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胡亚权 读者出版集团,甘肃教育出版社 (2011-04出版) 作者:胡亚权 页数:382
Tag标签:无
前言
《读者》创刊30年了。30年来,《读者》杂志始终保持着心灵读本的品位,传承了雅俗共赏的风格,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在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胡亚权、郑元绪、彭长城三位同志都有新作即将付梓,我在这里表示祝贺!1981年4月,在时任甘肃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的曹克己同志领导和主持下,胡亚权、郑元绪创办了《读者文摘》。次年彭长城同志到编辑部,从那时起,亚权、元绪和长城同志一直在为这本期刊工作,三个人都是编辑出身,后来渐次主持《读者》杂志的工作。亚权、元绪在《读者》杂志前后工作了十四五年,亚权现为省政府参事,元绪已退休多年了。长城同志现为读者出版集团的副董事长和读者股份公司的总经理。可以说,这三位同志不但是《读者》三十年发展壮大的见证人,而且是《读者》三十年栉风沐雨的亲历者,他们是《读者》的塑造者、操盘手和掌门人。是他们与几代读者人一起,在甘肃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了《读者》发行量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奇迹。读着书稿,时不时地被他们对《读者》杂志舐犊情深般的热爱与眷恋所感染:时不时地被扑面而来的职业出版人的忠诚与坚定而感动;而当读到他们当年办刊、营销的几多经验体会时,又会感悟到《读者》成功中的智慧与艰辛。初来甘肃工作时,同外地的朋友谈起《读者》杂志,常常是一些人知道《读者》却不知道《读者》在甘肃,当我告之这个事实后,有人脸上会露出莫名的诧异。这些年来,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直接参与了2006年1月读者出版集团(原甘肃人民出版社)的转企改制,指导了2009年12月的读者出版集团股份制改造,也见证了《读者》发行量突破1000万份的时刻,还与《读者》的同志一起,到美国和宝岛台湾搞过《读者》海外市场的拓展,使我对《读者》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于《读者》这样一个大刊、名刊为什么生长在甘肃这个问题,也渐渐找到了答案。简言之,甘肃的悠久丰厚的文化资源是培育《读者》的肥沃土壤,甘肃特有的文化精神是催生《读者》并使它发育成长的支撑。甘肃是中华文化的资源宝库。史前文明的大地湾文化上溯历史8000年,古丝绸之路横贯甘肃全境,敦煌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红军长征会宁会师,西路军血战河西,还为甘肃留下了许多红色文化资源。如此丰富的文化土壤滋养了一代一代甘肃的文化人,也不断深化着他们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甘肃的文化精神。这种精神在《读者》这个杂志上得到了比较典型的体现。一是包容。甘肃的文化从根上说就是开放包容的。1600年前,莫高窟初建,敦煌成为中华文化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相互碰撞的一个交汇点,北方和西域少数民族在这块土地上逾千年的进退战和,形成了区域文化的多元特点。《读者》也是包容的,文摘类刊物必须兼收并蓄,《读者》的LOGO就是一个采集百花的小蜜蜂。开放包容成为《读者》30年来坚持不辍的一个办刊指针。二是坚韧。自唐以降,甘肃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清时被李鸿章称:天下贫瘠者无如陇右。世世代代的甘肃百姓无一不是穷毕生之力与严酷的自然相抗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生存。这样的存在上升为意识,就是“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也就是肯于付出,长于坚持。读者人是坚韧的,三十年来,刊物越办越好他们没有沾沾自喜,家底越来越厚他们仍在过紧日子,“快餐文化”来了他们不跟风,时下高返点、大回扣的营销手段他们不追捧,始终坚守“内容为主,读者至上”的理念。似乎有些“老旧”,有点“迂腐”,但正像彭长城同志在书中所讲“一生只做一件事,任尔东西南北风”。三是创新。有交流碰撞就有创新。甘肃的文化是开放包容的,读者的精神是坚持创新的。逻辑是如此,事实亦如此。《读者》要打造“百年老店”,这是读者人的共识;纸质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多重挑战,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创新,这也是读者人的共识。读者人迈开脚步了,尽管还没有甩开膀子、迈开大步,但每一步都是扎实的。读者电纸书出来了,读者新媒体大厦在建设中,核心期刊群、数字出版、动漫、物流等业务版块的集团产业规划也是呼之欲出。借彭长城同志《让(读者)御风而行》、胡亚权同志《读者往事》、郑元绪同志《读稿笔记》三本出版之际,谈了些对《读者》的认识,这也是《读者》给我的教益。再次对三位《读者》的掌门人及全体读者人表示由衷的敬意!祝愿《读者》杂志越办越好!
内容概要
《读者往事》系《读者》杂志前任常务副主编胡亚权长期从事编辑工作所撰写的期刊研究论文、编辑工作的心得体会,以及对《读者》杂志办刊历程的回忆性文字及其他序跋等。读了《读者往事》这个集子,也许你就读懂了《读者》背后的秘密。
作者简介
胡亚权,中共党员,编审。1944年出生于甘肃武威双树沟。196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1971年分配到甘肃人民出版社,历任编辑、读者文摘编辑部负责人、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甘肃人民出版社开发部主任、《读者》编辑部主任、《读者》常务副主编、《读者》顾问、《读者欣赏》主编等职,现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胡亚权供职出版业40余年,尤擅期刊出版工作,是《读者》创始人之一,还创办过《妈妈画刊》《读者欣赏》等杂志。2004年中国出版者协会授予他第五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2008年12月,新闻出版总署表彰改革开放30年来为我国出版事业作出历史贡献的100位从业人员,被授予“中国出版荣誉纪念章”。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建国60年感动甘肃人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书籍目录
上卷:《读者》解读解读《读者》《读者》的历程《读者》办刊之道《读者》的做法和理由2000年的《读者》我与《读者》《读者》与兰大《读者》答读者问《读者》的LOGO附:他们有道德底线,那就是真善美《读者·乡村版》发刊词《读者欣赏》发刊词创刊一年与美同行欣赏使生活高尚写在《读者欣赏》100期生命之华中卷:刊物的事大众传播和办刊的艺术办刊的误区杂志十题编辑的“七识”下卷:飞鸿雪泥《影响世界美术史的100幅名画》序千古一帖话《兰亭》皇帝画家赵佶石鲁是这样一个名字棋士吴清源磨砺成才文征明跳蚤市场、老卡和黑白照片缤纷色彩JerrySchatzberg的化境英雄八年后到卢克索看神庙去品味经典17篇走进大山书缘辩论赛的记忆《卷首语》的卷首语插图展前言附:大事记历任领导供职人员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所以,杂志本身的两种价值(需求价值和商品价格),是两个互为制约而又相互关联的指标。杂志社一方面应尽量满足读者需要,扩大需求价值,另一方面,应全力降低成本,最低限度地保持商品价格,才可以提高杂志的预期选择率,即发行量。五、杂志无须追求最大发行量。从杂志编辑部来看,杂志发行量当然是愈大愈好。因为在编辑成本外,投入基本的排制版成本后,达到零盈利点以上,一般地说杂志就可以赚钱。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如果在核算后,由于价格所限以及非营利等要求,不可能达到零盈利点,长期处于亏本状态,情形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例如有一份地方性画报,靠省上财政补贴支持,每一本零售价1元,而实际成本价加上出版理管费及发行费率,按1元零售价就要每册亏损5角。多印2万册,就要亏损1万元,印多何益?这份刊物的印数,可以在上级财政补贴的幅度内,达到主管部门的初步发行要求,又不至于使亏损超出补贴之外即可。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杂志有生以来便代表一种智慧的活动。杂志的作用,是从旧材料中编织新的故事,配合时代的潮流改写历史及传记,伸张已经被人遗忘的真理,使健康的知识更能适合人的口味,化玄奥的科学为应用的知识,向世界投以搜寻的光亮,发起新的运动并导引旧的运动,高擎警钟,使酣睡中的人们自梦中惊醒,扭转那些向后张望的头颅,使它目向前方 ——美国《独立周刊》
编辑推荐
《读者往事》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