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9-10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作者:伍新木,张秀生 主编 页数:342
内容概要
长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首要的是加强环境保护,特别是水资源的保护,并努力改善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状况;要加快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力争近年内在治山治水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收到明显效果,这是长江地区在新世纪的重要任务。 针对上述问题与任务,为了促进长江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长江、利用长江、开发长江,由武汉出版社策划组织、长江技术经济学会协编,并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列入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大型丛书《长江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人地系统为核心,以自然和社会的协调为目标,以人口调控为条件,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结合实际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分和科学论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江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沿江和流域城乡协调发展,流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人口数量和素质协调发展等战略和对策。以一个大江大河流域为对象,系统、全面而又充分地论述该流域地区实施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著述,在我国出版史上还是第一次,丛书的作者和出版者们无疑做了一件具有开创性和导向性的工作。
作者简介
伍新木,男,1944年4月生,汉族,湖北仙桃市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69年毕业于武汉火学经济学系,现任武汉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主编出版了8本书,发表了经济论文百余篇,主持完成了国家“七五”重点科研项日和教育部、省、市重点科研项目共15项,3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武汉市第八届、第九届人大代表,人大财经委员。1997年当选为湖北省第九届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
书籍目录
总序导言:《围城》的启示1 长江地区的城乡历史源远流长 1.1 城市的起源 1.2 长江地区城乡建设的漫长历程 1.3 21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 1.4 21世纪的城市 1.5 21世纪的乡村2 长江地区城乡建设的战略地位 2.1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化与中国的战略角色 2.2 中国经济格局的演化与“三区一带”的战略角色 2.3 长江地区的战略优势 2.4 长江经济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3 长江地区乡村建设现状 3.1 长江文明与长江地区的乡村 3.2 长江地区的农村经济 3.3 长江地区农村的社会文化和环境4 长江地区城市建设现状 4.1 长江文明与长江地区的城市 4.2 长江地区的城市分布 4.3 长江地区的城市结构 4.4 长江地区的城市功能5 长江地区的城乡关系 5.1 城市和乡村——两个开放的系统 5.2 多元经济、多元社会下的城乡系统关系 5.3 长江地区城乡关系发展模式6 长江地区城市发展蓝图 6.1 长江地区城市发展战略 6.2 长江地区的发展规划 6.3 长江地区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7 长江地区农村发展蓝图 7.1 中国农村发展道路 7.2 长江地区的农村发展规划 ……8 长江地区城乡协调发展与城乡融合9 长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城乡建设10 大河流域城乡建设的国际经验结语:让长江流向更美好的明天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1 长江地区的城乡历史源远流长 长江探源可以破译长江的许多秘密,探索长江地区城乡的历史渊源,可以揭示长江地区的城乡怎样淌过了历史的长河,又将流向何方。 1.1 城市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城市和乡村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城市和乡村的分离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城市和乡村根本利益的对立是阶级对立的表现,人类发展的前景是实现共产主义,最终消灭包括城乡差别在内的三大差别。这些光辉的思想不仅可以科学地解释城市与乡村发展的历史,同时也可以指导我们建设长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城乡。 1.1.1走出森林 一百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森林古猿从森林中走出来,从爬到走的演进经过了数百万年,人类从直立行走到现在又经历了一百万年。当然,如果从人的社会行为来看,人类在某种程度上说还是在“爬行”,不仅屈服于自然力,更屈服于人类自己虚拟的各种偶像,人类的解放程度还是很低的。百万年前,没有喧闹的城市,也没有恬静的农村,只有森林、湖泊、草原、河流和高山。“站起来”既是人类生存的起点,也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起点。 1.1.2 可贵的剩余 大约一万年前,人类的食物采集有了“剩余”,于是将剩余变为种子,有了原始的种植业和农业。人类的狩猎有了“剩余”,于是将剩余的野兽、野禽变为饲养的家畜家禽,这样便有了原始的饲养业和畜牧业。畜牧业从农业中独立出来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