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社会中的价值分配和经济运行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孙伯良  页数:271  

前言

  知识经济时代是从工业经济时代发展过来的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受到深刻的影响,知识经济首先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因而在经济领域所带来的变革和影响已经相当显著。各国的经济政策也随之改变,以发展知识经济为主要目标。我国在1996年提出要利用信息化实现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战略,2006年又进一步提出了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这意味着我国也开始步入知识经济社会,但我们刚从工业经济时代走过来,而工业经济的价值观念、管理方式、经济运行方式都与知识经济有很大的区别。然而,工业经济的传统观念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在知识经济来临之际,我们在意识形态、经济机制和经济行为等方面仍然以工业经济的传统习惯去看待,去行事,这将严重影响知识经济的发展。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如何发挥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如何处理创新主体的智力劳动与物质资本的关系、如何实现创新成果的价值和分配剩余价值、如何建立新的经济运行方式和激励机制促进知识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给予回答和解决。

内容概要

本书由导论和上中下三篇构成。    导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分配和经济运行的目的,一是要在知识经济的新形势下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二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实践。    上篇是知识经济篇,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与工业经济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在生产方式、生产力标志、科学技术发展层次等方面的区别,阐明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特征、知识生产力的特点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新变化。说明了知识经济是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时代。    中篇是价值和价值分配篇,本篇首先从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出发,重申了总体工人概念,强调了社会劳动创造价值,明确了在社会分工序列中的所有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批判了部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仅仅归结为直接生产领域的体力劳动的错误观点,阐明了直接生产领域和非直接生产领域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是凝结价值的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从而厘清科学研究、技术发明、知识传授、管理咨询等智力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这一事实。在此基础上,联系知识经济的产业特征,提出了智力劳动价值论,批判了知识价值论替代劳动价值论的错误倾向,从知识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知识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区分,证明了在知识商品生产中创造价值的是智力劳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作为智力劳动的产物,在被应用到生产过程中时能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使用价值,形成更多的社会财富,但它没有创造价值,仅仅是转移了自身的价值。创造价值的只是创造知识、运用知识的智力劳动和其他配套劳动。智力劳动价值论阐述了智力劳动在知识生产和知识运用及在社会价值和社会财富创造中的重要作用,证明了智力劳动是知识经济的主导性生产要素和中心生产要素,从而在价值分配中智力劳动要素应占有纯剩余。在价值分配理论的论述中对“知识资本”(知本)概念提出了质疑,认为知本相当于物质资本中的不变资本,它占有剩余是不合适的,智力劳动要素是创造价值的可变要素,所以应该建立“智本”范畴才是科学的。在分配理论中还论述了智本占有剩余的正义分配性。    下篇是知识经济运行篇,在对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运用的一般生产过程考察的基础上,分别对知识经济的创新研究和组织结构、知识经济中的企业组织和经营方式、知识经济中的激励方式进行了研究。知识经济中最根本的是知识生产,而知识生产就是不断地创新,从而得出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根本推动力的结论;创新需要一定的组织机构,本篇中提出了组建学科性公司,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微观组织的观点;创新需要实践,创新成果需要运用,来改造我国的传统产业,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本篇中提出了精功拟合、互联经营的企业组织和经营方式;创新需要激励,本篇在分析了知识型劳动者的特点和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后,强调了创新激励方式的重要性,提出以“人本激励”作为知识经济运行的主要激励机制的观点。

作者简介

孙伯良,1956年11月出生于浙江慈溪,经济学博士,教授,现任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长期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管理的研究,关注现实中的创新案例,重视学术前沿问题。曾主持国家社科规划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5项。独立出版专著3部,合作出版专著3部;在《经济学动态》、《经济科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复旦学报》、《经济学家》、《改革》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主编《经济学概论》、《企业战略管理》等教材多部。担任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管理研究会副会长等学术兼职。

书籍目录

前言导论 第一节 知识经济已来临  一、“世界工厂”促使我们走向知识经济  二、知识经济的新特征和新规律的探求 第二节 传统经济学理论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资本为中心的经济学理论对知识经济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  二、传统经济学诸多原理已经不适应知识经济的运行  三、劳动价值论需要进一步发展 第三节 建立知识经济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创新经济学理论 第四节 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关键是发展劳动价值论  一、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始终与劳动价值论相联系  三、正确理解劳动概念是发展劳动价值论的根本上篇 知识经济啊代 第一章 社会经济时代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经济时代演变的内因  第二节 三大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   一、农业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   二、工业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   四、三大经济时代的资源利用和生产特征 第二章 知识经济的生产特征  第一节 知识经济对三大产业的影响   一、知识经济是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   二、知识经济对一、二产业的改造   三、知识经济对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二节 知识经济中生产特征的总体分析   一、生产过程的总体特征   二、生产过程的特点   三、产业结构特点   四、经济组织的合作性  第三节 科技知识的生产特征   一、科学和技术相互促进知识生产   二、科技知识生产的广泛联动性   三、科技知识生产依靠人的知识积累——学习  第四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发展特征   一、现代科技影响下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征   二、现代科技及运用现状   三、新材料的开发利用现状  第五节 知识主导经济发展   一、 知识积累促进人力资本形成,提高资本运行效率   二、知识推动分工精细化、产业国际化 第三章 知识经济时代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第一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难产力   一、知识生产力的形成   二、知识经济对生产力的重望  第二节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方式  第三节 知识经济推动社会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巾薯知识经济翻代帕价值和价饵扫配中篇 知识经济时代的价值和价值分配 第四章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劳动  第一节 片面的劳动概念给理沦和实践带来的困惑   一、劳动内涵随着时代而发展   二、传统的劳动概念给理论和实践带来的困惑  第二节 知识经济社会中劳动重心的转换和劳动概念的拶展   一、社会分工序列中担任一定职能的都是劳动者   二、智力劳动者日益成为社会劳动的主体  第三节 我围新生各阶层人员也是社会主义劳动者 第五章 准确理解《资本论》发展劳动价值论  第一节 劳动价值沧面临的挑战   一、对劳动价值论的种种看法   二、有些教科书对劳动价值论的表述不符合《资本论》厚意  第二节 运用辩证法发展劳动价值沦  第三节 正确理解知识经济中的“科研劳动价值”   一、创造价值的是“总体工人”的社会劳动   二、科学研究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三、创造性劳动的价值创造和转移 第六章 智力劳动价值论 第七章 分配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第八章 智能要素主控社会剩余的分配 第九章 智本范畴的形成下篇 知识经济的运行 第十章 知识生产和主体要素 第十一章 锐意创新 增强知识经济发展动力 第十二章 精功拟合 创新企业运营方式 第十三章 “人本激励”创新企业管理机制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导论  与时俱进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第一节知识经济已来临  知识经济在当今世界无异于一场悄然兴起的革命,它正在强烈地冲击着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伴随着一种经济形态而来的是一种新的人类社会的文明,虽然这种新的文明还处在“冰山半露”的朦胧状态,但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对整个世界所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在经济领域所带来的变革和影响已经相当显著。  1995年当联合国文件中首先使用“知识经济”一词时,我们只是朦胧地了解知识经济是怎么回事,知道它与信息化是联系在一起的,同时意识到知识经济即将来临。在新的形势下,党中央及时提出利用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路,在这一时期,中国高端制造业迅速发展,在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中遇到的核心技术问题使人们认识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进行自主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2006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会议提出了至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这是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之后党中央作出的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又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和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应对全球挑战、面向我国经济社会当前和长远发展需求做出的战略抉择。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神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这次全国科技大会是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建设时期的标志,也是我国步人知识经济社会的重要里程碑。

编辑推荐

  知识经济的来临强烈地冲击着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在经济领域所带来的影响已经相当显著。《知识经济社会中的价值分配和经济运行》深入分析了知识经济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的深刻变革,工业社会中以资本为中心的生产力特征已逐步演变为以知识为中心的生产力特征;在论述智力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本范畴,论述了智能要素主控剩余分配的理论;通过考察知识经济的运行特征,阐明了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进而阐述了创新的微观基础的构建形式、传统产业创新的组织方法和创新人才的“人本激励”方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知识经济社会中的价值分配和经济运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读经典,跟大师交流
  •   研究知识经济的一部力作!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