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作者:陈永明 页数:222 字数:350000
前言
陈永明教授是我相知几十年的老朋友.多年前,他提出要“咬文嚼字学数学”,我觉得微观地看必须如此,因而深表赞同.后来,我主张“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换为数学的教育形态”,反对“去数学化”,他又认为宏观上看应该如此,给予支持.可以说我们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了。 一晃之间,我们都老了,不过彼此还在忙着.我埋头“爬格子、敲键盘”,他则花大量的时间下课堂听课、带“徒弟”。前不久,他也敲键盘,送来一叠书稿,说是听课以后的评论.打开一看,乃是一系列的“数学教学小品”,没有宏论却发人深思.每每会意,竟好似清凉甘冽的泉水,一饮而沁心脾。 数学教学的课堂实录与评课,坊间的出版物已相当不少.通常是把课堂所见,用“上位知识”--一般教育原理解释一番,即“教育学原理”+数学例子的研究模式。究其作用,无非是再次证明了一般教育原理的正确性。本书则不同,乃是原汁原味不加修饰的课堂实况,有好说好,有问题则谈问题,实事求是。永明教授关注教学本身,从课堂中发现矛盾冲突,使一般教育原理和数学教学实践相融合,提炼出数学教育的特定规律.比如,永明教授借用华罗庚先生“生书熟讲,熟书生温”的话,为如何上好复习课进行诠释,就是揭示了数学教育的一项特有的规律.这样的话,在一般教育学里是找不到的。 全书一共49节,每节都有一些亮点,属于作者的独到见解。比如,在“六谈双基模块--‘二限’排列问题”一节,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娴熟的数学功底。其中有所谓“一限”和“二限”的区别,“二限”中又有类型之分,分析得清澈见底.在“直觉惹出的麻烦”一节,我们欣赏到作者积累的“不正确图形”的教学经验,帮助学生辩证地看待“直觉”的价值和局限。这些亮点,也是在一般教育学理念里所找不到的。
内容概要
一位在中学讲台上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草根”教授,一部指导青年数学教师怎样立足三尺讲台的“真经”!有独立见解:既要教实,又要教活。无套话空论:不仅实在,而且管用。 本书内容包括:概念课;定理公式法则课;习题课;复习课;作业设计;试卷讲评课等。
作者简介
陈永明,1940年生,江苏无锡人,教授,现就职于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1962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曾任上海市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组副组长,教育部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组成员,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徐汇区政协委员,现任上海市徐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概念课 感悟概念 剖析概念 胸中有图,胸中有例,胸中有数——概念的直观化和 具体化 教学目标要准确落实 要理解每节课在整个数学中的地位 “有思想”和“没思想”——揭示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淡化形式——正确看待数学的严密性 概念的直接引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把握教材,了解学生第二部分 定理公式法则课 同课异构:勾股定理(之一) 同课异构:勾股定理(之二) 同课异构:勾股定理(之三) 同课异构: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之一) 同课异构: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之二) 一谈方法——通法和优法 启发式教学和好的导人 启发式教学和好的问题 读读议议 一谈难点:初遇待定系数法 二谈难点:数学归纳法的教学 三谈难点:“一贴二靠”好 不要为亮点而亮点 二谈方法——理解方法的深层意义 三谈方法——习拳容易改拳难 值得重视的“去数学化”倾向 直觉惹出的麻烦第三部分 习题课 例题的典型性 关键还是对数学的理解 一谈双基模块——条件求值 要不要讲题目的类型 二谈双基模块——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三谈双基模块——解直角三角形 四谈双基模块——函数的“借值求值” 五谈双基模块——复合函数的“限制分解” 六谈双基模块——“二限”排列问题 四谈方法——“回归本原”的方法 不罗嗦不跳跃 一道错题的讨论 过细没好处,过难也不对第四部分 复习课 用新的线索把知识串起来 归纳不等于罗列第五部分 作业设计 让数学教学有些弹性第六部分 试卷讲评课 试卷讲评和知识技能的巩固 试卷讲评和提高升华 一次尝试:由学生来讲评第七部分 其他 一堂探索课——画直线两等分图形面积 精彩不精彩,语言占大半 要善于观察 点拨和“留白”后记——寄希望于青年教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