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全集.第5卷

出版时间:2005-12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作者:竺柯桢  页数:56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卷收录竺可桢的外文论著59篇,其发表间跨越58年(1916—1973)。大部分为学术著作,包括部分中文论文的英文摘要。其中,英文56篇,俄3篇,英文论文大多为作者自撰,少数乃译自中文论文;俄文论文则由他人据作者撰写的稿翻译而成。英文论文,作者1918年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A NEW CLASSIFICATION OF THE TYPHOONS OF THE FAR EAST为首次全文发表。除个别早期的英文论文未有中译文外,其余大多皆已译成中文正式发表,入编于本书1—4卷。应指出,凡从中文著述译成外文者,作者都针对出版刊物的特点和读者对象及原文以后的研究进展,对文章作了较大的补充和修改,因此不宜简单地看是对原论文的翻译。有些文章,如关于二十八宿起源的论述,因应某些版社或学术会议的要求,中、英文本都曾多次发表而每次发表的内容往往有所变动。    在编辑、校对方面,只对出版文字中明显的拼写、标点或语法错误予以订正,凡不影响对文义了解者则不予校正和注释为尊重历史,地名、人名皆原文照录引用文献与注释的格式,亦仍其旧,编者不予统一处理。地名有历史变迁,今昔地名、人名的外文名亦有差异,希读者在阅读和引用时注意查核。    书循“存真”宗旨,力求保存竺可桢文稿历史原貌,有关本卷编订规则之大要,详见《第5卷编例》。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年生,浙江上虞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3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1918年获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后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著有《中国气象概论》、《物候学》、《气象与农业相互关系》等。1974年2月7日逝世。 
竺可桢留学回国后,在东南大学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地理系。1927年筹建了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并在全国布设了四十几个观测台站进行地面和高空观测,开始天气预报工作。
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他倡导“求是”校训,实行民主办学,提倡学术自由,使浙大在教育质量、学术研究和学校规模上都有长足的发展,崛起为中国著名大学之一,英国科学家赞誉为“东方剑桥”。
建国后为中国科学院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领导并指导了我国自然区划综合考察、国家大地图集编纂、地学规划制定、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工作。在物候学研究中有创造性的贡献。发表的《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论文,阐明了我国优厚的气候资源和开发利用的正确途径。《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一文,基本上解决了国际上100多年的争论,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他还是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实践的先觉先行者。

书籍目录

前言第5卷编例第5卷说明1916年 RAINFALL IN CHINA,1900-1911 THE CHINESE WEATHER BUREAU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CHINA DURING THE TYPHOONS OF THE SUMMER OF 19111918年 SOME CHINESE CONTRIBUTIONS TO METEOROLOGY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THE TYPHOONS OF THE FAREAST.1923年 A NOTE ON THE 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GEOGRAPHY IN THE NATIONAL SOUTH-EASTERN UNIVERSITY,NANKING,CHINA1925年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TYPHOONS OF THE FAR EAST  THE PLACE OF ORIGIN AND RECURVATURE OF TYPHOONS1926年 CLIMATIC P[ULSATIONS DURING HISTORIC TIME IN CHINA A PRELIMINARY SUTDY ON THE WEATHER TYPES OF EASTERN CHINA1929年 CLIMATIC PROVINCE OF CHINA1930年 POREWORD OF “ANNUAL METEOROLOGICAL REPORT”1931年 CLIMATIC CHANGES DURING HISTORIC TIME IN CHINA  SQUALLS OBSERVED IN NANKING DURING THE YEAR MARCH 1929-FEBRUARY 19301932年 FOREWORD OF “ANNUAL METEOROLOGICAL REPORT”1933年 WEATHER FORECASTING AND WIND DIRECTION AT 3000 METER LEVEL AT NANKING1934年 CIRCULATION OF ATMOSPHERE OVER CHINA ……1935年1936年1937年1938年1938年1940年1946年1947年1950年1953年1954年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0年1962年1964年1973年

章节摘录

  书摘  RAINFALL IN CHINA,1900—1911.  (Issued July 29,1916)  [Dated:Cambridge,Mass.,Mar.2l,1916.]  INTRODUCTION.  As the fluctuation in rainfall from year to year is great,it is always a difficuIt matter to discuss the subject and draw isohyets with accuracy and intelligence unIess we have a long series of reliable observations well istributed over the region under discussion.  China has been backward on all subj ects meteorological.The data on rainfall in China are mostly spasmodic,inaccurate,and limited to recent years only.The data on rainfall in this article are based on Rev.Louis Froc’s work“La P1uie en Chine.durant une period de onze ann6es,1900—1911,”published by the Catholic Mission of Zi~ka—wei,Shanghai,China.These are,no doubt,the most rec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most reliable data on the rainfall in China.In a11,there are 88 sta-tions divided into four classes according to the length of the record of rainfall.In the first class, which comprises 34 stations, all except 4 have data extending through the period of 11 years.The records of the remaining stations are incom~plete,varying in length from eight to two or three years.The stations are not verY well distributed,but are ncentratedmostly along the coast and the vallev of the Yangtze River;in the northwest they are entirely wanting.The area of china prop—er,according to Mill’International Geography,is approximately 1,300,000 souare miles Assuming that all the data of the 88 stations were available and that thev were uniformly distributed,there still would be only one station to everv 1.500 square miles.  It is evident that a rainfall map based upon these data can only be tentative.If the stations were more numerous and better distributed,and if the records extended over a longer period,the map would be probably quite different from what it is.

媒体关注与评论

   竺可桢是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著名教育家,先后担任过中国科学社社长、中央研究院气象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提倡求实精神,关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和经济社会的关系,在地理学、气象学、自然资源考察、科学史、科学普及、科研管理和大学教育等诸多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1300万字,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19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0卷为补编、年表和人名索引等。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  本书遵奉“存真”原则,力求如实展现竺可桢的学术成就和人生道路,折射现代中国的政治面貌和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进程。  本卷收录1916-1973年竺可桢的英文、俄文著述59篇。首次全文发表的哈佛大学博士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中国现代气象学的奠基作——《中国气候概论》、《中国气候之运行》、《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半个世纪的心血结晶——《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澄清百年学术争论——《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起源》;介绍古代中国的科学成就——《中国古代对气象学之贡献》、《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介绍新中国的新科技事业——《中国科学院近年的科学考察》、《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竺可桢全集.第5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的内容不错,很喜欢!!谢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