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文学

出版时间:2009-12-01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作者:张志忠 著  页数:361  

内容概要

   写作《跨世纪文学:精神向度与心灵困惑》是一次预想中的巴赫金给出的定义下的对话。各种精神向度之间,同一精神向度的作家之间,在我的笔下进行着对话;同时,这又是一个文学批评家与作家之间的对话;第三,这也是作者和本书读者之间的心灵对话。因此,《跨世纪文学:精神向度与心灵困惑》似乎没有作出一个明确的结论,而是隐含了我的种种思考和探求,快乐和担忧,并且以我的一篇文章,“当代文学的理想”作为代后记,来表明我的一种精神向度和心灵困惑。本书对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批评的严厉,这并不表明他们的水准低下,恰恰相反,对于这些著名作家,当代文学的重量级人物,我愿意对他们报以更大的期望,我认为他们有可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再跳跃新的高度,对于一些名气不那么响的作家作品,我倒希望起一种积极举荐和扶持的态度,希望他们能够得到必要的承认和及时的鼓励。拳拳之心,不敢相瞒是也。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章 跨世纪文学的青春变奏曲第二章 潮流之外:爱情的重建与青春的叛逆——张抗抗的跨世纪苦旅  第三章 多重断裂中的青春寻觅与惶惑——《抒情年华》读解与随想  第四章 青春做伴好还乡——王蒙“季节”系列长篇小说漫议第五章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当代文学50年的现实主义问题第六章 建设“充分的现实主义”——世纪之交的社会生活新变与作家的自我更新第七章 现实主义的道路并不平坦——柯云路的迷失和归来第八章 愿将五色丝织补舜衣裳——论当下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第九章 在沧海横流中展现时代本相——张廷竹《大路朝天》、《盛世危情》漫评第三编 英雄无觅:战争与和平的惶惑第十章 重建英雄主义的艰辛努力——对军事文学现状的宏观描述和一点思考第十一章 对军事文学传统的强化与超越——略论世纪之交战争小说的新趋向第十二章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关于“抗日斗争题材文学”的几点思考第十三章 英雄何以无语?——历史、现实与心灵的探险第十四章 把栏杆拍遍,吴钩看了——战争与英雄的交响第四编 “文革”记忆:只是当年已惘然第十五章 历史之谜和青春之误——“红卫兵”一代的不解情结第十六章 究竟有几种红卫兵?——纪实文学《红色季风》和《自由的言说》述评第十七章 从狂欢到救赎——跨世纪之交的“文革”叙述第五编 文化立场:自觉与迷乱第十八章 整合文学现象的一种努力——跨世纪文学的文化视野第十九章 怎样走出《白鹿原》——陈忠实笔下儒家文化的是非功过第二十章 人生无梦到中年——池莉创作与市民文化的评说第二十一章 自我意识、神秘文化和男权目光——贾平凹创作中的几个矛盾第二十二章 “所有的生命都张开了翅膀”——李瑛诗歌近作的生命意识第二十三章 感觉——童年——过程——张锐锋“文化-生命”新体散文漫评第六编 长篇大论第二十四章 怀疑与追问:新世纪长篇小说的一种思想气质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跨世纪文学的青春变奏曲  于是他听到一个女声领唱在歌唱人生的奇妙多彩,一个男声领唱在歌唱人生的自尊自爱,歌唱人的力量的蕴藏,一个童声独唱在抒发不可救药的诚挚,天生的忘我痴情,永远的等待和盼望。一个低沉的无调性呼喊在询问人生的秘密:怎么了?为什么?男高音在随编队的飞机起航。女高音抛起了一个又一个彩链,织起一条又一条彩虹。男中音骄傲地裸露着打铁的臂膀。……男低音用纤绳拉动巨船。男低音掘开了矿井和运河。女低音颤动着呼吸和血液的流转。女低音拥抱着红旗。他被拥抱得喘不过气来。几个声部同时歌唱祖国大地,歌颂青春,歌颂人的坚韧不屈,尤其是,各个声部都在歌唱毛泽东,毛是青春、革命、坚忍和取得不可思议的成功的表象。  --王蒙《狂欢的季节》  跨世纪文学的纷纭万状,怎么估量都不会过分--20世纪后半期以来,它无可争辩地是最丰富、最嘈杂的,是最难以描述和把握的,又往往被认为是与此前的文学阶段相悖的。不过,关于青春故事的讲述,仍然是其中的重要命题。  韦君宜的《露沙的路》,表现的是前方的战火与后方的清洗中的青春之歌。王蒙从《恋爱的季节》到《狂欢的季节》,追忆着被青春所照亮的逝水年华。张贤亮的《青春期》,苦涩、滑稽,又具有他一贯的思辩与对社会底层妇女的敬重和咏赞。张承志的《金草地》,郭小东的《中国知青部落》三部曲(《一九七九·知青大逃亡》、《流放者归来》和《暗夜舞蹈》),刘醒龙的《大树还小》,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宣讲“知青往事”。铁凝、方方、王安忆和陈染、林白,还有新起的卫慧、绵绵们,“三代同堂”讨论着青年女性的灵魂与肉体的危机。潘婧的《抒情年华》以沉思默想的笔致,写出了70年代朦胧诗人生活与写作中一种深刻的悖论。90年代的文坛新人,也往往以青春的告白打动人心--何顿的《生活无罪》,昭示着城市新一代青年个体户艰辛创业的足迹,邱华栋的《城市战车》,则是外省青年对繁华都市的窥望。在轮椅上忍受沉重病痛却痴情不改、意志不衰的张海迪,也以其新作《绝顶》昭示了瑰丽青春的迷人风采。本文拈出“青春变奏”,其用意在于,通过对一批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的概略性解读,寻找跨世纪文学的一个切人点,寻找跨世纪文学与20世纪文学的某种联系,寻找20世纪文学的青春题材在90年代的新变,剖析当前不同年龄段的作家处理青春题材的异与同,并且力图从中得出某些结论和阐释。  青春常在--20世纪文学简略的回顾  80年代中期,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三人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新命题,并且将其概括为“以'改造民族的灵魂'为总主题的文学;以'悲凉'为基本核心的现代美感特征”。这样从整体性上打通和理解20世纪中国文学,对于通常的近代、现代和当代文学的三分法,显然是提供了新的思路,扩展了研究的界面,它的不足则似乎在于,它受到当时盛行的新启蒙思潮的影响(比如李泽厚所提出的“启蒙与救亡的冲突”),把丰富的文学现象简单化了。比如说,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青春主题,就是非常鲜明,非常突出,贯穿始终的,无法直观地概括进“启蒙”和“悲凉”说,反之,它恰恰是与“启蒙”和“悲凉”说相反相成,构成20世纪文学的一个重要侧面,以其独有的青春的觉醒,青春的浪漫,青春的诗性特征和理想气息,青春的孤独和青春的迷茫,张扬着一种清纯和感伤、困惑和进取的精神,并且经常地居于主导地位,充当时代的第一小提琴:  新旧世纪之交的梁启超,既在呼唤以小说教育民众的“新民”说,又鼓吹代表了蓬勃生机和未来的“少年中国”。五四新文学的发轫期,固然有鲁迅先生的忧愤深广和沉郁顿挫,但是,鲁迅的深刻只是一个特例,很难说这就构成了当时的文学主旋律,五四文学的主流,可以说就是青春的觉醒,以及随之而来的青春的憧憬和青春的迷惘,青春的叛逆和青春的无奈--这不只是说,那一代风云人物,除了鲁迅和陈独秀年纪稍长,李大钊、胡适、郭沫若、茅盾等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跨世纪文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