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8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作者:罗伯特·马克·弗里德曼 页数:434 字数:400000 译者:杨建军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针对一般读者的,并满足许多科学家的好奇心,同时也希望获得科学史同行们的认可。一切作者都必须在材料的取舍间作此折衷,否则他们的理想作品只能永远是个美丽的理想。在将多年辛苦研究成果转化成一本可读的书时,我不得不对学术专著进行更多的简化、压缩,将许多资料留在卡片上和数据库中。 本书的正文是一个完整的叙述;档案资料、分析所根据的文献的细节以及专家学者们可能有兴趣的更多的细节,都安排在书末的注释中。 本书的重心是讨论负责颁奖的人物,讨论他们选择获奖人的程序。对获奖者更全面的传记资料和他们的重要工作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不是这个题目的盖棺之作;它的目的在于,引起对诺贝尔奖及其意义、价值的新的思考和讨论。
作者简介
罗伯特·马克·弗里德曼(Robert Marc Friedman,1949—),科学史家,首屈一指的诺贝尔科学史研究权威学者。自1980年开始,潜心研究诺贝尔档案20余年,通过发掘与评奖当事人有关的大量书信、日记、评审报告等素材,撰著了《权谋》这部“将诺贝尔奖请下神坛”的惊世之作
书籍目录
前言作者说明及致谢引言 非凡的优异 1 诺贝尔奖和它的历史 2 作为一种建制的科学 3 访问外国:一个介绍第一篇 每一次颁奖都会引起无休止的争羰 1897-1914年,诺贝尔奖的开始 第一章 我所能想得出来的使用一份遗产的最愚蠢方式! 保持诺贝尔的理想 1.1 诺贝尔的遗产 1.2 帮助梦想者还是阴谋者? 1.3 把零星碎片拼起来 1.4 谈判的遗产 1.5 谁在负责? 第二章 分崩离析 不顾一切地追求化学上的共识 2.1 团结就是力量 2.2 摆平老前辈 2.3 干掉彼此的侯选人 第三章 与我自己专业密切相关者优先 诺贝尔物理学奖中的偏见 3.1 物理学中的实验主义偏见 3.2 烦恼和悲伤:一种斗争文化 第四章 每个诺贝尔奖都可比拟为一面瑞典国籍 皇科院的特权——选优 4.1 把标准降到……连我们自己的人都能得奖 4.2 皇家瑞典的皇室和大排档的国家第二篇 难道瑞典科学院……对一切都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浑然不知吗? 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偏向的中立和诺贝尔梦想的终结 第五章 诺贝尔奖在战时应该照常颁发吗? 1914-1915年,中立之文化政治 5.1 1914年:利已的中立? 5.2 1915年:一个立场的选定 第六章 伤口仍在滴血的时候! 诺贝尔的激情:1916-1919年,保卫文化 6.1 确定诺贝尔的新角色 6.2 1917年:试目以待 6.3 1918年:为战后作准备 6.4 1919年:开始的终了 6.5 诺贝尔奖和皇科院蒙羞第三篇 乌普萨拉的小教皇们 第七章 绝不能让爱因斯坦得诺贝尔奖 第八章 坐在诺贝尔委员会上,犹如坐在流沙上纪律和不满 第九章 皇科院中的喧嚣第四篇 别杀弹钢琴的,他正尽力而为 第十章 十足心胸狭窄之人进入委员会 第十一章 三思而行第五篇 可耻的交易 第十二章 让人眩惑的方言 第十三章 完全缺乏一个明晰而客观的标准 第十四章 圣殿骑士们结语 深入的反思附录一 1901-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与化学奖获奖人附录二 1900-1951年委员会成员附录三 奖金金额注释译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在谈到这些问题和本书的主题之前,让我们略为回顾一下构成这段历史的一些事实和视角。首先,一些贯串本书的具体细节:诺贝尔奖候选人的提名权仅限于特别指定的人。这些人可分成两类:有永久提名权的,和每年特别甄选的。有永久提名权的,包括瑞典皇家科学院(以下一般简称为皇科院)的瑞典籍院士和外籍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委员会和化学委员会的成员(他们不一定是皇科院的院士)、从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或化学奖的获奖人,及瑞典和其他北欧国家(丹麦、芬兰和挪威)1900年以前成立的大学中的物理教授和化学教授们。每年甄选的,则由委员会每年要求皇科院邀请至少6所国外大学的物理学和化学讲席教授,和不定数目的科学家提名。提名必须在每年2月1日以前收到。各项奖提名由5人组成的诺贝尔委员会作出评审,准备一份讨论各位候选人相对优点的报告,然后向皇科院提出建议,通常在初秋完成。皇科院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们投票,同意委员会的建议,或者提出他们自己的建议。最后,皇科院全体投票。在诺贝尔奖的前半个世纪,各委员会在9月投票,皇科院在11月中旬投票;后来这些日期都往前移了1个月。生理学/医学奖的运作大同小异。坐落在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医学院及其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这个奖。足够的迹象显示,那些涉及医学奖的人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与物理学奖和化学奖上是大致相同的。委员会的组成肯定是关键的;判断、偏好和利益都不免会介入委员会的工作。在对几位都有得奖资格的候选人作选择时,并没有一个明晰而公正的标准可循。卡罗林医学院在1950年所面临的一个极端混乱的情况,可以说明其困难的程度。它也许可作为一个象征,所有的诺贝尔委员会都面临着困难的选择:1950年,生理学/医学奖委员会在四轮投票之后仍然不能达成决议。虽然产生了3个主要候选人,可是在进入决定性的会议时,结局仍然在未定之天。当一位委员会的成员恳求另一位同事来开会时,他联想到最近发生在英国议会中的一个戏剧性的情况:要是某个人感冒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结局将会出现。瑞典科学家们在甄选获奖人和这个程序的形成上,有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在各个诺贝尔委员会上的职位,实际上保证了这个历程。了解委员会成员们在科学上的取向和优先,了解他们的专业训练、对外的接触和野心,对理解授奖的决定至关重要。委员们认为什么重要,就影响到物理学和化学中何种专业应该受到考虑;何种特定的工作应该予以授奖。这整个事业的基础和这段历史的起点,自然就是诺贝尔(Afired Nobel)的遗嘱。诺贝尔的遗嘱在1897年公布,当时它是一个谜。瑞典政府在1900年批准了诺贝尔奖的规章时,这些管理诺贝尔的财产和运作诺贝尔奖机构法律上的指导方针并没有解决所有原来的疑惑,其他较不显著的疑点随时问推移才出现。任何严肃的诺贝尔奖授奖史,必须包括对规章的解释与调和不同意见的历史。委员们在评审谁和什么样的成就应该得诺贝尔奖时,他们实际上在干什么?他们在作公正判断时能不能排除一切的顾虑和偏见?这些问题的答案从“肯定不”到“也许”,甚至一个有条件的“是”。要了解他们的行动,仅仅将委员们的科学趣味和智性上的爱好与候选人的成就作对比是不够的。要了解他们可能的动机、利益和偏见,及它们在这个程序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必须拓宽视野。科学世界不仅是一个思想和人物的世界,它也需要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对科学和对瑞典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将本书所讨论的这段历史整理出一个头绪。(P2-3)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权谋——诺贝尔科学奖的幕后》直击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内幕的核心,使历史从错误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弗里德曼对这段历史的分析有其独到的深刻之处,他的结论发人深省。对诺贝尔奖真正有兴趣者,不可不读。——麦克劳德(Roy MacLeod),悉尼大学历史学教授弗里德曼轻巧地拉开帷幕,揭露了诺贝尔科学奖甄选过程中种种生动的,有时甚至极具感情色彩的权谋斗争。对所有有兴趣于科学和历史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书。——卡根(Robert H.Kargon),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谢泼德(Willis K.Shepard)科学史教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