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作者:顾艳 页数:224 字数:350000
内容概要
陈思和祖籍广东番禹,出生于上海。成长、求学、工作,都在上海这座城市里度过。他外表生活秩序井然、干篇一律,然而,内心生活、精神生活,却迥然不同。他的思想在每个时期,都会自我改造,以创新的姿态走在学术前沿。他曾这么介绍过自己:一读书教书,故经历平平;甘守蜗居,亦无险可目。唯有一颗不安定的心,时时飘荡在精神的海洋和他乡处。
作者简介
顾艳,女,1980年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现为浙江大学)。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进浙江大学德语中心进修一年。1993年5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7年初赴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和夏威夷大学做访问学者。1999年7月初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台湾和香港。1999年9月被浙江省评为浙江19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启蒙第二章 转折第三章 探索第四章 人格第五章 风骨第六章 飞跃第七章 教育第八章 学术第九章 批评(上)第十章 批评(中)第十一章 批评(下)第十二章 视界第十三章 实践第十四章 书架结语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启蒙 陈思和1954年1月出生于上海。这时新中国成立不足五周年,朝鲜战争也刚刚结束不久。中国人对于世界和平寄予了很大的希望。1953年秋,陈思和还在妈妈肚子里畅游时,世界和平理事会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召开,会议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哥白尼、拉伯雷、何塞·马蒂。因此,那些年毕加索画的和平鸽满天飞。和平鸽成了那个时代的吉祥物。父亲当时给陈思和取名为:陈坚刚。但去派出所申报名字时,抬头看见派出所申报户口柜台上写着值班户籍警的各字:姚思和。父亲猛然想起媒体上很热闹地在宣传和平理事会,就换了陈思和这个名字。 1954年的新中国百废待兴,上海开始有计划地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那些永安公司、先施公司正面临着“公私合营”的状态:而这些大名鼎鼎的私营公司就坐落在金华街上。金华街一排旧式住房的某一间,便是陈思和的出生地。这条街全长不足500步,宽不足15步;一端连着南京路,一端连着九江路;顶头就是大舞台戏院。那时南京路上的有轨电车还未拆去,白天晚上都在叮叮当当的嘈杂声音中度过。这个未来学者的理论学说,仿佛在襁褓里就与这个城市的“大舞台”紧密相连。你从弥漫在这个城市的空气里,似乎能呼吸到生机勃勃的创造气息。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