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德育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作者:王华兴,黄中伟,王懋功 编  页数:128  

前言

  今年3月,中国教育学会召开工作会议,上海徐汇区的同志给我送来了他们实验区的一套教育论丛,一共有13本著作,3本已经出版,10本是书稿。他们要我为这套丛书写一个序。  看到这套来自教育改革第一线的将近300万字的著作,我的内心充满着感激。真的要感谢徐汇区的同志们:历时8年,坚忍不拔地推进一个地区的教育改革,不但取得了实践成果。还花了几年的时间,形成了理论成果。真的很不容易!  教改实验区的工作,是我们中国教育学会的一项长期的工作。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就在老会长张承先同志的带领下建立教改实验区,展开实验研究。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继承了这项工作,开始了新一轮的地区性教育改革的实验研究。徐汇区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到全国教改实验区的行列的。  对徐汇教改实验区.我一直把它作为全国教改实验区的“领头羊”,关注着它的发展。他们以《创建区域性现代化基础教育新体系的行动研究》为总项目,展开全地区的实验研究,他们把总项目分解成为当前急需改革的15个二级项目,在徐汇区教育局的领导下,统一配置全区的力量,把教育科研专家、专职研究人员和一线的领导、教师等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到项目研究中,形成了各个二级项目的教改行动计划,脚踏实地地展开各项改革与研究。  徐汇教改实验区的研究项目和运行方式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关注。于是,我和我的同事们于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次直接到徐汇区,听取他们关于实验进展情况的介绍。看到了他们15个二级项目的中期成果展览;我们还和徐汇区教育局的领导、教科研人员座谈交流,又到汇师小学、南洋中学、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附中等学校实地考察。这一切都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徐汇区的基础教育改革在总项目的规划下正在实实在在地推进着。此后,连续几年我都在每年的学会工作年会上听到徐汇区同志的实验区进展情况介绍。我们还看到了徐汇教改实验区每年的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总结。而这都表明徐汇区的教改实验是扎扎实实地推进教改实践的,正因为他们的教改实验研究是建立在教改实践基础上的,因此,它首先推动了地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可以肯定地说,徐汇区今天的教育较之8年前实验开始时已经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徐汇区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在实践中初步建立起了一个适应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基础教育新体系,达到了总项目的实验要求。

内容概要

  《主体性德育:思考与行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教育学会共同主编的《徐汇教改实验区论丛》之一。作为我区推进主体性德育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主体性德育:思考与行动》力图呈现我区近10年来开展主体性德育的过程与研究成果,以及我们所走过的艰难探索道路和为之付出的不懈努力。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所有参与者有幸走到了一起,研究的过程也是收获的过程,期间,有过无数次的讨论与交流,甚至是激烈的争论,但随着研究的推进,大家逐渐在学理上达成了共识,在实践上形成了默契。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提炼和总结,便形成了并不太完美的《主体性德育:思考与行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理念突破:区域性推进主体性德育的背景与策略第一节 主体性德育:选择和突破第二节 主体性德育的理念与目标:高扬生命主体第三节 区域性推进主体性德育的策略与成效第二章 搭建平台:创设学生主动发展的学校德育空间第一节 “主体性德育”理念关照下的学科德育探索第二节 积极开展社团活动,构建主体参与的德育平台第三节 以团队组织为依托。确保主体性德育的价值导向第四节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营造主体性德育的良好氛围第三章 加强自教: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第一节 在学校日常教育中开展学生自我教育第二节 深入探究,拓展学生自我教育的新途径第三节 学校自我教育活动典型案例与分析第四章 迎接挑战:探索网络时代的主体性德育路径第一节 信息化环境下主体性德育的思考和行动第二节 创建学生互联网站,开辟主体性德育新渠道第三节 加强校园网建设,打造主体性德育新平台第五章 创新实践:主体性德育的多元化校本实施第一节 理一分殊,主体性德育的整体性校本实践第二节 与时俱进,主体性德育内容的不断拓展第三节 各展所长,学校主体性德育的载体创新第六章 提升素质:打造主体性德育教师队伍第一节 主体性德育的推进与教师主体性第二节 多种途径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第三节 教师的实践智慧:主体性德育案例分析第七章 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开展主体性德育第一节 主体性德育背景下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第二节 在社区中引导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德育探索第三节 依托社会教育基地,进一步开拓推进主体性德育的渠道第八章 评价管理:完善推进主体性德育的支持系统第一节 构架引导主体性德育科学发展的评价体系第二节 构建保障主体性德育有效开展的管理体制结束语后记

章节摘录

  (2)将学生当作“工具”,使德育陷于空洞。  德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如果背离了这一目标而沦为服务于教学秩序、管理氛围、检查评比、教师利益等的工具,势必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其实效性就无从谈起。传统的德育工作忽视学生的需要和感受,“一厢情愿”地把德育的内容和形式强加在学生的身上,甚至为了所谓的“展示”“汇报”,反复操练或“做秀”,使德育与其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3)方法和力量上的“单薄”,使德育缺乏实效。  长期以来,德育表现出单一的特点。一是方法上的单一,具体表现为形式陈旧、呆板,内容枯燥、空洞,既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又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反而引起学生的厌烦和抵触情绪;二是资源和人员上的单一,常常是一部分德育骨干教师“孤军作战”,缺乏有效的整合,不能和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得德育的成本很高,造成“高投入、低效益”的结果。  2.直面主体性德育:选择的必然性  直面当前学校德育的现状,我们选择了主体性德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这种选择是一次逻辑演进的过程。  首先,改进学校德育工作,重要的前提是变革德育工作的实践模式。而制约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因素很多,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德育环境因素,它是一定时期社会道德、文化等的反映及其在相关环节的表现形式。我们始终期待和呼唤学校德育能够有一方纯净的天地,但是,我们却无法承担起全面营建良好大环境的任务。  二是德育对象因素,德育对象即青少年学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德育对象的特征及其衍生的外显行为,一方面受其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到一定时代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德育对象的相关特征具有相对的约定性。  三是德育手段因素,德育手段是指德育工作的模式、方法、途径等,就学校德育工作的操作和实施而言,德育手段是可以选择、调整和变化的。  其次,要变革德育工作的实践模式,必要的条件是必须解决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德育的实效性问题始终受到质疑,也每每困扰着广大德育工作者。影响德育实效性的原因很多,如德育工作具有隐性和远期性效果的特点、德育效果在测评上的技术难度、德育实效显现的环境因素等等。但同时应当看到,以任务为导向的德育运作程序是影响德育工作实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主体性德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