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甘地 译者:吴蓓
Tag标签:无
前言
译者序记得24年前,一位好朋友从外地来看望我,带来一本从图书馆借的《甘地自传》,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甘地。他的自传平易近人,我很喜欢读,但对我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后来我关心环保问题,无论写文章,还是举办讲座,我常常引用甘地的一些名言,如“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然而我对甘地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只言片语上。2003年12月的一个晚上,民间环保组织瀚海沙的两位年轻朋友来我家做客。他们谈起不久前刚参加的会议,有位印度专家提到甘地的一句话,大意是:真理是用诗的语言表达的。这两位朋友听到后激动无比,他们正在准备第二年的项目申请书,当即决定把翻译甘地著作列为其中一项,于是专门请我作译者。我喜出望外,能有这样的机会真是太荣幸了。香港社区伙伴(PCD)批准了我们的项目书。2006年出版的《圣雄修身录》就是在他们的资助下完成的。项目结束了,可是我对甘地的热情依然高涨,我决心要把甘地的部分语录继续翻译出来。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伊克纳斯•伊斯沃兰说:“我相信,未来的历史学家将会把本世纪看作甘地时代,而非原子时代。”甘地的影响渗透在政治、经济、哲学、宗教、环境保护、和平运动、教育等领域,甚至还影响到饮食健康方面。要想了解甘地的伟大之处,还得从他的日常生活说起。甘地说过:“我的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我所有的行动均相互渗透,而且在我对人类无止境的爱中都起到过作用。”甘地的家庭是印度教的毗湿奴信徒,严格地实行素食。然而上中学的时候,受一位朋友的诱导,他瞒着父母偷偷吃了几次肉。在英国留学期间,甘地变成一名自觉的、坚定的素食主义者,并不余遗力地宣扬素食。他说:“当心灵发展到某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将不再为了满足食欲而残杀动物。”素食是甘地追求真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他信奉的非暴力精神的体现。即使为了挽救生命,他也认为必须有个限度。对甘地来说,这个限度就是不能为了自己的生命而剥夺动物的生命。有一次当他因严重腹泻而生命垂危时,几位医生劝他喝肉汤、吃鸡蛋,并引经据典来说服他,甘地只用一个字来回答:“不!”甘地强调:“我们的身体是为神和众生服务的,众生包括人和其它的生命”。既然我们生命的目的是为他人服务,为其他的生命服务,就应该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没有时间和精力为了自我的满足放纵情欲。甘地37岁时开始发誓禁欲。他认识到,禁欲的誓言不是禁锢真正的自由,而是为自由开辟了道路。甘地禁欲的最为神奇之处,是为闻名于世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准备。甘地年轻的时候很注重打扮。19岁那年他前往英国留学,他努力要做一个绅士,他订做新衣服,买昂贵的高筒礼帽,在最时髦的大街买晚礼服。每天早上他要对着镜子花上10分钟的时间打领带,并把头发梳成流行的式样。后来,甘地领导印度契约工人在南非进行非暴力抵抗运动,他的服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穿着尽可能地贴近普通人民。在那之后,甘地回到祖国,开始投身于争取印度自治的运动。1921年开展抵制洋布运动时,甘地庄严宣布:在他有生之年,放弃所有多余的衣服,并剃光头发,只穿手工纺织制作的缠腰和披肩。一位美国记者跟随甘地多年,对甘地的敬佩与日俱增。最后他问甘地:“您能用3个字来概括您的生活诀窍吗?”甘地回答:“乐于弃!”甘地放弃肉食、放弃豪华的衣服、放弃口腹之欲,摒弃所有的感官享受,只为全身心地服务众生。他说:“幸福生活的秘密在于放弃。放弃是生命,放纵招致死亡。”在日常生活中,甘地放弃的是物质享受。而在坚持真理方面,他是无所畏惧的非暴力战士,决不屈服,决不放弃。刚到南非时,甘地穿着长长的大礼服,头上戴着小头巾。当他以这身打扮坐在法庭上时,法官要求他把头巾摘下,甘地断然拒绝,并愤然离开现场。虽然头巾是件小事,但可以看出在维护民族尊严的时候,甘地不屈不饶的性格正如尼赫鲁所说:甘地“是决心争取印度自由的、战斗性的民族主义的象征,是拒绝屈服于傲慢强权的象征,是绝不赞同牵连到民族耻辱的任何事情的象征”。小的时候,甘地常常害怕遇到强盗、鬼怪和蛇,晚上从来不敢走出家门。他不爱与人交往,一放学就跑回家,中学毕业勉强考上大学,却因门门功课跟不上,退学回家。甘地从英国学完法律回国,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愿意请他当律师。他接到的唯一一场官司,是10美元的索赔案。在法庭上,甘地起身提问时,紧张得脑子里一片空白,最后只得把官司交给别的律师办理。促使甘地发生彻底改变的是他到南非第一年遇到的一件事情。甘地买的是头等车厢的火车票,却因为是有色人种,被乘警强行拖下火车。那天晚上天气异常寒冷,在屈辱的痛苦中,甘地内心挣扎着:应该为自己的权利进行斗争?还是干脆回印度?或忍受这个侮辱办完案件再回印度?最后他想到,自己忍受的痛苦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这是种族歧视的流行病的病症。甘地决心把这病的根源拔除,为此,他准备遭受一切痛苦与挫折。这一夜的思考使他决心不向任何暴力低头,不用暴力达到目的。但是把非暴力作为政治运动的手段,却是13年以后。当时的白人政府制定了一条法律,企图剥夺南非印度人享有的公民权。成群的印度人等待甘地做出决定,甘地号召大家:拒绝遵守这样的法律,接受一切后果,决不用暴力反抗。成千上万的人被判刑关进监狱,但这更增强了人们誓死反抗到底的决心。非暴力抵抗运动是甘地在南非领导印度侨民反对种族歧视斗争的有力武器,后来在印度开展民族独立和社会改革运动中又不断地实践和完善,使得非暴力抵抗运动不仅对印度人民,而且对争取民族独立的亚非人民,反对种族歧视的美国黑人运动以及现代国际政治斗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显示出抵抗者以文明的,即非暴力的方式无视法律。他招致法律对他的制裁,并高高兴兴地接受监禁。”甘地一生入狱15次,共计2330天。有一次英国审讯员问甘地的住处,他回答:“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令人敬仰,他所住之处即成圣地。”监狱只能束缚他的身体,却束缚不了他的精神。甘地认为,无论法律对错都要服从意味着奴性。他举例说:“如果政府要求我们赤身裸体上街,难道我们应该听从吗?”当一个人意识到服从不公正的法律是可耻的表现,就不会有任何暴政能够奴役他。投身于非暴力事业需要非凡的勇气。甘地质问道:“哪种情况需要勇气──躲在大炮后面把别人炸得粉碎,还是面带微笑走向大炮甘愿粉身碎骨?谁是真正的勇士?是把死亡看作知心朋友的人,还是可以把他人置于死地的人?”牺牲自己比起牺牲别人来,要无限高尚。通过自己的受苦受难,感化或唤醒对方的良心。甘地要求非暴力战士不能只爱那些爱我们的人,还要爱那些恨我们的人。“准备赴死的人才能自由地生存,必要时,他可以死在自己兄弟的手中,而绝不会杀害兄弟。”并且即使饱经酷刑,非暴力战士也要面带微笑、毫无怨恨地迎接死亡。在甘地的心目中,没有任何人是他的敌人,所有人都是兄弟姐妹。甘地是一位有着强烈宗教信仰的伟人,他的思想和言行皆源自他对神的理解。“对我来说,神就是真理和爱。神就是伦理和道德。神是无畏,神是光明和生命的源泉……神就是良知。”“神是一切力量的力量,其他所有力量都是次要的。神是生命力或精神,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因而超越人的理智。”人们对神的理解各种各样,对甘地而言神就是真理。许多人不相信神的存在,但总相信真理的存在。在甘地看来,真理和非暴力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因此,真理和非暴力是神的同义词。本书翻译的甘地语录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非暴力甘地在南非带领印度侨民首次发起“非暴力抵抗运动”。在印度,他多次领导人民进行反抗英国殖民政府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直至印度获得独立。非暴力不仅在民权斗争中可以运用,在处理人与人、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中也值得我们深思。2.自我约束甘地说:“作为人类,我们的伟大之处与其说是我们能够改造世界,不如说我们能够改造自我。”甘地正是从自身出发,严格地做到自制、自律,才能把全部的精力无私地奉献给印度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他坚持吃素食、禁欲、简朴,把物质需求降到最低限度。忘我的奉献精神,使他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圣雄。3.农村经济甘地热爱印度贫苦的农民,他追求社会公正、经济平等。他竭力推崇自给自足的乡村生活,鼓励人们互相帮助与合作。他赞成分散型的小规模经济,维护印度手工业劳动者的利益。他提出托管制的想法,劝说富人把钱财看作代为保管的东西,必要的时候捐献给社会。4.批评西方物质文明甘地认为精神追求与物质享受是背道而驰的。他坚决反对人们为了发财致富而不择手段。他弘扬印度的传统文化,注重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和精神追求,激励人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不要盲目地崇洋媚外。在一字一句的翻译和反复推敲过程中,我成为甘地的崇拜者、追随者。他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打动我。为了准确地把甘地的原意表达出来,我反复推敲,还请王荣亭先生做校对,他逐字逐句地对照原文审核,把他的修改意见认真地写在纸上。尤其令我感动的是,他还把自己所知的背景也详尽的写出来,供我参考。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巫白惠先生、朱明忠先生、黄心川先生对我的鼓励。感谢湛江师范学院的尚劝余教授给予的悉心指教。吴蓓2007年3月春分
内容概要
作为人类,我们的伟大之处不是改造世界,而是改造自我。
——圣雄甘地
甘地曾说:“神就是真理和爱。神就是伦理和道德。神是无畏,神是光明和生命的源泉……神就是良知。”对甘地而言,神就是真理。人们对宗教信仰的理解各种各样,许多人不相信神的存在,但总相信真理的存在。甘地相信,真理和非暴力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因此,真理和非暴力是神的同义词。
本书主要收录了甘地关于非暴力、自我约束、农村经济以及批评西方物质文明等诸多方面的语录。这些话语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
作者简介
甘地(Gandhi)尊称圣雄甘地,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国大党领袖。他是现代印度的国父,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他带领印度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迈向独立。他的非暴力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那些争取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书籍目录
译者序
第一部分 真理、世界和人
自律
理想中的人
?
第二部分 手段和目的
手段和目的
非暴力的意义
人类的法则
非暴力的力量
非暴力信徒的品质
非暴力和怯懦
什么是萨提亚格拉哈
萨提亚格拉哈战士的资格和训练
不合作
文明不服从
萨提亚格拉哈的绝食
萨提亚格拉哈的领导人
第三部分 关于艺术、文学和科学
关于艺术
关于文学和报刊
关于科学
第四部分 经济观点
经济学和伦理学
人的至尊:全部就业
简朴的生活和高尚的思想
劳动的尊贵:生计劳动
斯瓦德希
经济平等
分散的经济
农村社区
自足
合作
托管制
工业化的弊端
机器的地位
第五部分 宗教和文化
各种宗教本质上的统一
文明和文化
章节摘录
四、诚实 诚实不像我们通常理解的那么简单,即只要有可能我们就不应该说谎。也就是说,谚语“诚实是最佳的策略”所暗示的——如果诚实不是最佳的策略,我们可以弃之不顾——诚实并不仅仅是如此。这里讲的诚实是指,我们必须不惜任何代价,用真理的法则来支配生活。为了讲清楚这个定义,我以波拉达的生平来举例说明。为了坚持真理,他敢于反对自己的父亲,他不采用报复的手段来保护自己,而是用自己的钱偿还父亲。父亲攻击他,或者父亲派别人来攻击他,他却坚持自己所理解的真理,准备宁愿死去也不报复父亲。他不仅不回避攻击,相反,他唇带微笑,经受了无数的折磨,最后真理赢得了胜利。这么做,波拉达并没有觉得是在忍受折磨,因为他知道在他有生之年,总有一天会证明绝对正确的真理法则。事实上,即使他在备受折磨的过程中死去,他仍会坚持真理。这就是我愿意遵从的真理。昨天我注意到一个偶然事件。它是一件琐碎的小事,但我认为这些琐碎的小事就像稻草,能够显示风从哪个方向吹来。这件小事是这样发生的:我和一位想和我交谈的朋友正在一旁说话,我们聊到了私密话题。另一位朋友碰巧走过来,他有礼貌地问是否打扰了我们。正在和我谈话的朋友说:“哦,不,这不是什么私人谈话。”我吃了一惊。因为当我被叫到一旁时,我明白,就这位朋友而言,这谈话是私人性质的。但他立即出于礼貌——我会称之为过分的礼貌,说这不是私人谈话,另一位朋友可以加入进来。可以说,这么做偏离了我定义的诚实。我觉得这位朋友应该用尽可能温和的方式,公开、坦诚地说:“是的,就刚才,正如你说的,确实会打扰我们。”如果这个人是位绅士,这么说不会对他有任何哪怕最轻微的伤害。我们应当把每个人都看作是绅士,除非他证明自己不是。也许有人会告诉我,这件小事重要的是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装腔作势,我认为这是言过其实了。如果我们出于礼貌继续谈论这些事情,我们就真的变成了伪君子的民族。我想起和一位英国朋友的谈话。相较而言,我和他比较陌生。他是一所学校的校长,在印度住了几年。他和我交换意见,问我是否愿意承认,印度人不像英国人,当需要说不时不敢说不。我必须承认是这样的,我同意他的说法。我们过分关注对方的情绪,我们的确不敢坦诚、大胆地说不。我们在静修院定了个规则,当我们的意思是不时,必须说“不”,不必考虑后果。这就是第一条规则。 《静修院行为守则》,1959年,第127页 五、阿希姆萨 阿希姆萨字面的意思是不杀生。但对我来说它有许多含义,它把我带入一个比阿希姆萨——不杀生更加高远和无穷的领域。阿希姆萨真正的意思是不伤害任何人。即使有人认为他是你的敌人,你也不能对他怀恨在心。请注意这种念头与生俱来的防备意识,我不说“你认为的那个敌人”,而是说“把他自己看作是你的敌人的人”,因为遵守阿希姆萨的人没有敌人,他否认敌人的存在。然而确实存在一些人,忍不住会把自己当做他人的敌人。因此,我们不能有任何的恶念,甚至对这样的人也不能有。如果我们一报还一报,我们就背离了阿希姆萨的信条。而我所说的不止于此。如果我们对朋友的行为生气,或者对所谓敌人的行为感到愤恨,我们仍然没有符合阿希姆萨的教义。可是我说我们不应该生气,并不是说默许他们的行为。愤恨不仅是指我们自己想给敌人带来某些伤害或者想把他置于死地的言行,还包括那些别人所做的,或由神力所为的。如果我们产生了愤恨的念头,我们就犯了违背阿希姆萨的错误。加入静修院的人必须严格地接受阿希姆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实践阿希姆萨教义的全部内容。我们距离它还很遥远。它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理想,而且即便我们此刻觉得完全能够实现它,阿希姆萨也仍是需要实现的理想。然而,它不是需要熟记在心的几伺学命题,也不像是高等数学中求解的难题,它比这些事情困难多了。你们中的许多人半夜点灯求解难题。如果你们要遵守阿希姆萨,你们要付出比半夜点灯苦学更多的努力。在你们充分实现阿希姆萨之前,甚至在你们能够度量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之前,你们必须度过许多个无眠之夜,经历许多精神上的折磨。它是目标,如果我们想要理解宗教生活的实际含义,这就正是我和你所应当完成的。关于阿希姆萨,我就说这些;相信阿希姆萨功效的人会发现,在他接近目标的最后阶段,整个世界在他的脚下。并不是他想要整个世界在他脚下,而是必然如此。如果你以这样的方式表达你的爱——阿希姆萨——以致给所谓的敌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他一定也会以爱来回报。由此得到另一个想法,在阿希姆萨的法则下,不会有组织性的暗杀,不会有谋杀。即使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保护受你照管的亲爱的人的名誉,你也不会采取任何暴力。毕竟那只是拙劣的捍卫名誉的方法。阿希姆萨的法则告诉我们,为了保护受我们照顾的亲人的名誉,我们可以把自己交给那个犯亵渎神圣罪的人。这么做需要有比还击更强壮的身体和更了不起的勇敢心理。也许你有一定的体力——我不是指勇气——你可以使用体力。但还击之后,会发生什么呢?另一个人满腔怒火,你还击他使用的暴力让他更加怒火冲天。当他把你杀死后,他就会对你要保护的人施加暴力。但是如果你不报复,而是在受你照顾的人和对手之间站稳立场,仅仅接受对方的打击,绝不还手,这么做的话,会发生什么呢?我保证他会把所有的暴力施加到你的身上,你照顾的人不会受到损伤。在这样的生命法则下,就不会存在爱国主义的概念,你们看到的如今欧洲的战争就是以爱国主义的理由发动的。 《静修院行为守则》,1959年,第130页 P16-21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一位唤醒了三亿人的反抗精神,动摇了英帝国的基础,将两千年强大的宗教动力引入人类政治的人。 ——罗曼·罗兰 甘地不是一个思想家(哲学家),乃至亦不是一个宗教家,虽然他的一言一行,自顶至踵充满了宗教精神。不过我认为任何一个宗教家应当在实践上向他学习,任何一个哲学家需要从他那里讨取对宇宙人生的认识。 ——梁漱溟
编辑推荐
《圣雄箴言录》编辑推荐:摒弃一切欲望的人,他不骄傲、不自私、特立独行,他找到了平静。这是完美的圣人的状态,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小时,他若达到了这种状况,他就能得到拯救。——这就是甘地理想中的人。
名人推荐
作为人类,我们的伟大之处不是改造世界,而是改造自我。——圣雄甘地这是一位唤醒了三亿人的反抗精神,动摇了英帝国的基础,将两千年强大的宗教动力引入人类政治的人。——罗曼•罗兰甘地不是一个思想家(哲学家),乃至亦不是一个宗教家,虽然他的一言一行,自顶至踵充满了宗教精神。不过我认为任何一个宗教家应当在实践上向他学习,任何一个哲学家需要从他那里讨取对宇宙人生的认识。——梁漱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