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周非 页数:215
Tag标签:无
前言
在功名和自由之间的挣扎——序周非新作《中国知识分子沦亡史》 当我打开周非的这部新作时,想起了这样一句犹太谚语:“如果你想在冬天躲雨,就造一个茅屋;如果你想在许多个冬天躲雨,就造一个石屋,如果你想让后代记住你,你就造一座环绕城市的围墙;如果你想永垂青史,就写一本书吧。”我为周非先生的另外两本专著《拷问历史》和((非议历史》也曾做过“接生婆”,但几乎没写过任何文字,尽管那两本书也写得非常不错。在审读这部书稿的时候,我的内心油然而生出一种强烈的自豪感,这本书将使作者名垂青史。 古希腊的“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在他的代表作《波斯战争》中,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他的事业的目的在于,保存那由于人而存在的东西,使其不致为时间所湮没,赋予希腊人与野蛮人光荣,赋予令人赞叹的行为以充分的颂扬,使后世能够纪念他们,并使他们的荣耀光照数个世纪。”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这位西方“历史学之父”的主要史观,但并不是历史学要告诉我们的全部。亚里士多德曾明确的向我们保证,人类作为一种自然存在的物种来说,拥有通过生命周而复始循环的不朽性,在生死变换之间体现了他们的永恒存在。但是,中国历史书中出现的许多人物都被无限放大了,而且体现的并非人类的伟大品格和智慧,正如凯瑟琳·莫兰在谈论历史时说道:“我总认为,要说历史是枯燥无味的,那就怪了,因为大多数历史是编造出来的。”中国的史书尤其如此。这回周非先生反其道而行之,用轻松的笔墨从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起源和坐标点谈起,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主流知识分子的蜕变过程说得一清二楚,从士到策士,再到谋士、进士和名士,不仅阐释了知识分子的功能和精神追求,还揭示了他们的痛苦和迷惘,以及在功名和自由之间的挣扎与抗争,并在潇洒之后自甘堕落。同时还揭露了二千多年来,统治者对思想异己的残酷镇压和无情打击,以及通过“焚书坑儒”和“文字狱”,把他们从“百家争鸣”弄到噤若寒蝉,直至彻底沉沦与堕落,变得只会说大话、谎话、牢骚话和马屁话,大多沉溺于“酒色温柔乡”与“白日梦”,最后由歪门彻底拐入邪道。与此同时,中国的学术思想也一直在衰退,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从儒学到理学,从“格物”到“致良知”,从经世致用到我注六经,加上对经典的舍弃、篡改、伪造和歪曲,不仅没有新思想的影子,连基本的底线都没有守住。这是中国历史和中国知识分子莫大的悲剧,也是对古希腊历史追求人类不朽光芒的巨大反动。 中国许多史学家所谓的“史学”,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细枝末节的娱乐化演绎,唯独缺少的是独特的史观和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的特别视角。周非先生的这本书则不同,他穿行在过去与未来之间,仿佛一头闯进古董店的公牛,用它尖厉的犄角顶撞了传统的堡垒,不仅是对中国历史的另类解剖,也是用理性的光芒反思中国知识分子的堕落与沉沦,既是一曲悲壮历史的挽歌,也是一首中国知识分子的安魂曲。正如吴思先生在他的新作《我想重新解释历史》一书中所言,“创造理论好比是盖房子,理论的地基要打到单细胞生物,因为在根子上所有的生物都源于单细胞。单细胞生物存在的问题,生命展开后出现的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到那个根源。顺着单细胞生命演化的思路,物质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都能得到解释。”中国知识分子最缺乏的就是对绝对真理价值观与生命信仰的捍卫。知识分子最核心的灵魂就是:人生的终极意义在哪里?怎么安身立命?怎么样让人生意义最大化,怎么样走入人类精神的永恒和不朽。知识分子的真正功用,就是为社会提供他们观念的产品,这些产品有助于人们更准确的把握事实的真相和建构新的价值体系。 每一个知识分子最终都会在历史的审判台上接受检验,一切的盛世繁华和功名利禄都仿佛过眼烟云。诚如耶稣所云,“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它的美荣就像草上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谢,唯有主的道路是永恒的。”后来,马克思的女儿燕妮问一位历史学家:“您能用最简明的语言,把人类历史浓缩在一本小册子里吗?”这位历史学家回答说:“不必,只要四句德国谚语就够了。1、上帝让谁灭亡,总是先让他膨胀。2、时间是筛子,最终会淘去一切沉渣。3、蜜蜂盗花,结果却使花开茂盛。4、暗透了,更能看得见星光。”用一句犹太圣典《塔木德》中的格言说就是:“人的眼睛是由黑白两部分组成的,可是神为什么要让人透过黑的部分去看东西呢?因为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而要用佛教来解释所发生的一切的话,那就是世界万物皆有因果。中国历代的思想者和知识分子都将接受历史和上帝的审判。 沉沦意味着新生,当代的知识分子站在先哲的肩上,应该给出更加满意的答案。在作者深刻剖析、批判的字里行间,我们却分明看到:在二十一世纪里,中国知识分子必须也必将获得新生。因为在新世纪,中国知识分子肩负着一项伟大的时代使命: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复兴什么呢?复兴那个“坐标点”中的中华文化真精神,让那些“尊重个性、推崇创造、敬畏自然、遵循天道”等伟大精神,再次在人类文化的天空中闪耀出万丈光芒! 是为序,与周非先生及广大同仁共勉。 贺雄飞 2011年11月26日于北京
内容概要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们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成果,而且,他们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竟然成了此后中国知识分子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中国知识分子沦亡史》将这个时代作为一个坐标点,叙述了此后两千年间,知识分子们如何沦亡的。
中国主流知识分子们在统治者软硬兼施的政策下,从特立独行的士,到“只有韬略、没有立场”的策士、再到“专为帝王服务”的谋士、最后到“完全按奴才标准设计”的进士,一步步地蜕变;学术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从独创到“为帝王谋”、从儒学到理学、从“格物”到“致良知”、从经世致用到考据,慢慢黯淡下去;在“功名,还是自由”的选择中,知识分子们步步后退:庄子根本不出仕、严子陵坚决当隐士、陶渊明迷途知返、李白左右摇摆、苏轼终身不离官场、柳永在风月场中自我麻醉、唐寅只能写一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诗文。真正的知识分子已经彻底沦亡了!
作者简介
周非(笔名),本名周飞,一个时代的思想者,学自然科学出身,曾长期从事经济管理工作。2006年,作者在清华园中完成第一本专著《拷问历史》,出版后被誉为“思想卧龙”;2009年出版的《非议历史》,揭示了“智谋文化”和“大一统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出版了《诸子百家大解读》。这三本书同时还被台湾远流公司在海外出版发行。最近又出版了《中国神话的文化密码》,提出“复兴中华要从复兴中国神话开始”。
书籍目录
关于知识分子
第一章 坐标点
远古的记忆,伟大的传统
知识分子的乐园
独立之精神——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自由之思想
一个让人神往的地方
第二章 主流知识分子的蜕变
蜕变的脉络
士:道德君子、言行义士
策士:由学而术,功名至上
谋士:围绕帝王,尽心尽力
进士:读圣贤书、谋功名事
名士:抗争无力、清谈无益
第三章 独立精神的萎缩
李白式痛苦:一个命题的提出
逍遥于自由自在的精神王国
坚持自己的生存方式
迷途知返
“功名,还是自由?”这是个万难的问题!
怎么也不肯离开官场
潇洒之后还是要回到功名上
不得其门而入便自甘堕落
第四章 迫害史
圣人也残暴
独裁者的焚书坑儒
中国书籍的厄远
科学家的悲惨遭遇
文字狱
第五章 沉沦与堕落
第六章 学术思想的衰变
第七章 特殊时代
第八章 沦亡之后
章节摘录
版权页:3、孔子与老子相反,孔子却一直想着“复乐园”。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鲁国(今曲阜)人,大约比老子小二十岁,是一位流亡到鲁国的宋国老武士与一个乡村少女“野合”的产品。他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母亲死了三年,他才在邻居的指点下,找到父亲的坟,把母亲尸骨迁过去合葬起来。这样,他才具备了贵族身份,可以去接受教育、到贵族门下找个差事。那时,贵族子弟有个通用的名字叫“君子”,所以,成为“君子”,是孔子少年时代最大的梦想。此后,他曾在大夫家里做过“委吏”(仓库管理者)、“乘田”(按理牧场)一类职务,也曾见到过郯子、齐景公等来鲁国访问的大人物,还被鲁昭公派到周王室学过礼,后来还因鲁国政变而陪同鲁昭公流亡齐国。他非常好学、非常敬业、非常熟悉礼乐制度,也非常具有音乐等艺术修养,至于贵族子弟所应具备的射箭、驾车等技能,他也很出色。所以,在他当不到大官时,就开始办私学,收徒教书。春秋时期,私人办学的开先风者是郑国大知识分子邓析,五十年后在鲁国可能已成为一种风气,至少,与孔子同时代的少正卯也在收徒教书,而且讲学比孔子精彩,招生能力也比孔子强。孔子感叹最多的,是周公制定的那么完善的“礼乐制度”如今已经完全崩坏,他非常希望自己能从政,以便执掌大权,实现周王室的中兴。可是,他不仅当不到王官,连诸侯官,在他“知天命”的年纪里,也没有干上。这时,一个大夫的家臣叛乱,并在费地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小王国,并聘请孔子去他那儿当官,孔子竟然准备接受,结果遭到他的学生子路的阻拦,子路的意思是:你老先生不是最反对以下犯上的“乱臣贼子”吗?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许多史学家所谓的“史学”,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细枝末节的娱乐化演绎,唯独缺少的是独特的史观和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的特别视角。周非先生的这本书则不同,他穿行在过去与未来之间,仿佛一头闯进古董店的公牛,用它尖利的犄角顶撞了传统的堡垒,不仅是对中国历史的另类解剖,也是用理性的光芒反思中国知识分子的堕落与沉沦,既是一曲悲壮历史的挽歌,也是一首中国知识分子的安魂曲。 ——贺雄飞(著名出版家、犹太智慧应用专家)凯瑟琳莫兰在谈论历史时说道:“我总认为,要说历史是枯燥无味的,那就怪了,因为大多数历史是编造出来的。”中国的史书尤其如此。这回周非先生反其道而行之,用轻松的笔墨从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起源和坐标点谈起,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主流知识分子的蜕变过程说得一清二楚,从士到策士,再到谋士、进土和名士,不仅阐释了知识分子的功能和精神追求,还揭示了他们的痛苦和迷惘,以及在功名和自由之间的挣扎与抗争,并在潇洒之后自甘堕落。同时还揭露了二干多年来,统治者对思想异己的残酷镇压和无情打击,以及通过“焚书坑儒”,和“文字狱”,把他们从“百家争鸣”弄到噤若寒蝉,直至彻底沉沦与堕落,变得只会说大话、谎话、牢骚话和马屁话,大多沉溺于“酒色温柔乡”与“白日梦”,直到由歪门彻底拐入邪道。与此同时,中国的学术思想也一直在衰退,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从儒学到理学,从“格物”到“致良知”,从经世致用到我注六经,再到对经典的舍弃、篡改、伪造和歪曲,不仅没有新思想的影子,连基本的底线都没有守住。这是中国历史和中国知识分子莫大的悲剧,也是对古希腊历史追求人类不朽光芒的巨大反动。 ——贺雄飞(著名出版家、犹太智慧应用专家)
编辑推荐
《中国知识分子论亡史:在功名和自由之间的挣扎与抗争》在功名和自由之问的挣扎——序周非新作《中国知识分子沦亡史》。当我打开周非的这部新作时,想起了这样一句犹太谚语:“如果你想在冬天躲雨,就造一个茅屋;如果你想在许多个冬天躲雨,就造一个石屋;如果你想让后代记住你,你就造一座环绕城市的围墙;如果你想永垂青史,就写《中国知识分子论亡史:在功名和自由之间的挣扎与抗争》吧。”我为周非先生的另外两本专著《拷问历史》和《非议历史》也曾做过“接生婆”,但几乎没写过任何文字,尽管那两《中国知识分子论亡史:在功名和自由之间的挣扎与抗争》也写得非常不错。在审读这部书稿的时候,我的内心油然而生出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中国知识分子论亡史:在功名和自由之间的挣扎与抗争》将使作者名垂青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