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基本理论比较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作者:审计理论研究课题组  页数:26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审计基本理论比较:前后一贯的理论结构》开拓了审计理论研究的新格局。通过比较研究,揭示了审计理论结构问题的历史发展逻辑关系的一致性与一贯性,以及科学关系延续与递演的系统性。  《审计基本理论比较:前后一贯的理论结构》把审计理论分为基础理论篇三章和应用理论篇七章,共两篇十章,逐一展开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比较研究中,合理处理了中外比较研究与古今比较研究关系,分析说理充分,比较研究达到融会贯通。最值得称道的是:作者立足于中国国情展开研究,既有独立的立场与鲜明的观点,又有切实的比较研究基础,做到了首尾一贯与前后一致。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审计基础理论第一章 审计活动产生、动因和对象理论一、审计活动的产生和早期发展(一)西周审计已经达到相当高度(二)外国审计产生于奴隶社会早期(三)我国审计产生于奴隶社会早期(四)上计与审计(五)审计依据与审计方式二、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因理论(一)对受托责任观和两权分离观的分析(二)从历史发展看审计的产生(三)两权分离观、受托责任观与维护产权观的统一(四)维护产权,促进审计的发展三、审计对象理论(一)什么是审计对象(二)审计对象的不同观点(三)审计对象的受托责任说新论(四)审计学对象第二章 审计职能、本质和目标理论一、审计职能理论(一)主要观点简介(二)审计基本职能新论(三)两种基本职能的关系(四)审计职能、作用和任务的关系二、审计本质理论(一)从审计基本职能研究审计本质(二)“经济控制论”和“经济监督论”评析三、审计目标理论(一)直接制约审计目标的是审计职能(二)审计的基本目标(三)目标和目的辨析(四)前后一贯的系统观第三章 审计公设、理论结构和起点理论一、审计公设理论(一)审计公设与假设(二)对审计公设体系内容的主要观点简介(三)审计基本公设二、审计理论结构概述(一)审计理论结构(二)审计理论结构三分法三、审计理论的起点理论(一)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研究起点辨异(二)研究起点——基本职能论(三)逻辑起点——基本动因论第二篇 审计应用理论第四章 审计职业道德理论一、职业道德的起源与发展(一)道德与职业道德(二)审计职业道德(三)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四)国内外审计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二、审计职业道德理论分析(一)职业道德经济学解释(二)道德困境(三)道德立场分析(四)审计职业道德调节系统三、审计职业道德框架(一)IFAC(二)美国AICPA(三)澳大利亚ASCPA(四)英国(五)中国大陆(六)中国台湾地区(七)俄罗斯(八)比较分析四、审计职业道德影响因素分析(一)独立性(二)专业能力(三)审计收费(四)保密(五)广告宣传第五章 审计组织理论一、审计组织体系及其关系(一)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二)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三)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二、国家审计机关(一)国家审计模式(二)我国国家审计体制(三)我国国家审计模式改革的各种设想三、民间审计组织形式(一)独资会计师事务所(二)普通合伙会计师事务所(三)有限责任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四)有限责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五)小结四、内部审计机构(一)内部审计的发展状况(二)内部审计理论基础(三)内部审计模式国际比较(四)中国内部审计模式选择第六章 审计准则理论一、审计准则概念和作用(一)准则的概念和作用(二)审计准则的概念和作用(三)小结二、审计准则性质(一)政治契约观(二)审计责任观(三)交易费用观三、审计准则分类四、审计准则差异(一)中、美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的主要差异(二)我国新、旧审计准则的主要差异五、审计准则发展及评价理论(一)审计准则动因理论(二)审计准则发展趋势(三)审计准则评价理论第七章 审计质量理论一、审计质量概论(一)质量(二)审计质量(三)审计质量特性二、审计质量评价标准(一)理论标准(二)实践标准三、审计质量制约因素(一)外部因素(二)内部因素四、审计质量保证体系(一)政府(二)行业协会(三)会计师事务所(四)注册会计师五、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监管模式(一)政府干预型(二)行业自律型(三)两种监管模式之间的关系六、国外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监管模式选择(一)英国模式(二)美国模式(三)德国模式七、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监管模式选择(一)注册会计师业务检查机制(二)审计质量控制规范(三)惩戒机制八、总结第八章 审计证据理论一、审计证据概念(一)审计准则中审计证据概念(二)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三)相互矛盾的观点二、审计证据种类(一)按照审计证据外形特征划分(二)按照审计证据来源划分三、审计证据特征(一)审计证据适当性(二)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第九章 审计方法理论一、审计战略方法发展概述(一)传统审计战略方法(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比较(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本质及其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区别二、审计具体方法(一)审计管理方法(二)审计取证方法第十章 审计报告理论一、审计报告概述(一)报告的概念(二)审计报告的概念二、审计报告种类(一)审计报告分类(二)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三、审计报告要素(一)审计报告的要素(二)与国际审计报告要素的主要区别四、审计意见影响因素(一)审计范围(二)会计准则(三)持续经营能力(四)其他五、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一)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概念及实施背景(二)不同国家的国家审计结果公告模式的比较研究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章 审计职能、本质和目标理论  一、审计职能理论  职能指事物的职责和功能。它是系统在所处环境中发挥作用的能力,是对事物外在行为长期实践的理论概括,因而是客观存在而不是人们随意赋予的。系统科学认为:“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整体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时所能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能力。”审计的职能或称功能,指审计能够做什么,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客观性。审计是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维护产权的需要以及认证和监督受托责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在长期经济活动中,环境与维护产权责任的需要,结合审计系统的运行,形成审计职能。它既反映社会环境的需要,又体现审计行为的功能。  (一)主要观点简介  我国审计理论界对审计职能已进行过长期、大量的研究,提法众多,几乎每篇论著都有自己的见解。具体有:一职能论、二职能论、三职能论、四职能论、五职能论、六职能论,还有八职能论。提出的职能有:监督、鉴证、评价、公证、保证、反映、控制、管理、审察、查错、防弊、咨询、参谋、建议、建设、促进、批判、考核、防护、批评、报告、调查、衡量、制衡、服务、调节、执法等等。这是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归纳的方法不同,没有区分基本职能和具体职能,没有区分职能、任务和作用而造成的。蔡春教授指出:“审计的职能一般来说主要是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审计基本理论比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