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家庭iFamily

出版时间:2013-3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沈奕斐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个体家庭iFamily: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家庭与国家》主要采用访谈和观察等质性方法来深描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从个体化的理论视角分析上海家庭的多元和流动背后的逻辑,展示个体、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建构了个体家庭(iFamily)的概念,强调以个体为中心但受制于社会条件而代际关系紧密的家庭模式。作者认为今天中国的家庭变迁并不在于从主干到核心这样一种转变,而是在于年轻一代逐渐脱离了家庭主义,每个个体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界定家庭,在自己的利益上选择和决定家庭的结构和关系;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传统和社会变迁以交织的方式影响着家庭结构和内部关系;而个体的选择和决定并非是自主决定的,它是在具体的语境下与相关家人的互动、协商、妥协中形成的。

作者简介

沈奕斐,女,博士,复旦大学社会学系 副教授,复旦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中心副主任,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社会性别、家庭。

书籍目录

序一  张乐天  序二阎云翔  导论:个体化进程中的中国城市家庭     第一节 家庭现代化的海市蜃楼:核心家庭     第二节 从“家族主义”到个体家庭     第三节 个体家庭分析框架  第一章  深度访谈的混合模型:个案金字塔阵     第一节 主题和方法的确定    第二节 建立深度访谈的“个案金字塔阵”    第三节 访谈过程中的技巧与伦理   第二章 理想的家庭结构:“两扇门。一碗汤”     第一节 “两扇门,一碗汤”  -  第二节 双职工家庭需要第二个“妻子”     第三节 为什么父母愿意做“第二个妻子”  第三章 多元而流动的家户结构    第一节 多元的家庭结构     第二节 流动的家庭结构     第三节 变化和流动的节 点:第三代的出生和成长  第四节 一户两家第四章 从个体出发的家庭认同    第一节 谁是“家里人”    第二节 谁的家?    第三节 家庭认同与经济行为   第五章 家与家的关系:融合与对立     第一节 家与家的融合:单边亲属关系    第二节 两个源生家庭的关系:两亲家,不聚头    第三节 两个个体家庭的汇合点:嫁娶与第三代姓氏  第六章 血浓于水:以已婚独生子女家庭为例    第一节 更可能和父母共同居住的已婚独生子女     第二节 两户一家    第三节 欧莉的故事:双独夫妇   第七章 水难溶于血:对配偶父母的孝道困境    第一节 孝顺的逻辑     第二节 与配偶父母的矛盾    第三节 从陌生人到亲人的历程   第八章 后父权制时代:性别与代际交叉视角下的个体家庭  第一节 中国的父权制     第二节 夫妻关系:平衡还是平等     第三节 第二个“妻子”:父母对小家庭的服务    第四节 后父权制家庭中的弱势方:老年父母  第九章 结论:个体家庭的时代  参考文献     附录1 个案简介    附录2 家庭生命周期中的同行者     附录3 参与年轻夫妻年龄图    附录4 夫妻收入图  后记

编辑推荐

《个体家庭iFamily--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家庭与国家》编著者沈奕斐。    本书运用丰富的田野资料描述了城市多元而流动的个体家庭,在风险社会中,个体依靠紧密的代际关系应对现代的“不确定性”,家庭成为个体抵御风险的最后堡垒。任何想要理解中国城市家庭的现实和中心地位都应该读一读这本文字优美论据翔实的书。

名人推荐

本书运用丰富的田野资料描述了城市多元而流动的个体家庭,在风险社会中,个体依靠紧密的代际关系应对现代的“不确定性”,家庭成为个体抵御风险的最后堡垒。任何想要理解中国城市家庭的现实和中心地位都应该读一读这本文字优美论据翔实的书。——Deborah Davis (Yale University 教授)一本好书不仅为读者提供满意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启发读者进一步思考。沈博士提出的个体家庭概念一定会引起公众的关注和众多学者的兴趣乃至于挑战,中国人类学和家庭研究也会因此而向前迈进重要的一步。——阎云翔(UCLA 教授)个体化理论为我们洞察人类社会生活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有助于我们看到以往被既有的概念、理论甚至意识形态所遮蔽的社会现实,有机会根据新发现的社会现实去检验、修正与发展社会科学理论。《个体家庭》就是沿着这个路径展开的一次“思想的探险”,其中的一些新发现让人耳目一新。 ——张乐天(复旦大学 教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个体家庭iFamily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一本用个体化理论研究中国问题的好书。个体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趋势和结果之一,但这一事实却是近些年才被学术界认识到。20世纪80年代,贝克就敏锐地提出,第二现代性的三个主要维度:风险社会,个体化和全球化,而中国的学者更热衷于风险社会和全球化的视角去研究社会,最有理论洞察力或更贴近与30多年来的中国社会实践的个体化理论被有意无意地忽略,近些年,也是国外的学者先行对中国社会的个体化做研究,中国国内学者研究甚少。个体家庭这本书,是第一本以上海城市家庭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里面个体是如何实现自身的,包括个体对家庭的认识,对家庭形式的选择,对家庭关系的界定,家庭已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而是一个个个体行为选择的结果。但愿这本书,对更多的中国研究者尤其是国内的学者一个参照。当然,这本作者花费6年时间的著作里面有生动形象的故事,甚至也适合家庭妇男们作为提高修养的书籍去读。
  •   集体主义惯了的国家需要围观的看看这些组成集体的个体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