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2-12-01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作者:谈家桢等编 页数:1122
Tag标签:无
前言
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植根于发达的农业经济。在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生物遗传和变异以及动植物育种的初步概念。1973年开始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东北发掘的河姆渡遗址,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早期文化,距今已有6800多年。在该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稻谷种子遗迹,表明农业已成为当时的主要经济部门,同时还发现了家养的猪、狗和水牛的遗迹。又如,北魏科学家贾思勰在1500年前出版的中就记述了大豆的移栽、猪的选育和驴马杂交等技术。一直到明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仍然领先于世界。然而,到了清朝,特别是清朝后期的腐朽统治和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停滞。而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处于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之中。中西方之间的隔阂最终是被炮舰在19世纪中叶打破的。
内容概要
遗传学在中国的发生和发展,记载了中国遗传学家推动中国遗传学发展的艰难历程,介绍了他们所获得的成就及他们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和哲学观。
书籍目录
发展中的中国遗传学(代序)谈家桢前言赵功民第一篇 遗传学在中国的发生和发展第一章 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遗传学(1904-1949)一、遗传学在中国的发生与早期传播遗传学由西方引入中国遗传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二、留学欧美的中国第一代遗传学家师从摩尔根的中国弟子其他留学海外的中国遗传学家三、遗传学研究人才的早期培养生物学系在国内高校的建立遗传学教学在国内大学的陆续开展中国学者使用和编写遗传学教材的情况.国内中学的遗传学教学四、中国遗传学家的早期研究生物学研究机构的建立遗传学的基础理论研究遗传育种的研究第二章 建国以来的中国遗传学(1949-1965)一、建国初期的遗传学遗传学与“全盘学苏”热潮李森科与李森科事件苏联专家来华宣传、传播米丘林生物学乐天宇其人与“中国的米丘林学派”遗传学家违心检查“全面学苏”对中国遗传学界产生的后果二、青岛遗传学座谈会召开座谈会的背景成功地召开了座谈会建立遗传学研究机构“双百方针”在遗传学界贯彻中受阻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和极左思潮的干扰回潮有源头“脱帽加冕”的广州会议遗传学问题的全国大讨论附件1 出席青岛遗传学座谈会发言人姓名、工作机关及职务一览表附件2 遗传学问题讨论集(第一册)目录附件3 遗传学问题讨论集(第二册)目录附件4 遗传学问题讨论集(第三册)目录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及拨乱反正时期的中国遗传学(1966-1978)一、遗传学教学与研究的停顿二、创痛愈合的初始时期三、艰难的恢复时期四、伟大的转折以及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五、历史的启迪和遗传学问题的哲学“思考”六、国际遗传学的飞速发展第四章 中国遗传学会的成立和发展(1976-2000)一、中国遗传学会的成立二、中国遗传学会历届代表大会中国遗传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中国遗传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中国遗传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中国遗传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中国遗传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三、中国遗传学会的科普与教育工作遗传学教学工作中国遗传学会的科普工作四、中国遗传学会和国际遗传学联合会加入国际遗传学联合会争取举办国际遗传学大会的努力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五、中国遗传学会举办的国际会议六、中国遗传学会的“遗传学名词审定”工作第五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中国遗传学(1986-2000)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遗传学学科二、第一阶段(1986-1990)成立评审组……第二篇 历史的回忆第三篇 百年人物志
章节摘录
1921年,由中国生物学家自己创办的以“生物学系”为名称的大学生物学教学机构,在当时的国立东南大学(前身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内诞生。该系也是在国立大学中设立的第一个生物学系,第一任系主任为秉志。东南大学生物学系在当时是最有影响的一个科系。我国现代生物学的许多老前辈,如秉志、胡先辅、陈桢、钱崇澍、陈焕镛、胡经甫、戴芳澜等,都在那里执教过。知名生物学家王家楫、寿振黄、张春霖、张孟闻、方炳文、喻兆琦、沈家瑞、耿以礼、方文培、崔芝兰、刘咸、郑集等20多人。都是1928年东南大学改组为国立中央大学之前,先后从该系毕业的。 从20世纪20年代起,我国留学北美、西欧和日本等地的海外学子陆续学成回国,为生物学系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192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仿效美国学制的“学校系统改革案”,出现了多数高等师范学校纷纷改成普通大学,博物部改组为生物学系等一系列变化。除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这之前已改成东南大学外,北平高等师范学校改成北平师范大学(1923),而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和沈阳高等师范学校等学校,则经过几次改组,分别成为武汉大学(1928)、中山大学(1926)、四川大学(1931)、东北大学(1923)。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