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刘宗洪 等 著  页数:451  

内容概要

  《长江三角洲地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收录了这次研讨会的经典论文。论文涉及的范围很广泛,有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就的研究,这种研究又不是泛泛而论,而是寻找一个功入点,加强提炼、阐述,具体包括: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与发展问题;社区服务问题、民营经济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群众监督新路径问题、优势产业发展问题、外来人口管理问题。另外还涉及到许多课题:有对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党组织功能转换问题的研究;有对和谐社区建设问题的研究;有对生态上海、苏州、宁波建设问题的研究……  长江三角洲地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是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科研处和宁波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的。通过理论研讨会,一方面为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旨在理论层面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进一步促进改革开放;另一方面为了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尤其是党校系统理论研究工作的合作、交流,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作出贡献。

书籍目录

一等奖: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与发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解放——基于时空维度的分析基层党内选举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二等奖:三十年来执政党对改革开放宝贵经验的总结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解放意义改革开放三十年与城市社区服务发展——以上海为例党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中的结构和活动机制有序性之我见关系与纽带:政府与社会“合作治理”下党组织功能定位——基于义乌“市场党建”成功实践的理论启示三等奖:村民自治中“村支两委”解析“一线工作法”:改善民生的科学治政路径民营经济先发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困境与路径选择——州为分析对象民营企业家自主创新心智模式比较分析——基于宁波民营企业的经验总结 经济全球化语境下的宁波对外开放——纪念改革开放30年改革开放三十年民营企业产权制度演变研究——以舜宇集团为例入选论文:改革开放与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的整合与重塑对改革开放三十年若干热点难点问题的回顾与思考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党员主体地位的主要探索困境与出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视角下当代中国民主建设解析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政策:发展历程与提升路径从制度创设、制度危机到制度创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群关系建设的历史探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执政资源开发的互动——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30年:历程、绩效、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党群关系建设方式的转变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流失原因的思考以基层民主引领新农村建设——对太平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新时期党建目标的与时俱进和主要特征研究三区联动:大学集聚的老工业区转型路径——上海市杨浦区的实践与探索拓展社区党组织的社会功能推进社区治理和社会管理创新从改革的应然阶段到改革的必然阶段——从依法改革到科学改革论榜样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实现机制互联网时代的反腐倡廉——信息技术之作用空间分析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思考宁波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成效、缺失及其完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研究——以“绿色浙江”为例完善县(市、区)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党建工作的主要经验民营经济三十年发展的经验与前瞻——宁波的个案分析宁波帮与香港回归——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解放思想与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宁波港口经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平等自愿守约:共推长三角信用一体化——以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为例慈溪家电产业集群:自组织演化路径、生产模式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党发展观的历史演变研究建设服务型政府在宁波的探索论党的执政为民理念的创新发展社区发展: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现实路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的作用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转型期浙江宁波行业协会的考察宁波港口发展与城市经济互动关系实证研究县域外来人口集中居住研究——基于宁波鄞州的个案考察治理视域下完善城市社区自治的对策考量——以宁海为例市场型产业集群企业国际化路径实证研究——以义乌小商品集群企业为例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升——以安吉县个案分析为例后记

章节摘录

  一等奖: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基层党组织  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梅丽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深入推进,上海各级党组织围绕党、党员、群众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初步构建了具有上海特点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组织和工作机制。  一、创新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体系:变封闭为开放  在传统的单位制度下,基层党组织建设基本上是围绕单位制进行的。但是,随着单位制的逐步弱化与户籍制度的松动,特别是具有自主性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的大量涌现,使得原有的围绕单位制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封闭模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形势要求。为此,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各级党组织突破传统的行政化的组织建设模式,初步构建起社会化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格局。  1.将组织内组织扩展为组织间组织,实现基层党组织网络的区域化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新兴的“两新”组织或因业主不认同,或因规模小、党员人数少、流动性大,难以按照传统的设置方式建立党组织。为此,上海各级党组织开始突破原有组织设置的局限,逐渐将单位党组织扩展为区域性党组织。1999年6月,上海浦东新区潍坊新村街道党工委针对辖区内楼宇大量涌现,在楼宇内工作的党员不断增多,但楼宇内企事业单位因所有制、经济形式、行政隶属关系、用工制度不同而存在建立党组织难、开展党的活动难、党员教育管理难等问题,在嘉兴大厦建立了上海市乃至全国第一个不依托单位而是依托整幢商务楼宇的联合党支部,以此作为“一级组织”对嘉兴大厦内的党员进行教育管理。2002年8月,静安区静安寺街道在中华企业大厦又创设了上海第一个“党员服务点”,作为多个经济组织的党员共同参与的活动平台。这种由属地党组织牵头、以楼宇为单位建立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点的工作模式,后来被统称为“支部建在楼上”。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长江三角洲地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