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作者:亚当·斯密 译者:凡禹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一国国民每年消费的全部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包括本国的直接产物,或是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得的物品),都来源于国民的劳动。国民生活供给情况的好坏,取决于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与消费者人数的比例大小。这一比例对任何一国国民来说,都受制于两个因素:第一,本国国民运用劳动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判断力;第二,本国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的比例大小。不论该国的土壤、气候和面积状况如何,国民生活供给情况的好坏都由这两个因素来决定。另外,国民供给情况的好坏,似乎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个因素。在未开化的渔猎民族区,有劳动能力的人为了供养自己和家族内因老弱病残而无力劳动的人,都或多或少地从事着有用劳动,以尽可能地获得各种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不过,因为资源贫乏,生活贫困的他们迫不得已——至少被认为是迫不得已——不是直接杀死自己的老人、孩子或长期患病的亲人,就是遗弃这些人,任由这些人饿死或者被野兽吞食。相反,在繁荣而文明的国家里,许多人即使根本就不从事劳动,他们消费的劳动生产物也往往比大多数劳动者所消费的要多,甚至高达十倍乃至百倍。因为,这时社会全部劳动生产物非常多,可以充足地供应给所有人,包括那些最下等、最贫穷的劳动者。只要这些最下等、最贫穷的劳动者勤勉节俭,都可以比那些未开化的人享受到更多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劳动生产力是如何得以改良的,劳动生产物又是按照何种顺序自然而然地向社会各阶层分配的?本书第一篇主要讨论这些问题。国民在运用劳动时,如果实际劳动熟练程度、技巧和判断力这三个条件保持不变,那么无论这三个条件处于何种水平,供给情况的好坏都必然取决于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的比例。无论在任何场合,有用的生产性劳动者人数都和推动劳动的资本量大小及资本用途成比例,这一点将在本书的后面进行论述。本书第二篇讨论的是:资本的性质、资本累积的方法,以及因为资本用途不同其所推动的劳动量也不同。随着劳动运用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判断力的不断掌握,不同的国民采取了极不相同的计划来实行对劳动的一般管理或指导。这些计划对于增加一国生产物的有利程度不尽相同。有些国家特别鼓励农村产业,而另一些国家却鼓励城市产业,恐怕还没有哪一个国家不偏不倚地实行过均衡发展各种产业的政策。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欧洲各国都实行了比较不利于农村产业而有利于城市产业的政策,即鼓励手工业、制造业和商业的发展。人们为什么采用和规定了这些政策?这就是本书第三篇的主题。这些最初也许是被特殊阶层的利益与偏见左右的计划,最终还是得到了实施。但是这些计划对全社会福利产生的影响,却是他们没有考虑到的,更不用说预见了。因为这些计划的影响,出现了极不相同的经济学说。有人认为城市产业重要,也有人认为农村产业重要。这些不同的学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不但相当大地影响了学者们的意见,而且左右了君王和国家的政策。在本书第四篇中,我将尽我所能地对这些不同的学说,以及它们在各时代和各国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作出详细而明确的解释。总之,本书前四篇说明了国民的收入是如何构成的,以及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每年供应给国民消费的财富的性质。本书最后一篇,即第五篇,讨论的是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在第五篇中,我尽力说明以下三点:第一,君主或国家的必要费用是什么,其中的赋税来源,哪些部分应该由全社会共同承担,哪些部分应该出自社会某些特殊阶级或成员;第二,怎样募集全社会所有纳税人的经费,各种募集方法的利弊大概有哪些;第三,近代各国政府几乎都把收入的一部分作为担保来发行公债,原因是什么,债务会对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真实的财富产生什么影响。
内容概要
《国富论(超值金版)》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它《国富论(超值金版)》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学的百科全书”、“西方经济学圣经”。《国富论(超值金版)》还是一部将经济学、政治理论、哲学、历史和经济实践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著作,不同的人读《国富论(超值金版)》会有不同的体会,而且往往还会有意外的收获。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亚当•斯密(Adam Smith) 译者:凡禹
书籍目录
第一篇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生产物给各个阶层的自然顺序 第一章分工 第二章分工的起源 第三章市场大小会限制分工 第四章货币的起源和效用 第五章商品的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 第六章商品的价格组成 第七章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第八章工资 第九章资本与利润 第十章劳动与资本对工资与利润的影响 第一节由职业性质造成的不平衡 第二节由政策造成的不平衡 第十一章地租 第一节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二节有条件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三节上述两种土地生产物相对价值的变动 本章总结 第二篇论资本的流通、累积和作用 绪论 第一章资财的划分 第二章维持国民资本的货币 第三章资本积累与生产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关系 第四章贷出取息的资财 第五章资本的用途 第三篇论不同国家资本发展的不同 第一章财富的自然积蓄 第二章欧洲农业在罗马帝国崩溃后曾受到抑制 第三章罗马帝国崩溃后都市的发展 第四章城市工商业会促进农村的发展 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绪论 第一章重商主义的内在机制 第二章限制进口本国也能生产的外国货物 第三章限制进口那些使我国陷入贸易逆差的外国货物 第一节此种限制不符合重商主义 第二节此种限制也不符合其他原则 第四章退税 第五章奖励金 第六章通商条约 第七章殖民地 第一节新殖民地建立的目的 第二节新殖民地繁荣的原因 第三节两大发现对欧洲的意义 第八章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九章重农主义 第五篇论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君主或国家的费用 第一节国防经费 第二节司法经费 第三节公共工程和机关的费用 第四节维持君主的尊严也需要费用 本章总结 第二章公共收入的来源 第一节君主或国家的非常规收入 第二节赋税 第三章公债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分工 分工出现之后,劳动生产力得到了最大地增进,运用劳动时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判断力也得以加强。 社会一般业务分工所产生的结果,可以通过考察个别制造业的分工状况来让人们易于理解。在一般人看来,最完全的分工只出现在一些极不重要的制造业中。实际上,这些极不重要的制造业的分工并没有更加细密,而是由于它们只能供给少数人少量的需要,它们所雇佣来从事各部门工作的工人人数自然不多,往往可以集合在同一个工厂之内,可以让人一览无余。那些大制造业则相反,它们要供给大多数人大量的需要,所以各工作部门都雇佣了大量的劳动者,既不可能把这些人都集合在同一个工厂里,也不可能让人同时看见一个部门以上的工人。尽管这些大制造业工作部门的划分实际上比小制造业要多得多,但因为这种划分不像小制造业那么明显,所以这一点很少有人会注意。 扣针制造业虽然极其微小,但它的分工往往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我就以它为例子来详细说明。如果一个工人没有接受过这一职业(扣针的制造会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就是分工的结果)的相应训练,也不知道怎么使用这一职业所需要的机械(这种机械之所以有可能发明出来,恐怕也是因为分工的出现),那么就算他一整天都竭力工作,也有可能连1枚扣针都制造不出来,更不用说20枚了。分工出现之后,就有了现在的经营方法。 分工不但使这种作业全部成为专门的职业,还把这一职业分成了若干个部门。这些若干个部门中的大多数,也同样成了专门的职业。整个工序分为抽铁丝、拉直、切截、削尖铁丝的一端、打磨铁丝的另一端(以方便装针头),分别由不同的人负责完成。仅仅是做针头这一道工序,就需要通过两三个操作来完成。装针头、把针头涂白、包装,都成了专门的职业。这样细分起来,扣针的制造就分成了18道工序。在有些工厂里,这18道工序分别由18个专门的工人负责完成。 当然,也有些工厂会让一个工人完成两三道工序。我见过一个类似的小工厂,里面只有10个工人,因此有几个工人就需要负责完成两三道工序。这样的小工厂虽然资源匮乏得连必要的机械设备也很简陋,但是只要工人们勤勉地工作,一天也能生产出12磅针。按照每一磅重的针有4000枚来计算,这个工厂每天总共可以生产48000枚针,即每人每天可以制造出4800枚针。 如果工人们不是分别专习于一种特殊的业务,而是各自独立工作,那么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制造出20枚针,甚至1枚也制造不出来。如果不是因为适当的分工合作,那么他们不但不能完成今日成针数量的1/240,恐怕连1/4800都完成不了。 对于其他各种操作较复杂的工艺及制造业,虽然不能做这样细密的分工,但分工的效果都是一样的。凡是能分工的工艺,分了工就可以相应地增强劳动生产力。分工的这种好处,也体现在各种行业各自分工这一社会现象上。如果一个国家有着较高的产业与劳动生产力的增进水平,那么其各行各业的分工一般也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编辑推荐
《国富论(超值金版)》自问世至今,全球经济学家基本都沿着书中的方法分析经济发展规律,它提出“无形的手”的概念,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后来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自由经济自由竞争的理论;马克思则从中看出自由经济产生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提出用计划经济理论解决的思路;凯恩斯则提出政府干预市场经济宏观调节的方法;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倡将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以让自由市场运作,以此维持政治和社会自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