于述说,而不是分析。
  •   蒋介石败退台湾真相始末(国共党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同新领衔权威力作!全景讲述蒋介石及其国民党政府溃败前后内幕真相!告诉你一个最真实的蒋介石!)
  •   张同新教授的作品读过,人大近现代史的博士生导师,应该算是研究国共两党关系的泰斗级人物了。看过其他一些关于国民党南京政府统治时期的一些东西,个人感觉生硬、持绝对化否定的居多,张教授很客观的肯定了蒋介石的民族气节和对台湾的贡献,很难得!

  •   2004年台湾当局修改教科书期间,对台湾问题一直很关注。记得在网上看过关于张的一片采访,针对教科书修改事件,他一语揭穿了台湾教科书中隐藏的历史漏洞,而且一针见血的指出,“台独”教科书修改政策掩盖下的分裂图谋和舆论准备,作为两岸关系研究的权威,当时他还通过对《开罗宣言》等国际性文件,有力论证了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法律地位。看这本书的时候,又能很明显的体会到作者对台湾宝岛饱含的深情了。在这本书中,作者对蒋介石撤退台湾的前后的史实做了很多细节性的记载。可读性很强!本书再次用历史的事实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台独”势力无论如何伪造历史,都改变不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事实。以鲜活的证据痛斥了人为制造的“外省人”、“本土人”的对立。
  •   张同新教授的权威大作,集结了张教授及多位国内及海外研究专家多年的心血和成果,国共关系的很多内幕都是第一次向世人揭示,价值斐然。强!力荐!
  •   讲述蒋介石及其国民党政府溃败前后内幕真相,看过不少有差异,了解一下吧。有益
  •   蒋介石退踞台湾烙印下的时代印记,对蒋介石的内心斗争描写的超精彩,值得一读!
  •   以全新的视角,生动再现了国民党政府从“南京大典”到“退踞孤岛”的全过程.高!
    以前上学时特别讨厌学历史,幸好这不是教科书,要不然得头疼死。
  •   全景细述了国民党统治大陆最后三年的残梦崩溃史,精彩!
  •   从南京到台北:蒋介石败退台湾真相始末
  •   国民党400万的正规大军却败给了共产党区区120多万的小米加步枪,这本书将这段传奇的历史描写的淋漓尽致,妙!过瘾!
  •   纪实的手法,写得很生动, 比市面上其他一些蒋介石的人物传记更精彩更有料儿,爽!
  •   上周买的,一口气读完了,不仅把蒋介石写透了,

    把帝国主义那帮混蛋欺压中国的种种事实纪录的也很到位,

    看到美军欺压中国女大学生的那一段特别气愤!
  •   纪念辛亥百年而出关于蒋介石的书蛮多的,这本是买的第二本,我想能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   了解蒋介石不为人知的一面
  •   蒋介石玩权术的秘密细节大公开,这家伙,挺阴险。
  •   读完之后有一个强烈的感觉,蒋介石也是个不简单的人物呐!其实也零零散散看过关于蒋介石的一些传记,但是这本不仅把蒋介石写透了,还展开了那段特殊历史的大全貌,感觉非常棒,绝对好评!
  •   蒋介石的失败自然有其道理,读史书要学会思考,一不能被成文谎言所迷惑,二不能全盘否定某个个体,三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四不能将政治观点强加到学术当中。这本书很有分量,本人正在阅读,爱不释手。
  •   风格挺大气,里面有很多斗智斗勇和对蒋介石心理的描写,很精彩。
  •   每个人物刻画都很立体,仿佛人物和事就在眼前。对蒋介石的描述打破一贯思维,很中肯。
  •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胜利,为什么我们的党能执政60多年,书中或许会告诉你答案。
  •   从台湾回来,一直想了解台湾的历史,有了这本书,可以知道一些内幕了。
  •   刚打榜的时候就买了,那段历史挺应该了解了解的。而且现在很多东西都在还原历史真相,看看长长知识了!
  •   了解了很多不知道的历史细节
  •   很喜欢民国史,留着有时间的时候看
  •   看这本书标题以为是蒋到台以后的事,其实就是三年解放战争。这类的书我有不少,但都没有这样命名的。所以买书还真得去看看内容再定。网上买书容易出现这问题。
  •   你懂的,之前学的历史中这一段是很少的,所以需要这样的书来了解。
  •   对当今政府的评论不够直接,打油嫌疑
  •   真实的记录了蒋家王朝的兴衰!
  •   真实的反应了民国的历史
  •   此书我五小时就看完了!真的不错!建议大家购买!物有所值!!可以评五星!值得购买!未必是真相!但是值得看看
  •   休闲书籍,了解一下历史
  •   这本书很好,值得好好研究!!
  •   想从不同的立场看看历史
    这本书还行
  •   还原历史,值得收藏
  •   觉着很好看,生动又大气。不像现在流行的乌七八糟的“戏说”版历史那样。
  •   当当送货很快的了,蛮喜欢它的封面设计。历史不容忘却,有道理。
  •   朋友推荐的,偶本来比较喜欢读小说的,不过这本情节还蛮跌宕的,有些语言也很幽默。值得一读。
  •   文笔一般,角度陈旧,毫无价值,
  •   与另一本书作对比看才好
  •   封面很漂亮的蓝色,收到书后,我大概粗略的翻了一下,开本比较大,字也很密内容很充实的感觉,不像现在的很多畅销书的字很松散,有种凑字数的感觉,这本完全没有这种感觉。很好,送给爷爷,他马上就很有兴致的看了起来他很开心~
  •   语言活泼,通俗易懂。
  •   大概的看看就好,值得一读。
  •   有些书是需要以严谨的态度去写的,本书应该做到了这一点。
  •   书的内容特简单。
  •   印刷、内容都不错,喜欢
  •   内容较全,一本难得的好书
  •   内容还行 不是很丰富 但吧大概说清楚了 算是对老将的解读
  •   书不错,快递态度不好。
  •   凑单购买。实惠多多。
  •   刚看了开头,就迫不及待的要看到结尾了!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   功过是非,公道自在人心!
  •   喜欢的,看得很舒服
  •   书真的不错,我都看了2遍了
  •   很不错的树
  •   材料引用很严谨,是本好书。
  •   孩子有书有手我心里踏实!
  •   明显的客观描写,让我受益匪浅!
  •   送货很快!!赞赞赞赞
  •   介绍不错,大体翻翻,还行,期待阅读
  •   速度可以,质量也可以
  •   情节还蛮跌宕的.
  •   可以增长自己的历时见闻
  •   看完了,写得超级精彩,不容错过!
  •   书包装漂亮,蓝白相间看很舒服,写得很大气,庆幸趁当当打折买了,值!
  •   总体来说不错,书都是正版。但有一次很不愉快的换货经历。
  •   书收到了挺好的
  •   买给老爸看的,喜欢
  •   看了这本书,对旧中国的了解和关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的内幕有更多了解,弥补了自己对国共两党历史上恩怨的了解的不足,值得购买和收藏。
  •   了解了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和中共作战的败退真相,其独裁梦想化为泡影,虽失败但也不失是为一个爱国者。
  •   这就像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应该从各种客观的历史资料的收集中,描绘出一个自己眼中的蒋介石,但是资料应该是客观的,这也是本书的最大卖点吧。
  •   书还可以吧,感觉就是蒋介石的那段历史不仅仅是个人的故事,还应该从整体上来把握,做到多多加入同时间的人物的故事会更好
  •   看完觉得国民党丢了江山貌似是必然的
  •   资料详实,看到不一样的蒋公
  •   了解这一段历史还是有帮助的。
  •   以为是以故事或者其他方式讲述这段故事,实际是比较枯燥的叙述。
  •   不错,了解那些历史还有意思
  •   希望能看到新观点新东西而不是翻版历史教科书
  •   可以作为相关历史的研读佐证。
  •   看了几十页,个人感觉过于主观了,客观的也用,但是始终还是没有跳出以为历史书的论调,尽管有一些客观的东西,也可能是个人看的非主流的书看多了
  •   揭露历史
  •   昨天读完《大秦帝国》之后才第一天开始看这本书,书里讲的事情很生动,耐看,但是还没有看完,所以不敢乱说,以后再系统评价吧!呵呵
  •   今天刚收到,书本包装很好,很喜欢,还没开始看。。。。先赞一个!~
  •   还不错,看看很好。
  •   确实看到了不少东西,但至于深不深,有待读者自我鉴赏了。
  •   对历史感兴趣的人买这本书的话一定不会后悔。
  •   内容比较详实,送人的,朋友比较满意
  •   有些内容值得商榷,但总体还是值得一看
  •   同类书其实蛮多了,可以相互对照着看
  •   很满意,值得看
  •   知道历史的可以更进一步了解
  •   如题,不说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