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 作者:樊锦诗 页数:590 字数:64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敦煌研究院学术文库: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这是目前为止学术界有关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与敦煌藏传佛教专题研究的第一本论著,也是我院文献所长期以来从事敦煌吐蕃文献与石窟研究的成果之一,因此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旁塘目录》与敦煌密教
T-shaped inscription frames in Mogao and Yulin caves,a reliable
criterion for dating
密教“心月轮观”的学理与实践——以敦煌石窟为例
谁主沉浮——莫高窟吐蕃时期《维摩变》的图式及其语境转换
中晚唐敦煌吐蕃式绘画刍议——兼议莫高窟第14窟北壁壁画
工匠的语法与窟主的心声——奖于蕃据时期敦煌石窟中屏障画的几个问题
生天:《弥勒变》《天请问变》的流行与对应——吐蕃时期敦煌经变对应问题研究之一
敦煌壁画中吐蕃赞普像的几个问题
小议敦煌壁画中的蕃装人物
莫高窟吐蕃期洞窟第359窟供养人画像研究——兼谈粟特九姓胡人对吐蕃统治敦煌的态度
莫高窟第361窟的中唐供养人——莫高窟第361窟研究之三
吐蕃时期敦煌石窟壁画修筑者中的粟特人
关于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西方净土变》一以十六观图为中心
莫高窟第l54窟的《金光明最胜王经变》研究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法华经变》小考——以莫高窟第159窟为中心
敦煌莫高窟吐蕃统治时期的《金刚经变》研究
……
章节摘录
从上述遗例可看出,北魏时期(约5世纪)墓葬壁画开始流行正面墓主画像,典型布局是墓主端坐于帷帐之下、屏风之前。有学者推测这种正面墓主画像是受到佛教艺术影响的结果,而有趣的是作为一种固定样式的墓葬艺术后来又反作用于佛教艺术。尽管唐代墓葬中已经不再流行墓主画像,但上述空间布局的手法却在蕃据时期的敦煌石窟中找到新的存在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墓室壁画中墓主画像身后的屏障只是作为背景而象征性地存在,是“示意图”的,因此在许多作品中屏障上并没有图像,此外屏障以正面或侧面的姿态出现在观者面前。敦煌石窟中正壁龛内的屏障画在营建一座石窟中的尊位之时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龛以三维建筑的形式表现,“主人”以三维的雕塑表现,而屏障则环绕“主人”身体,以二维形式绘制在龛内壁面之上,一律以正面姿态出现,并成为重要的绘画表现媒介。很显然这种表现手法是“真实再现”与“视觉转译”的成功结合,并日臻成熟,最后形成程式化的表达方式。 3.正面端严——上下两栏障与屏的组合。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中的画屏大都处于较下的位置,与屏障在居室或佛寺殿堂中的位置相当。以莫高窟第231窟为例:南、北、东三壁的壁画分上下两栏(上栏约占整壁高度的三分之二),其配置多为每壁上栏绘三铺或两铺经变画(东壁门上方为阴嘉政父母供养像),在与每铺经变正对的下栏则绘四曲画屏(图7)。 这种分上下两栏,上为大幅或巨幅画面、下为多曲画屏的形式初见于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山东临朐海浮山崔芬墓的东、北、西三壁(图8)。但这种布局在北朝时期山东或其他地区是一个孤例。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