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美) 潘诺夫斯基 页数:375 译者:戚印平,范景中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主编冯俊)是《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之一,书中包括了皮耶罗两组绘画中的人类早期历史、盲目的丘比特、时间老人、佛罗伦萨与意大利北部的新柏拉图主义运动、新柏拉图主义运动与米开朗琪罗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欧文·潘诺夫斯基 译者:戚印平 范景中
书籍目录
中译本序
1962年版序言
序言
Ⅰ.导论
Ⅱ.皮耶罗两组绘画中的人类早期历史
Ⅲ.时间老人
Ⅳ.盲目的丘比特
Ⅴ.佛罗伦萨与意大利北部的新柏拉图主义运动
Ⅵ.新柏拉图主义运动与米开朗琪罗
附录博纳罗蒂府的泥塑模型
图版
BIBLIOGRAPHY OF REFERENCES CYTED
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除非我们处理的是这样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第二性或程式主题的整个领域都被排除,因而导致直接从母题转移到内容的情况,正如欧洲的风景画、静物画和风俗画那样;因为就整体而言,这些画种属于例外现象,标志了后来经过漫长发展过程的更为老练的阶段。那么,在以进入内在意义或内容为最终目的时,我们怎样才能达到正确无误的前图像志描述和正确的狭义图像志分析呢?当我们考察囿于母题内的前图像志描述时,事情很简单。正如我们所见,由线条、色彩与体积来表现并构成的母题世界的对象与事件,可以用我们的实际经验加以理解。每个人都可以辨认出人物、动物与植物的形状与活动,每个人都能够区别愤怒的面孔与喜悦的面孔。当我们面对古老或者并不常见的物体或者陌生的动、植物时,个人的经验范围显得极为有限。在这种场合,我们必须借助于原典与专家的帮助,以拓展实际经验的范围。但是,我们仍然不会脱离实际经验的范围。然而,即便在这个范围,我们也将面临一个特殊的难题。且不说艺术作品描绘的对象、事件与情感因作者的技巧不足或故意歪曲而变得难以理解,而且一般说来,无论我们的实际经验与艺术作品多么吻合,亦无法达到正确的前图像志描述,即获得对第一性主题的认识。虽然我们的实际经验具备获得前图像志描述的所有必要知识,仍然不能保证这些描述的正确性。
编辑推荐
《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