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大厦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美]伊莱恩·肖沃尔特  页数:162  字数:137000  译者:吴燕莛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学界小说是欧美现代文学一个相当重要的分支。斯诺《大师们》、金斯利·艾米斯的《幸运的吉姆》、戴维·洛奇的《小世界》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本书即是一部对1950年代以来直到21世纪的学界小说的评论。而这部独特的文学评论之所以有特殊的意义,是在于它恰好通过对学界小说的分析评论,勾勒出一部完整的二战以后欧美大学的体制与精神的变迁史。用作者肖沃尔特的话来说:人们可以知道学界小说的主角和作者们
“如何由满怀希望变为默默忍受,再到翘首以盼,直至玩世不恭”。
  作者肖沃尔特自己是美国大学英语系的女性教授,有着细腻、尖锐的女性视角和几乎类似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全书评论了数百部学界小说,亦差不多是一部全景式的学界小说索引。

作者简介

  [美]伊莱恩·肖沃尔特(作者)美国著名女性主义批评家,美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创立者之一,全美大学英语系第一位女性终身教授,普林斯顿大学荣休教授。曾任美国现代语言学会(MLA)会长,享有盛誉的布克国际文学奖评审主席(2007年)。著有《她们自己的文学:从勃朗特到莱辛》(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 British Women Novelists from Bronte to
Lessing)、《女性的不适:女人、疯狂和英国的文化,1830-1908》(The Female Malady: Women,
Madness, and English Culture, 1830-1980)、《历史:歇斯底里症与现代媒体》(Hystories:
Hysterical Epidemics and Modern Media)、《创造自己:要求女性主义的知识传统》(Inventing
Herself: Claiming a Feminist Intellectual Heritage)、《女性文学评判人》(A
Jury of Her Peers)等。
  吴燕莛(译者)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硕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研究生,现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传媒学院。  

书籍目录

前言 我读什么,我为何而读
第一章 50年代:象牙大厦
第二章 60年代:部落大厦
第三章 70年代:玻璃大厦
第四章 80年代:女性主义大厦
第五章 90年代:终身教职
第六章 进入21世纪:悲剧大厦
结束语
学界小说书目
致谢

章节摘录

  晚餐的时候,我坐在乔治·基森一克拉克(George Kitson-Clark)旁边,他是一位研究维多利亚史的优秀史学家。为了获得博士学位,不久前我还在考试中考到过他的著作。我迫不及待地向他提问,可他却不阴不阳,没什么反应(当时我并不知道在餐桌上讨论别人的著作是个禁忌),不过,当布丁——三一学院的焦糖布丁,或法式烤布蕾端上来之后,他热情洋溢地教我如何用巨大的银勺敲开那层焦糖外壳,那勺子跟《爱丽斯漫游仙境》里公爵夫人所挥舞的那个一样。经济学家拉伯·巴特勒(Rab Butler)曾险些没当上首相,当时是三一学院的院长。进餐之后,在一个与大厅隔开的雅致餐室,里面挂着诸如德莱顿和华兹华斯这样校友的画像,我问拉尔夫·利,剑桥究竟是不是斯诺所描绘的那个样子。“一点都不像,绝对不是那样,”他回答道,“夸大其辞,陈旧不堪,非常荒谬。”几分钟后,当巴特勒把酒壶递给大家倒波尔图酒和波尔多干红葡萄酒的时候,我注意到桌子上一阵颤动,利对着我的耳朵,从牙缝中挤出一句话,“这个傻瓜把传递波尔图酒的方向给弄反了!”[10]斯诺的有些描写一定是言之有据的。  如同许多在斯诺之后的学界小说作者那样,斯诺坚称他的故事纯属虚构,并指出:最近以来,剑桥其实并没有发生过竞选院长之类的事。但是,他承认,过去曾经有过一些相近的情况,在马克·帕蒂森(Mark Pattison)的回忆录中,有一个“在最后时刻突然时来运转”的例子,而且“各方面都证明确有其事”。帕提森是乔治·艾略特时代的剑桥林肯学院的院长,一些与他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的确认为他是卡索邦的原型。争论仍在继续,不过,在1851年,帕提森初次竞选林肯的院长职位时,肯定是败下阵来的。在日记里,他记录了自己所遭受的打击:“我刚刚树起的勃勃雄心被狠狠地摔在了地上……我茫然无措、食不甘味,我心痛无比,久久不愈,即便睡觉的时候也能感觉到。”[11]尽管在这个小世界之外的人眼里,这种事情无足轻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濒于爆发的1937年尤其如此,但是,对于参选的人来说,学院的选举可以成为一件极其可悲的事情。  不同于他之后的学界小说作家,斯诺刻意创作一部历史小说。他的大学理想,是基于一个已无可挽回的过去加以理想化的看法。学院里那13位教授,大约有半数从某些方面来看属于失败者或者徒有虚名;但是,斯诺似乎赞赏学院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社会,使他们能够兴旺发达。他们在贵宾桌前聚拢之时,人们会联想起圆桌骑士神秘的伙伴关系,或是耶稣的12门徒。有人批评斯诺着重表现追名逐利(careerism),这是有道理的;在更广大的社会里,大学的作用被大大地忽略了,无论在研究上还是在教学上。他显然明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别,即这些人在职业上孜孜以求所具有的合理性,而事实上他们又常常陷入凡人所有的七情六欲和斤斤计较,但他依然坚信那种理想的价值,并在小说中加以赞美,暗示大学差不多是一个能够实现这种理想的地方。他算得上坚持大学理想的最后一位作家,因此,在为这个文学类型奠定基础的时候,他还是坚持不懈地研究着过去的历史。  在《幸运的吉姆》(1954年)中,金斯利·艾米斯对大学的看法则跟斯诺大相径庭。如果剑桥的教师是大师的话,那么,在较新的大学里负担沉重的讲师便是仆人。尽管研究北欧英雄传奇的学者老盖伊是《大师们》中受人尊敬的哲人,一个有着英雄历史的人物,但艾米斯鄙视盎格鲁一萨克逊史诗和他们所灌输的生活理想。在做学生时写的一封信里,他对牛津大学古英语教学的要求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课本上,连篇累牍的是那些勇士以及衰弱之极的走卒大喊大叫地招摇过市,他们那孩子气的自我吹嘘和自怨自怜,令人反感。这些只不过使我们痛苦地想到,这些东西是多么不合时宜,再不值钱的当代小说都会让我们获益更多。”[12]吉姆·迪克森对“快活的英格兰”大肆鼓吹的价值大发雷霆,这其实反映了艾米斯的个人喜好。  此外,《大师们》讲的是永远保持一种状态,而《幸运的吉姆》则是关于抛开过去,继续前进。那些大师们深信自己是宇宙的中心,而吉姆向往的却是另一个世界。而且,肯定不是牛津-剑桥这样的世界。在他的心中,有一个视觉形象反复出现,“自从他接受了这份工作之后,这个视觉形象始终挥之不去。  ……

媒体关注与评论

  通过阅读学界小说……我希望我所学到的,是不要低估学术世界中静悄悄的走道和四方院内的活动,如乔治?艾略特在《米德尔马奇》中所说的那样,是预计假如我们真的能够对他们的所思所感有那么一丁点儿的理解的话,那我们一定会被那于无声处的惊雷震得目瞪口呆。  ——伊莱恩·肖瓦尔特

编辑推荐

  一部二战以后欧美大学的精神变迁史  全景式的学界小说索引和研究力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学院大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稍翻一下,直觉不错。具体待日后细看过再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