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药商(全二册)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丁建顺  页数:全2册  字数:76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历史的真实与文学的虚构,是本小说写作的内容架构和理论指导。  回观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朝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那尽管非常曲辱,但上海抓住了历史赋予的机遇,使一个地处长江口且介于中国东海岸中部的小县城一跃成为繁华的通商口岸和国际大都会。在华洋杂处的上海,东西方文明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并趋于融合,随即产生了近代意义上的海派文化。机器的制造维修、布匹与粮食的加工、成片的高层建筑和大规模的铺路架桥……举凡工业文明所涵盖的项目无一不在上海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上海信谊药厂的前身——信谊药房和上海信谊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即为民国时期上海化学制药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16年,德国药学博士霞飞开设了信谊药房,但使信谊这个品牌做大做强的则是鲍国昌先生。事业的成功必须具备三大要素一天分、勤奋和坚持,鲍国昌先生即拥有这些要素。他具有宁波人长于经商的人文背景,肄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入怡和洋行后接受了买办文化的薰陶,多舛的近代中国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又磨砺了鲍国昌先生。信谊品牌的开创之初,正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之时。尤其是在抗战期间,上海沦为日寇铁蹄下的一个孤岛,本来就先天不足的中国民族工商业更是雪上加霜。然而,信谊药厂硬是在鲍国昌先生的带领下,在夹缝中艰难地求生存求发展,在短时期内完成了企业发展的三级跳跃,从销售西药到试制维他赐保命到独立研发成功了消治龙系列新药。消洽龙系列药品被誉为“药中之王”,信谊药厂被誉为“云中之龙”,而鲍国昌先生本人则被推选为上海西药公会的会长,成为那个时代的精英之一。在鲍国昌的经营下,“除了好药,还有信誉和友谊”的理念深入人心。历经社会变革和数代信谊人的努力,信谊公司成为了现在集制造、销售、研发为一体的知名大型民族医药企业——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旗下拥有十大制药企业、四大销售公司、三家市级研发中心,资产总额18.2亿,年销售规模达到20亿。在促进民族医药发展、维护生命健康、承担社会责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信谊药厂和信谊人都对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史为鉴,正是这本《大药商》创作出版的真正意义所在——近百年来,信谊人将“除了好药,还有信誉和友谊”作为自己恪守的理念。正是靠着这一朴实无华的经营理念,在危难中信谊药厂顽强地坚持了下来,和广大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们一起,撑起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脊梁。“好药”是信谊的产品,而“还有信誉和友谊”却实实在在地是这个产品的灵魂和价值取向。没有文化内涵的产品注定是单薄、短命和缺乏竞争力的。更重要的是,以鲍国昌为代表的信谊前贤们的爱国主义和当代信谊人的改革创新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沉淀下来的文化财富。它不仅仅是我们企业的精神文化,还是社会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我们需要传承和弘扬的,是那种为民族为国家为企业健康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我们要寻找的是推动这种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之根。  阅读过小说之后,我们可以欣慰地说,有关社会与信谊的大事件都是历史的真实,书中人物的生活细节乃至言谈笑貌完全出于虚构,而小说的主题思想则源自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广大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挚友”的论述。  值此信谊药厂建厂一百周年之际,我们隆重推出以信谊药厂的历史为蓝本创作的长篇小说《大药商》。感谢以鲍国昌为代表的信谊前贤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的和精神的遗产,让大家和信谊的开创者们有了更加亲密的接触,让我们能够更真切地体会到“信谊”二字的深刻内涵。也感谢丁建顺教授为读者形象地还原了这段历史。  是为序。  2011年11月

内容概要

  本书讲述了:1916年,俄籍德国药学士霞飞开设了信谊药房,后经鲍国昌先生做大做强,历经数代信谊人的努力,成为了现在集制造、销售、研发为一体的知名大型民族医药企业“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

  丁建顺,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现为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各类著作二十余种。
  近期发表的中篇小说《封眼》、《大内高手》、《封笔》、《碉堡》等由《小说月报》转载。中篇小说《短信密码》由《小说选刊》转载。《碉堡》八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1世纪年度小说选?2008中篇小说》。
  近期出版的主要专著有:艺术史论著《笔墨烟云——中国古代书法审美评说》、《金石千秋——中国古代篆刻审美评说》(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学术专著《古典书法的人文意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丁建顺电影剧本集》卷一、卷二(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长篇小说《收藏家》,为2008年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
  为2009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
  长篇小说《大药商》(《挚友》)为2010年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
  中篇小说《封刀》获《小说选刊》2011年笔会中篇小说一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章节摘录

  参加集会的人比预计的要多许多。  鲍国安到达四行仓库时,高楼投下的阴影里已聚集了黑压压一片激动的年轻人。他举目眺望,见好友曹家杰和震旦大学医学院的十几个同学正朝自己挤来,忙迎上前打招呼。他悄声问道:“怎么才来了这么几个人?”  曹家杰说“可能走漏了风声,好几位校董守在校门口,那些态度犹豫的便缩了头。”  “真是不可想象,那些人难道认为自己可以做日本帝国主义的顺民!”鲍国安低哼一声,手指越聚越多的人群说,“你看,各校的学生都在往这里赶来。穿长衫的可能是老师,而许多不穿学生装的大概都是社会青年和市民。今天游行的声势一定会非常浩大。”  曹家杰说:“前数次游行的效果不错,《申报》、《大公报》等都作了长篇报道。我们这次全市学生联合会举行的大游行也一定会成功的。”  “对,我们一定会取得成功的!”鲍国安和曹家杰相互击掌鼓励。  “鲍国安、曹家杰,你们都来啦。”叶晓珍挤过来打招呼。  “你们圣芳济书院来了多少同学?”鲍国安问道。  “你看——”叶晓珍很自豪地指了下跟在自己身后的蛇形队伍。--  “还是你行。”鲍国安和曹家杰看着那些比他俩稚气些的面孔说。  叶晓珍是圣芳济书院学生会的干事。一·二八事变后,鲍国安加入志愿救护队到宝山前线救治伤员时$ASR7她,对她果敢且又细致的处事风格很有好感。他得知叶晓珍小自己几岁,且又来自浙江绍兴,这和来自宁波的他更多了一份文化背景的认同。当接到全市学生联合会欲举行反对国民政府与日本人签订的《淞沪停战协定》中那些丧权辱国的条款而举行大游行的通知时,他与曹家杰商量了下马上转告了叶晓珍。圣芳济书院只是一所近代意义上的完全中学。鲍国安以为叶晓珍能带几个同学来已属不易,孰料她竟召集到了上百号人。震旦大学医学院总共没几十个学生,而圣芳济书院却有黑压压一操场人呢——想到此,鲍国安抿嘴微笑了下,但他还是佩服叶晓珍的组织能力。  “来了来了——”四行仓库西面传来一阵骚动。人群自动分开,鲍国安看到市学生联合会的主席和总干事等朝这边走来。那都是些高年级的学生,来自交通大学、复旦大学,还有圣约翰大学等等的名校。他们没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只见几双大手在空中挥舞了几下,那些等侯着的学生都像变戏法似的,从随身携带的背包里取出标语横幅,展开了就涌往马路中间。人群蠕动起来,前边的人拐上了泥城桥(今西藏路桥)。鲍国安和曹家杰护卫着圣芳济书院的学生们跟了上去。沿途不断有人加入进来,行道树下有无数声援的市民,不见首尾的游行队伍几乎占满了整条马路。  当游行队伍转入大马路(今南京东路)往东行进时,有人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国民政府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密如森林般的拳头举了起来——“四万万同胞团结一致——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学生和民众怒吼汇成的声浪在高楼耸立的大马路上澈越回荡着。有人跳上台阶发表演讲,那场景煞是激动人心。  曹家杰观察一会说“都是各校自己围成圈的。”  叶晓珍说“鲍国安,我们也选块地方开始演讲吧。”  鲍国安说声好,曹家杰就选中先施公司门口的一处空地。他和同学们簇拥鲍国_安和叶晓珍登上台阶。叶晓珍先领呼了一阵口号,鲍国安接着发表演讲。他列数日本军国主义者蚕食我东三省和华北大片国土的狼子野心,又讲述自己在一·一八淞沪抗战中,在宝山前线救护伤兵的亲身经历,说到痛心疾首之处,不禁流下悲愤的眼泪。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药商(全二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