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上海三联 作者:罗德胤 页数:279 字数:318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自然农业的历史,中国的农民至今还占着人口的绝大多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基本上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的基础是乡村的社会生活。在广阔的乡土社会里,以农民为主,加上小手工业者、在乡知识分子和明末清初从农村兴起的各地商人,一起创造了像海洋般深厚瑰丽的乡土文化。庙堂文化、士大夫文化和市井文化,虽然给乡土文化以巨大的影响,但它们的根扎在乡土文化里。比起庙堂文化、士大夫文化和市井文化来,乡土文化是最大多数人创造的文化,为最大多数人服务。它最朴实、最真率、最生活化,因此最富有人情味。乡土文化依赖于土地.是一种地域性文化,它不像庙堂文化、士大夫文化和市井文化那样有强烈的趋同性,它干变万化,更丰富多彩。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至今还没有被充分开发的宝藏,没有乡土文化的中国文化史是残缺不全的,不研究乡土文化就不能真正了解我们这个民族。 乡土建筑是乡土生活的舞台和物质环境,它也是乡土文化最普遍存在的、信息含量最大的组成部分。它的综合度最高,紧密联系着许多其他乡土文化要素或者甚至是它们重要的载体。不研究乡土建筑就不能完整地认识乡土文化。甚至可以说,乡土建筑研究是乡土文化系统研究的基础。
内容概要
“鸡鸣三省醒”的廿八都,本是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但在清初,因福建先有南明隆武朝,后有耿精忠之乱,再后来又有郑成功家族割据台湾,致使浙闽边境的仙霞岭成为“准”边疆地带。出去军事需要,清廷必须保证仙霞岭驿路的通畅。畅通的驿路,则为后来经贸运输业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廿八都的兴起正是以此为背景。本书作为“乡土记忆丛书”之一,将为您介绍这个深山古道大集镇,介绍它的环境与布局、商铺作坊、住宅、庙宇等等,带您去感受这个古镇的乡土记忆。
书籍目录
总序自序第一章 深山古道大集镇第二章 兵家之地·枫岭营署第三章 移民社会·四大家族第四章 环境与布局第五章 商铺作坊第六章 住宅第七章 庙宇第八章 桥、亭、粮仓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深山古道大集镇 廿八都是冈驻军和交通运输业而发展起来的一个集镇。它地处浙江省西南端的仙霞山脉之中,属浙江省江山市管辖。廿八都的西面与江西省广丰县接壤,南面与福建省浦城县接壤。当地人常用“一脚踏三省”或“鸡鸣三省醒”来形容廿八都,确实不算夸张。 廿八都之名形成于南宋。当时江山境内十二乡,自东北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共分四十四都,廿八都排名第二十八。如今的廿八都镇,辖浔里、花桥和枫溪三村,建成区的占地面积约30公顷,人口约3600人,分属69姓。 浙闽赣交界处,横亘着号称“浙江山脉之祖”的仙霞山脉。廿八都就坐落在仙霞山脉之中。一般说来,像这种三省交界的山区,由于交通不便和耕地缺乏等原因,往往经济发展落后,是政府无暇顾及的“三不管”地带。然而,廿八都镇却似乎是个例外。它不但为旧时官府重视,而且在其鼎盛期的晚清至民国年问,拥有浔里街和枫溪街两条各长约400米的街道,街边的店铺和作坊总数将近200家,市场繁华程度几乎与江山县城不相上下。 为什么廿八都会发展成如此繁华的集镇?这还要从跨越仙霞岭而连通浙闽的仙霞古道说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