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08-01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作者:陈秀娟 编 页数:304
内容概要
《校园心理剧教学研究》共八章,分两大部分。第一、二章为理论研究部分,其余六章为教学实践部分。理论部分介绍了中小学校园心理剧的出现和发展,明确了校园心理剧的特点、结构、主要技术及其教育功能。同时提出了校园心理剧的有关创作原则、题材选择及处理问题,并阐明了校园心理剧独特的文体及语言特点。在教学实践部分,前五章依次介绍了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校园心理剧的教学实践与校园心理剧实例。最后一章讨论校园心理剧与其他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结合实践,分别阐述了心理辅导课、班会课、家长学校与校园心理剧的有机结合。
作者简介
陈秀娟,女,浙江瑞安人,教育学硕士,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有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现为瑞安市教研室心理教研员和教科员,第三届温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研修班成员。 作为心理教研员,她特别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撰写的《运用系统脱敏疗法对一例考试焦虑学生的辅导》、《一例女高中生失眠症的个案辅导》等多篇论文获得省市级一等奖及其他奖项;作为教科员,她以极大的热情承担省市级多项课题,并取得显著成就。课题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级奖项,并被刊登于《教学月刊》、《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研》、《中学语文教与学》以及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小学教材教学》。她积极投身于如火如荼的课改工作,为之添砖加瓦,得到相关领导及教育界同仁的好评。2007年获得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A级资格证书,同年被评为“温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和“温州市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的相关理论第一节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的出现和发展第二节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的特点和结构第三节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主要运用的技巧第四节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的教育功能第二章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创作第一节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创作原则第二节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创作的题材和主题思想第三节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的文体特点第四节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的语言特点第三章 小学校园心理剧第一节 小学生心理特点及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第二节 小学校园心理剧教学实践第三节 小学校园心理剧实例第四章 初中校园心理剧第一节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第二节 初中校园心理剧教学实践第三节 初中校园心理剧实例第五章 住宿制义务教育校园心理剧第一节 住宿制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心理特点及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第二节 住宿制学校心理剧教学实践第三节 住宿制学校心理剧实例第六章 普通高中校园心理剧第一节 普高学生心理特点及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第二节 普高校园心理剧教学实践第三节 普高校园心理剧实例第七章 职业高中校园心理剧第一节 职高学生心理特点及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第二节 职高校园心理剧教学实践第三节 职高校园心理剧实例……第八章 心理剧与其他教育途径结合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2。主题思想的提炼 面对同样的题材,每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就像一个酒瓶,可以装不同的酒一样。决定剧本的价值不是题材的本身,而是处理这些题材的剧作者所能达到的高度。 同样的主题可以用不同的题材来表现。同样是青春期恋情的主题,瑞安中学09(13)宋越之《化为学习的动力》和09(12)林素琴《亲爱的,那是一道风景》,兢是来源于不同的题材。存提炼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故事梗概 题材的选择和剪裁,角色的安排,都是制约于主题的安排。剧作者在考虑剧本主题的时候,首先有个故事的轮廓,然后慢慢到明确清晰是个过程,最后要有个大致上的故事梗概。在剧本中,人物也好,主题也好。其实都包括在故事之中。所以说,故事梗概才是剧本中的主题。剧作者在创造过程中,虽然不可能完全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故事梗概去写,但它却是剧本中的主题框架。比如校园心理剧《亲爱的,那是-道风景》故事大纲:两位少年在校园的梧桐树下,不期而遇。偶然相遇的感觉真好。苏菲与陈卓原是初中时的老朋友,情如兄妹。幸运的是,高中的他们又进入了同-个学校,分在了同一个班。时光流转,苏菲已不再是原来的苏菲了。在她的心底逐渐地升起了一团迷雾,并久久地困扰着她,那是一种叫“喜欢”的感觉……最终,在母亲悉心的开导下,她认清了自己,认清了整个世界。而那种“喜欢”也便成了-道风景,令人怦然心动的同时,也鼓舞着人向前、向前! 而《化为学习的动力》剧本描述了一位高一男生在入学的第一天,对一个女孩一见钟情,耽搁了学业,后经其父开导后,明确了人生价值观和爱情观,化为学习的动力,继而与那个女孩成为好朋友共同奋斗的故事。 (2)主题必须十分明确、清晰 成功的剧本是要让观众看完后,清楚明白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和主题。主题有如一支指南针,它会引导你创作故事,和贯穿故事中的枝节。而最重要的是它能避免你在写作中偏离主道。《竞争》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让学生明白“竞争”和“合作”就是辩证统一的一对矛盾,通过“合作”可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增强“竞争”实力。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能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作者从平时常见的学习矛盾中,提炼出深刻的思想。在学生表演或观看的过程中,起到了团体心理辅导的教育意义。 (3)思想健康向上 校园心理剧是积极向上的发展性团体辅导,心理问题应对方式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但编写剧本的时候,应要找到合理的问题应对方式。 由高懿洁编写的《半个美丽的谎言》中,剧中的司马老师对转学过来的过去并不光彩没有学校肯收的刘正辉,没有丝毫的轻视甚至鄙夷,而是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他品学优良兴趣广泛,那短短的八个字评语,使刘正辉深感自己的压力与责任,从而给自己定下了目标,终于使他找到了“一个崭新的自己”,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学生。这个剧本不是一开始就交代刘正辉是个坏小孩,而是一开始就给予善意的鼓励和引导,然后在老师和同学帮助下得以改正,终于使他走出了成长的沼泽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刘正辉就是受到了正面积极的肯定之后,才从内心要改变自己的。 值得思考的是,目前反映揭示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校园心理剧的主要题材,反映健康人格的题材还为数不多,缺乏对健康人格榜样的正面塑造。一提到心理健康教育,就想到会有什么心理问题。今岳在校园心理剧的创作、演出中我们也不应忽视对健康人格内容的挖掘,并要相应地增加这类题材的比重,从而使健康人格的典型形象通过校园心理剧的传播为更多的学生所学习(模仿)。
编辑推荐
中小学适用 用表演原生活,倾听孩子内心深处的声音。 在参与中感情真情,解答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惑。 孩子是脚, 教育是鞋。 校园心理剧——全新的心理教育模式。 用表演的方式还原现实生活, 在同学、老师、家长之间建立一座沟通的桥梁, 让教育更具人性,让学生个性健康成长。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