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作者:肖成民 页数:186 字数:195000
内容概要
《制度环境公司治理与利益侵占》以LLSV的理论分析框架为基础,在中国转型经济的制度背景下,综合考察了制度环境、公司‘治理对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制约能力,以期对规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行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加强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提供经验证据。具体来说,在对中国资本市场制度背景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介绍和述评的基础上,本书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研究假设,然后通过经验分析对这些假设进行检验。本书由肖成民著。
作者简介
肖成民,男,1979年4月出生,吉林东丰人,管理学(财务管理)博士,现任职于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会计与财务学院,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会计与财务,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南开管理评论》和《中国会计评论》等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在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获得过“第九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和“2010年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荣誉。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2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3 研究特色与创新
第2章 制度背景
1 转型时期中国证券市场的整体情况
2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和地方经济的主要特点
3 转型时期上市公司的基本特征
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文献综述
1 制度环境的相关文献
2 公司治理的相关文献
3 利益侵占的相关文献
4 本章小结
第4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
1 利益侵占的含义及内在原因
2 一个简单的例子
3 对LLSV模型的扩展
4 研究设计
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实证分析
1 引言
2 研究假设
3 样本选择与变量定义
4 实证分析
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比较分析
1 引言
2 相关文献与研究假设
3 数据来源与变量定义
4 实证分析
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1 主要发现与政策建议
2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A 公司治理的若干维度及与代理冲突之间的关系
附录B 制度弹性与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
后记
章节摘录
根据Doidge,Karolyi和Stulz(2007)对于公共治理和公司治理之间关系的研究,他们认为,在整体法律环境较弱的情况下,公司治理与公共治理是一种互补的关系,而不是替代的关系。只有当整体法律环境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两者才能表现为替代的关系。我国的现实情况显然更符合前一种情形,即公司治理与公共治理是互补的。在这种情况下,当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处于一个整体上较弱的监管环境时,由于公司治理不是反映公共治理的监管政策的替代,所以没有发挥出相应的制约能力,这也就是2001-2002年度期间董事会特征各变量没有达到统计显著的根本原因。但是在2003-2004年度期间,由于证监会相关监管政策出台,对于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的监管力度突然加强,此时,反映公共治理的证券市场整体监管水平得以提高,那么公司治理则开始发挥其互补性作用,能够影响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这也就是2003-2004年度期间各董事会特征变量达到统计显著的原因。 如果延续这种分析思路,那么2005-2006年度期间的回归分析结果应当与2003-2004年度期间类似。但是我们得到的结果却是在2005-2006年度期间,反映董事会特征的各公司治理变量仍然没有达到统计显著。这又是为什么呢?事实上,2005-2006年度虽然也处于一个对于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强监管时期,但是这一时期还具有其他影响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制度特征——股权分置改革。根据股权分置改革的相关政策性文件,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最终通过与实现需要外部流通股的投票表决,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上市公司必须在一定时期内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控股股东面临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以外部中小投资者为主的流通股股东突然对上市公司,特别是控股股东的利益具有了一定意义上的决定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既要受到整体监管政策的影响,也要受到股权分置改革进程和方案的影响。为了尽早通过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方案,控股股东会在很大程度上善待外部中小投资者,以使他们能够顺利地支持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