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亦英雄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陶柏康  页数:187  

内容概要

六十一甲子,“弹指一挥间”。在迎接新中国、新上海六十华诞之际,陶柏康教授花费了数年心血,潜心研究,力求以准确、客观的史料撰就《无名亦英雄》一书。    该书的主人公田云樵,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田云樵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工作,担任政治交通员。那时节,“风雨如磐暗故园”,中华大地外患内忧,灾难深重,日寇铁蹄已经侵占了东北三省,并虎视眈眈地窥伺我国大好河山;而国民党蒋介石当局自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大肆追捕屠杀共产党员,破坏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当时,谁参加了共产党,随时随刻都会被捕杀害,付出生命的代价。而田云樵就在这血腥的白色恐怖下,勇敢地加入了共产党的行列,从事极其危险的党的地下工作,出生入死,历经险情。    本书从心的视角析示出我党从事地下工作的党员们为党的事业奋斗的一片丹心与不朽业绩!

作者简介

陶柏康,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党政论坛》、《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长期从事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人物研究,先后出版了《蒙冤27年的潘汉年》《赵祖康传》等学术专著,先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等许多学术著作的撰写,还发表了几十篇相关的学术论文。

书籍目录

序写在前面的话引言第一章  投身革命的洪流  1.孔子故里的莘莘学子  2.追求革命的进步青年  3.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入党第二章  在白色恐怖中锻炼成长  1.开始职业革命生涯  2.担任省委交通员  3.结识革命前辈任作民  4.南下北上历经艰险  5.失去与党组织的联系  6.当代课教师继续宣传革命思想  7.创办《文化报》寻找党的关系第三章  驰骋于抗日战场  1.千辛万苦奔赴延安  2.进抗日军政大学  3.重新回到党的怀抱  4.浴血转战苏豫皖  5.刻骨铭心的“湖西事件”  6.争取“红枪会”  7.转入新四军第四章  战斗在隐蔽战线  1.重回上海开展隐蔽战线斗争  2.肩负重任再赴上海  3.接受张执一领导  4.与女中英杰董竹君合作共事  5.争取周佛海的儿子周幼海  6.领导开展帮会工作  7.结识争取帮会首领李志慎  8.参与领导策反工作  9.营救台盟创始人谢雪红  10.营救《文萃》主编孟秋江  11.结识国民党元老宁武  12.参与策动国民党伞兵三团起义  13.策反国民党宪兵团  14.策反国民党军机动车队  15.精心安排谋划长远  16.担任沪西“人民保安大队”大队长  17.在迎接上海解放的前夕第五章  历经磨难坚定信仰  1.妥善处理社会关系  2.在上海市公安局工作  3.受“潘扬案件”牵连  4.老而弥坚壮心不已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投身革命洪流  1.孔子故里的莘莘学子  田云樵,原名田荩宽,字忠符,这是他的小学老师按中国传统为他起的。参加革命以后,先后用过田修华、田逸村、宋硕吾等化名。  1909年7月20日,田云樵出生于山东潍县(现已改为潍坊市)其先祖共13支,在明代拥有大量田地,故有“田半城”之称。至清代逐渐衰微,各支分居后日趋没落。其曾祖父及祖父在世时先后将祖遗的土地和房屋大部分变卖。祖父去世后,因家境日益窘困,为生活所迫,只好卖掉大宅,改住小院,全家由市中心十字路口迁至县城偏僻的西关一处较小的住宅。父亲田智文,又名田秉之,为人忠厚,不善言语,在家里承担着上养老、下抚幼的重担,先后做过教师和职员,靠菲薄的工资收入承担着全家祖孙四代十多口人的生活,非常困苦艰难。后因一场大病而失业,直至1937年病故。  在田云樵的记忆里,母亲似乎没有自己的名字,故在他的履历中或者空而不填,或者填为田高氏。由此可知,母亲本姓高。谈到母亲,田云樵非常有感情。在他的自传中深情地写道:母亲是一位勤劳的管理家务的能手,全家生活安排,大事小事都是她做,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在我青年时期,受她的思想影响较深,她教我要学好,不能做坏事,败坏门风。她常说,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田云樵在家排行第四,上有大哥田蔚宽、二哥田仲济、大姐田容生(又名田芙宽)、二姐田蓉宽,下有一弟田芸宽。  大哥田蔚宽也曾做过教师,长期体弱多病,于1945年去世。因此,家庭中替父母亲分挑重担的主要是田云樵的二哥田仲济。  田仲济长田云樵两岁,出生于1907年8月17日。1925年进入由美国人和加拿大基督教长老会创办的私立文华中学学习。从这时开始,他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尝试进行文学创作,人生志趣也开始逐渐从数学、理化转向社会科学和文学。1929年初夏离开家乡到上海,进入胡适任校长的中国公学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系插入四年级学习。同年秋,应《青岛时报》之约,在上海代为主编其副刊文艺周刊。此后,长期在上海与山东两地任教、办刊。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重庆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由渝来沪,到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现上海音乐学院)任教,同时在文艺方面著述颇丰。1950年举家返乡,任齐鲁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62年任山东师范学院副院长、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副主席。1980年,在70多岁高龄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1年起,转任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2002年去世,享年95岁。田仲济是田家的又一个骄傲。  在兄弟姐妹中,田云樵和二哥田仲济的关系特别好,受田仲济的思想影响最大。对此,田云樵也有过叙述: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好的,经常通信。在青年时期,他所爱看的文学,我也看了一些,也引起我的爱好……现在回想起来,我的革命思想的启蒙过程,读进步的文学艺术作品得到很大的益处,是他介绍了不少好的书给我读。我最早的进步思想是从他那里来的。  当然,除了田仲济的进步思想影响,当时的社会现状也是田云樵后来投身革命的重要原因。据田云樵回忆,“从我七岁记事起,就是年年军阀混战,兵荒马乱;散兵土匪横行,生活极不安定。全家逃难到乡下一年多,又遇旱灾,逃荒者络绎不绝”。  1918年2月,年满8岁的田云樵进入潍县私立丁氏小学读书,1921年小学毕业。此后,家庭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这时,田云樵的祖母病重亡故,父亲也因病失业在家,经济收入减少,而为治病又必须增加日常开支。真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  在贫病交加的窘境下,田云樵已经不可能继续读书。尽管如此,渴望读书的田云樵,还是利用失学在家的一年多时间,坚持自学,同时广泛涉猎了当时能找到的一些新旧文艺小说书籍,尤其是流传广泛的宣传进步思想的新文艺小说。这些曾经整整影响了几代青年的文艺作品,对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的田云樵,恰似久旱禾苗喜遇甘露,滋润在心田,为他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正如他在晚年撰写的《自传》中所回忆的那样,青少年时期读到的进步文艺作品,使他的“革命思想有了初步的启发”。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是在艰苦环境下生长的孩子,往往比较早熟,更懂得生活的道理,容易养成自强自立的性格,确立长远的人生奋斗目标。田云樵也是这样。他辍学后,为了减少家庭负担,就一面坚持自学,一面开始寻找谋生之路。  1927年,经一个本族亲戚介绍,田云樵离开家乡,来到山东滨海城市青岛,找到一家小杂货店做学徒。在这里,他整整打了三年工。三年间,他几乎没有收入,老板每月只发五角到一元的零花钱,供洗澡理发用。田云樵起早贪黑,忙里忙外,食不裹腹,勉强度日。虽然如此,他毕竟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这是人生的新起点。三年的学徒生活,使他对社会生活有了更加切实的体验。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无名亦英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我拿到手的是一个复印件,被很多文学青年翻过,页面上有香烟灰烬和咖啡渍,电影、自由、马尔克斯、斗争,这几个关键字具有魔力。马尔克斯的描述也具有魔力,他写到了“黑岛”,诗人聂鲁达居住的地方,如果有人耐心把恋人写在栅栏上的诗句整理一下,就会把聂鲁达的诗篇完整组合起来。
  •   了解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意义很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