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3 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 作者:赵启正 页数:30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1996年4月26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参观浦东。他说:“浦东开发的决策是英明的,规划是周密的,办法是聪明的。”
1996年9月8日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参观浦东。他非常仔细地考察了浦东开发的政策和投资环境,希望浦东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加强合作。
作者简介
赵启正,1940年生于北京。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核物理专业。曾在中国核工业部第二研究设计院、航上海广播器材厂工作二十余年,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厂长等职务。
书籍目录
序引言第一章 浦东开发——迟到的历史跨越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的呼唤第三章 面向世界的浦东规划第四章 金融先行——浦东开发的点睛之笔第五章 筑起科技与人才“两个高地”第六章 浦东的招商引资“奇”在哪里第七章 浦东开发——带动长三角的“龙头”第八章 台湾“亚太营运中心”计划的夭折与浦东开发的成功第九章 上海与香港——亚洲经济走廊上的两盏“明灯”第十章 惜土如金,进浦东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 “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创新第十二章 浦东开发是社会的全面进步……结束篇附录跋
章节摘录
1949年上海解放后,陈毅市长也曾经有过开发浦东的设想。他用睿智和深邃的目光眺望黄浦江东岸,动情地说:“浦东是块处女地,一江之隔,就变成了遥远的地方,多可惜啊!”但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使他无力顾及。后来的历届上海市领导也都曾一再将浦东开发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都由于发展生产的现实要求压倒了发展城市的长远利益而只能作罢。上海,这个共和国的长子,当时每年需向国库提供近六分之一的财政税收,而无力改变自己的面貌,浦江涛声依旧,浦东面貌依旧。 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的“鞭打快牛”和不断的“挖潜”,终于使上海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这座城市已经开始落后于许多兄弟省市的前进步伐了。压力终于转化成为人们强烈要求改变现状的巨大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鼓荡起解放思想的春潮,深圳等沿海经济特区结出的改革开放的硕果,在黄浦江两岸激起了开发开放浦东的思想涟漪和智慧火花。从此,上海开始酝酿重新改造大上海的地方战略。 1984年底,国务院改造振兴上海调研组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制订了《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汇报提纲》,提出了南下、北上和东进改造与振兴上海的三个方案: 南下,就是开发吴泾、闵行、金山一直到杭州湾; 北上,就是开发吴淞,宝山,与建设中的宝钢连为一体; 东进,就是开发开放浦东,重塑现代国际大都市。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大运河是历史,长城是历史,浦东开发也是历史。 ——法国总统 雅克?希拉克 浦东开发的决策是英明的.规划是周密的,办法是聪明的。 ——俄罗斯前总统 叶利钦 浦东开发是世界城市开发中的一个非常独特的成功例子,世界上几乎所有城市开发事先都未经过全面规划,因此城市建设的随意性很大,效果并不好。而浦东是经过仔细规划后再进行建设,这非常可贵…… ——挪威国王 哈拉尔五世 你们正在进行一场世界奥林匹克建筑大赛,这是浦东的骄傲,也是联合国的光荣。我祝你们成功。 ——联合国前任秘书 长加利 如果我再年轻一点,我一定来浦东投资。 ——美国前总统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浦东宣布开发开放之初,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认为不过是一句口号。但我认为是真的。现在看来。我说对了。许多美国人并不了解中国,他们不知道,中国人只要想干一件事,就一定能干成。因为你们能把资金、人力、物力集中起来办大事。 ——美国前国务卿 基辛格
编辑推荐
1996年4月26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参观浦东。他说:“浦东开发的决策是英明的,规划是周密的,办法是聪明的。” 1996年9月8日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参观浦东。他非常仔细地考察了浦东开发的政策和投资环境,希望浦东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加强合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