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陈斌 页数:476
Tag标签:无
前言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明代诗歌及其理论研究的论著发表量很有限。八十年代后期,竟陵派、公安派和其他明代诗歌流派的研究兴起,此后,明诗及明代诗歌理论的研究一发而不可收。2007年,我们在武夷山召开的明代文学学会年会,收到的诗文(主要是诗歌)论文,大大超过小说和戏曲。近二十年来,明诗及明代诗歌理论的研究队伍正在壮大,优秀的成果不断涌现,出现了可喜的局面。近二十年来明诗和明代诗歌理论的研究,除了作家、流派和专书的研究之外,还有整体的诗学研究、发展史的研究、复古理论的研究等等。在我看来,明诗和明代诗歌理论的研究虽然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比起唐诗、宋诗甚至是清诗,似乎只能说是起步,或者说刚刚进入一个比较正常的研究时期,很多问题还有待于关注和研究。 明代中古诗歌接受与批评,就是一个很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课题。中古诗歌,经过隋唐、唐宋、宋元、元明的改朝换代,兵焚水火,完整传世的别集只有《陶渊明集》等少数几种,总集也只有《文选》和《玉台新咏》等。明人有意识地对中古诗歌进行搜集和整理,冯惟讷的《古诗纪》、张燮的《七十二家集》、张溥的《百三家集》,都是大型的中古文学总集。钟惺、谭元春的《古诗归》、陆时雍的《古诗镜》、曹学佺的《古诗选》等,都是重要的古诗选本。
内容概要
《明代中古诗歌接受与批评研究》动态考察明代中古诗歌批评的演进趋势,全文采取历史演进与主要问题揭示相结合的方式,选取明代中古诗歌批评不同时期的主导现象进行翔实分析,力求通过史实层面与问题层面的细致梳理,突出其主要理论意义。本文认为视角的冲突或互补构成了明代中古诗歌批评发展的内在矛盾,并引起了观念的相应变迁,从而推动批评的演进。
作者简介
陈斌,1967年生,江苏省淮安市人。先后毕业于南京大学(2000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古诗歌与明清诗学,日前主持全国高校占籍整理出版项目“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的整理与研究”。
书籍目录
序引言第一章 明七子与“古体宗汉魏”第一节 明七子与“古体宗汉魏”说一 明前期对古体创作传统的诉求二 李梦阳、何景明与“古体宗汉魏”之倡扬三 李攀龙、王世贞对“古体宗汉魏”的调整第二节 前七子汉魏诗歌观的诗学取向第三节 拟古: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一 七子派拟古的主要类型及方式二 对拟古的反思及诗学意义第二章 嘉靖六朝派及其诗学承担第一节 六朝派及其形成一 吴中六朝派二 金陵六朝派三 杨慎及同调第二节 杨慎等人对六朝诗史的理论把握一 “以艺论”的鲜明立场与对六朝“绮靡”的辩护二 对六朝开启唐诗的论证第三节 六朝派拟习活动与正、嘉诗风之转变一 六朝派拟习活动及特点二 六朝派拟习活动与正、嘉诗风之易型第四节 七子派与六朝派的宗尚对峙及其他第三章 辨体与中古诗史批评及建构第一节 明前期中古诗史观及主要命题一 宋濂、王讳、吴讷的中古诗歌流变盛衰论二 高株、周叙与五古典范的选择三 李东阳以声辨体与“古不可涉律”说第二节 七子派中古诗史观及主要命题一 李梦阳、何景明的诗史观与陶、谢论二 徐祯卿论汉魏诗歌源流三 陈沂、胡缵宗的诗史观及乐府声调论四 李攀龙与汉唐五古比较论五 谢榛对法度的强调与五古形式流变论六 王世贞的中古诗人风格比较及陶谢论第三节 胡应麟与中古诗史辨体体系的建立一 中古各体诗歌流变的辨析二 本色的界定与家数的品评三 对中古诗歌美学风貌的把握第四节 许学夷对中古诗史辨体体系的完善一 中古诗歌的源流与正变二 情兴与体制:汉魏诗歌本体论三 陶谢诗史地位的评价第四章 晚明古诗选本及其批评倾向第一节 钟惺、谭元春《古诗归》与性灵说一 《古诗归》的诗学背景与宗旨二 《古诗归》选目之检讨三 《古诗归》的批评特色第二节 陆时雍《古诗镜》与神韵说一 《古诗镜》的诗学背景与宗旨二 《古诗镜》选目之检讨三 《古诗镜》的批评特色附录:明代中古诗歌的文献整理一 弘、嘉间中古诗集、别集的重刊与校辑二 明代中古诗集的编选主要征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明七子与“古体宗汉魏” 第一节 明七子与“古体宗汉魏”说 从表面理解,七子派的“古体宗汉魏”似乎单纯从规范古体写作角度,来探讨汉魏诗歌典范性,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明人学诗、论诗有着浓烈的古典情结,尤其是对代表古典诗歌艺术高峰的汉唐诗歌,始终抱着虔诚崇敬的心态。通常认为,明代诗学以古典主义思潮的汹涌澎湃为基本特征,其复古旨趣的形成,既出于士大夫重振汉文化的历史使命感,也来自对恢复古典审美理想的强烈诉求。①关于后者,当代学者认为这是明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及其发展变迁轨迹作了全面深刻的反思之后才提出的复古主张。从中唐开始,古典审美理想走向解体,诗歌向着“理性化、散文化,以诗言理叙事”与“感性化、俗化、技巧化”方向分化与衰落,至明中期,“重倡古典审美理想,整顿古典诗歌创作的局面,力图恢复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就成为人们唯一的选择,因而也成为一种时代要求。”②这股复古思潮,以前后七子文学复古运动及其“古体宗汉魏,近体宗盛唐”为鲜明理论标识,旨在引导人们超越宋元、以汉魏、盛唐诗歌为师,恢复古典诗歌的审美特质。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古体宗汉魏”是如何确立起来的?与宋元以来对古体不振的反思、严羽以“汉魏晋”为师的学古主张,究竟存在怎样的历史关联?早在明初,“古体宗汉魏”即已在酝酿中,构成了前七子复古的序曲前奏,我们的研究也当由此起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