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会计可以这么学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作者:汪一凡  页数:149  
Tag标签:无  

前言

学了30年会计,好端端地做着学问,却突然发现自己扮演了“会计版”《皇帝的新衣》里那个小男孩的角色。恍然大悟!这就是作者的离奇感受,希望能与读者分享。行外人更容易看懂:会计界做错了什么事?关于2008年发生的世界金融海啸,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们都洋洋洒洒地发表了许多见解,但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如何防止金融危机今后再次发生”,却从来没有看到有说服力的见解。从会计学者的视角,作者认为要害在于:全世界都用错了评估公司业绩的指标,无良厂商因此有了制造泡沫的机会。改换为正确指标,剥夺其兴风作浪的空间,才是根除世界金融危机的唯一正解。

内容概要

本书是“恍然大悟会计丛书”之一,全书共分10个章节,主要对如何学习会计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会计分录四步速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水到渠成、平行登记与双重登记、简说现金与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法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书籍目录

第1讲  会计账户就是“玩分类”  1.1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1.2  收入与费用  1.3  会计账户的明细分层  1.4  会计账簿与T式账户  1.5  第1讲小结第2讲  “占用”与“来源”——平衡就好  2.1  占用大类=来源大类  2.2  会计天平示意图  2.3  会计账户操作总表  2.4  第2讲小结第3讲  会计分录四步速成  3.1  记账凭证和会计分录  3.2  编制会计分录的四个步骤  3.3  分析业务内容快速编出分录  3.4  “左手定则”也是绝招  3.5  第3讲小结第4讲  怎样过账与结账  4.1  过账与结账的过程  4.2  试算平衡  4.3  学会看账与用账  4.4  第4讲小结第5讲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水到渠成  5.1  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方法  5.2  编制利润表的方法  5.3  第5讲小结第6讲  平行登记与双重登记  6.1  “总账/明细账”平行登记  6.2  “数量/金额”双重登记  6.3  会计与仓库账的核对程序  6.4  第6讲小结第7讲  简说现金与现金流量表  7.1  什么是现金  7.2  什么是现金等价物  7.3  现金流量和现金流量表  7.4  直接法与间接法的验证关系  7.5  复合金额的概念  7.6  第7讲小结第8讲  现金流量表主表编制法  8.1  实务中流行的不是好方法  8.2  编制主表的分析统计原则  8.3  从有效异向账户找解释  8.4  确保账户核算内容的唯一性  8.5  第8讲小结第9讲  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法  9.1  疑难问题也不少  9.2  “汪一张等式”的推导过程  9.3  “汪一张等式”作为间接法理论基础  9.4  “补充资料1”各项目的取数与算法  9.5  第9讲小结第10讲  手工编制现金流量表案例  10.1  模拟业务资料与编表要求  10.2  习题解答过程  10.3  和会计记录严密勾稽  10.4  计算机编表更轻松  10.5  第10讲小结

章节摘录

插图:怎样从分析原始业务开始,编制出会计分录,其实是有一定之规的,可以分为四个步骤,严格地按这四个步骤进行,形成习惯后,就算学会了,以后即使有更多的具体业务,也是这样“按谱炒菜”就能应付过来。这四个步骤如下:(1)分析业务时,联想到该用什么账户,这个账户属于“占用大类”还是“来源大类”。在学习第1讲的过程中,如果读者已经按要求对五类账户表下过了“诵读之功”,那么根据业务就会想到该用什么账户,该账户属于哪个大类,会很自然地将业务与账户联想起来。因为会计账户是望文知义,非此即彼的。如果在以下的分录编制过程中,觉得还没有形成自主的联想反应的话,可以先回到第1讲,将各账户再“诵读”一次;也可以将第2讲最后的会计账户操作总表(表2-1)另行复印后放在手边,跟着本书的分析过程,随时查核账户是否选对,不断地加深理解和记忆,也能很快掌握这种本事的。

编辑推荐

《原来会计可以这么学》:管理人贴近会计的透视镜行外人掌握会计的速成书专业人超越会计的助推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原来会计可以这么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5条)

 
 

  •   汪一凡,现任厦门大学会计系副教授,桃李软件主要创始人;会计泰斗余绪缨的弟子。1951年7月生,有过学生、农民和工人经历;1984年以初二年正式历考取厦门大学会计硕士学;1987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厦大会计系副教授汪一凡不申请当研究生导师,不申请教授职称,20年潜心从自动数据处理角度研究会计理论,是一位有意自我边缘化而又让人敬重的学者。
    编辑本段
    个人经历

      以1984年为转折点,汪一凡走入了人生的另一个境界:20年里,他从轰动一时到归于沉静,从读研究生到做副教授和公司董事长,不申请教授,不申请课题,也不带研究生,自我边缘化地潜心自己的会计研究。这位台湾最后一位进士的曾孙,有着传奇般的人生。
      初中没毕业就考上了研究生
       之所以说1984年是他人生的拐点,是因为那年他考上了厦大会计系的研究生。当时的《厦门日报》专门刊发了两篇报道,并配发了一篇评论,在全市引起轰动。因为考研前他只读到初二,初中没毕业竟然考上研究生,无论那时还是现在都令人不可思议。
      读初二时,正当汪一凡立志做一个能成大事的人时,却赶上“文化大革命”,后来在工厂里做会计,又错过了高考。后来他想干脆直接考研究生,于是就把在厦大读本科的中学同学的讲义和课本抱回家“啃”。
      1983年第一次参加研究生考试,竟然考了个总分第二,但因一门单科没及格而落榜。“当时心里就有底了,次年再考,成功了!考上后我就结婚了,人生两大喜事一年办了,真是双喜临门!”汪一凡说,决定一步登天式地去考研究生是受当时理想主义教育的影响,从小到大都是在厦门最好的学校接受教育,从第一幼儿园、实验小学,读到厦门一中和厦门大学,从不喜欢小打小闹,喜欢把目标定得很高,不做则已,要做就做最好,不和别人在同一层次上竞争。
      这种思想影响到他的女儿。他给女儿定的大学目标就是北大、清华,而不是一般的重点大学。为了让女儿树立这种目标,他带着女儿去北大百年讲堂看《大话西游》,结果女儿真的考上了北大。汪一凡说:“立志要高。目标定在北大、清华,没考上的话,上一般重点大学没问题,要是把目标定在重点大学,没考上就只好上一般的高校了。”
      自我边缘化避免干扰
       研究生毕业那会儿,他再次引起轰动:他的硕士论文发表在国内会计学最权威刊物《会计研究》上,并入选了中国会计学会选编的《会计学年度论文选》。对一个学生来说这是莫大的荣誉。
      但之后,汪一凡留校任教,非常低调。“当时我从自动数据处理的角度研究会计理论,一下子就陷进去了,非常苦,一思考问题就像个呆子,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汪一凡说,那时就觉得时间不够,有意地让自己边缘化。
      边缘化意味着不为人们所认同,意味着成为一个世俗目光下的凡人。但汪一凡丝毫不理睬这些,他不申请当研究生导师,不申请正教授职称,一个会计学研究者连注册会计师也没报考过。“这个世界诱惑太多,这种研究需要非常深度的思考,自我边缘化了就没有人打扰,可以专心做自己的研究。别人以为我很另类,但做学问需要这种能排除外界干扰的另类精神。”
      “另类”留给学生的印象是,他上课时竟然会讲“道可道,非常道”之类的哲学命题,说一些“一流学者不看别人的东西”的惊人之语。他还专门教学生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他觉得,研究生应该立志于做三种人:大学者,大商人和大官,因为有大志才能成大器。
      自耕自种“自留地”
       不申请科研课题并不等于无所事事。汪一凡最近特殊想写,20年的积累和思考像沉积的火山,到2004年便势不可挡地爆发了。第一本书出版了,第二本书也排版了,接着他要写第三、第四本书。与此同时,他的桃李软件公司也将面临一个大的转折——根据他的会计理论开发的会计软件也接近完成。
      “20年是人生事业的一个周期。我曾期待着自己20年后的今天能做出别人没有做出的事情。当时能考上研究生,也与自己多年没有外界干扰的自学生活有关,算是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巅峰。”汪一凡说,四本书出完了,会计软件开发好了,20年来做的菜就上齐了,肚子里的“货”也发完了,接下来看学术界和市场的反应。学问他能把得准,但市场瞬息万变,他把不准,因为他与别人不在同一层次竞争,他的理论和软件超前了,需要改变市场理念,构建新的市场标准。
      汪一凡把桃李软件公司称作自己的“自留地”,有了这块“自留地”,做学问才不会“空对空”。他不喜欢“空对空”地做研究,而喜欢在建构理论的同时,做一些实践。“这种研究方式是‘空对地’,有高度又能落地生根。”他说,学问要继续做下去,但“自留地”也要耕种好。
    主要著作
      《管理会计(第3版)》 丛书名: 厦门大学会计系列教材 作者: 余绪缨,汪一凡 主编 辽宁人民出版社
      《现金流量表的精确编制原理——厦门大学会计论丛》 作者:汪一凡 中国财经出版社
      《会计信息系统展论》 作者:汪一凡 中国财经出版社
      《会计信息系统原论/会计信息化丛书》 作者:汪一凡 中国财经出版社
      《改良现代会计方案:科学化的探索》 作者:汪一凡 中国财经出版社
      《用数据库表达管理思想》 作者:汪一凡 中国财经出版社
    汪一凡老师最新著作介绍
      《改良现代会计方案:科学化的探索》
      厦大会计系牛人,汪一凡副教授。一位初中没毕业就考上厦门大学会计系研究生,曾轰动一时的传奇式人物;一位不申请当研究生导师、不申请正教授职称的高校教师;一位有意自我边缘化而又让人敬重的学者,在急功近利盛行的当今,埋头苦思20余载终成正果,《改良现代会计方案:科学化的探索》当是继1934年徐永祚先生发表《改良中式商业簿记方案》75年之后,中国会计史上里程碑式的会计改良之作。
      以下为中国会计界管理会计的3大牛人(于增彪、毛付根、胡玉明)为其书写序。
      《改良现代会计方案:科学化的探索》之"毛序"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学习会计开始,到后来从事会计教学,至今算来将近30个年头,可能是本人天生愚钝、悟性不够;也可能是会计日益复杂(或艺术性越来越强)所致,我对会计的认识可谓经历了“糊涂——清楚——糊涂”的过程,到现在还真有点“雾里看花”的感觉。每天睁开双眼,就会看到某某上市公司因财务报表“舞弊”被中国证监会通报批评等报道,一支“夏草”的摇曳就让整个资本市场 “鸡犬不宁”,而号称“经济警察”的专业人士却集体失语,这是为什么?美国次贷危机对公司进行了一次大浪淘沙,一些公司被淘汰,也有一些公司却活了下来,公司关闭究竟是因为会计利润的计量确认所致,还是因为缺少现金流所致?危机尚未过去,争议却已开始。危机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议,而会计却又难于超脱于事外,这又是为什么?一场危机让很多公司财务业绩受到很大影响,公司高管们的薪酬却照提照发不误,公司高管究竟是给公司带来了财富还是毁灭了财富?如果公司财务业绩下滑并不是创造财富,高管们又凭什么可以获取高额薪酬?凡此种种,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特色,
  •   针对初学者的好书,不过后半部写现金流量表的对老会计也很有用
  •   在书店找到汪一凡的其他两本,于是赶紧到当当上来找,要是会计书都能写成这样,又长知识又容易读又喜欢读,就太好了。
  •   学会计很有用
  •   会计知识快速入门宝典
  •   老公很崇拜汪一凡,他觉得很好!
  •   对会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赞~
  •   嘿嘿,老师介绍买的。
  •   写得风趣幽默 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   内容很丰富,合适初学者学习
  •   能开拓思维
  •   非常不错的一本财务入门书籍
  •   非常不错的一本财务入门书籍,强烈推荐,
  •   这本是挺好的,,快递也挺快的~~质量都还可以~~不过书有点不够详细~~
  •   很不错的指导书哦
  •   对于外行人眼前一亮的会计书,从另一角度比较方便的学到些会计知识
  •   初学,因为不会理财所以想找本简单有趣又涉及会计内容的书看看。内容还不错,除了不有趣以外,倒是简单易懂,不过里面很多专业名词还是需要通过其他工具辅助查询才能深入了解。希望看完之后对财务方面的知识能多掌握一些吧。
  •   避开了繁杂的会计报表,既有基础知识又有灵活掌握
  •   从书中学到很多会计的新定义,比如,会计账户就是玩分类。很另类,不过很实用
  •   还没看,不过应该很有趣
  •   挺喜欢厦大的汪教授的,所以买了,翻看,还行!
  •   自己买错了,这本书适合没学过的人看,学过了的看有点浪费。
  •   有些简单,深入浅出,有趣味性可读性。
  •   很奇怪的一本书,还以为是会计入门读完,其实不是的。帮助不大
  •   不错的书 讲的很有道理
  •   书本包装完好 这本还没读
  •   内容比较简单,语言易懂
  •   书,买回来还没看,但之前看有看过去其他系列,觉得不错,这本应该也给力的
  •   好 非常不错 值得购买 不错
  •   书上提出的“占用大类和来源大类”,以及做会计分录的左手定则,对于刚刚学习会计的人还是有用的,我最初学的时候也总是记不住借贷方到底哪个代表增加,哪个代表减少,虽然后来弄清了,但是本书说的更加易于理解和记忆。早让我看到这本书,也能让我少死一些脑细胞啊!
  •   这个质量怎么看也不像是正品啊,不过算了,也不是不能忍受,至于内容嘛,比期望的好,总体来说很好很好
  •   里面的观点与我的观点现金为王不谋而合。讲述也通俗易懂。很快理解。
  •   高手出招果然不同 ,完全可以取代大学时候学的, 有其三本厚的会原。
  •   带着很高的期望购买了这本书,一口看完发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理论的东西偏多看得人有点犯困。
  •   汪一凡十年磨一剑,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剑剑封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