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 作者:郑阿财,朱凤玉 页数:15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随着梦驼铃声,穿越大漠,风沙翻飞,接近敦煌。 那是一个隘口,历史穿梭沙漠。敦煌向东,长安招手,胡商络绎于道,沾染一身汉地风味;敦煌西行,越过塔克拉玛干沙漠上点点绿洲,中亚是另一番胡旋回转的气息。然而站在东西交流的中间,敦煌充分感受其间滋味。西侧就是玉门关与阳关了——“春风不度玉门关”与“西出阳关无故人”,站在敦煌的位置上,绝对体会得出那份苍凉。敦煌,宛若守门员,扼住地理上一个特殊位置;仿佛沙漏,看尽历史中数次兴衰起落。 站在历史上,距今约1600年前,乐傅法师行经敦煌,巧见三危山恍若千佛的奇景。那抹不可思议的金光,撼动了他的心,更激发了他开窟的源泉,使莫高窟窟龛重现金光闪耀中的千佛之姿。之后,经历隋、唐、五代、宋、元,梦想层峦叠嶂;石窟于是层叠绵长,直至清代,方才梦碎窟残。 走近敦煌,乃立足东西交流的特殊位置,轻易翻阅历史的痕迹,听见漠里呼啸的风,恣意挲摩阅读着曾经的海市与蜃楼。 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在沉寂近千年后的重见天日,无以计数的古文物跃然眼前,当时斯坦因、伯希和等烛火通明彻夜于17窟内搜寻的行为,其实是将敦煌的历史重新翻箱倒柜。这五六万件的写本是四至十一世纪现实生活的活化石,是中国中古社会的面貌证明。750多个窟龛,为数45000平方米壁画,是中古生活的影像长廊,一幅幅历史的老照片,正为我们纪录着过往的生活百态。 走进藏经洞,宛如走入博物馆,生活片段一幕幕重新上演;走进石窟,则仿若进入美术馆,划时代的纪录一幅幅再现眼前。壁画中的州、县学堂的布局,学郎雁行有序的情景与助教体罚学生的影像,依稀可见。藏经洞中《千字文》、《开蒙要训》、《太公家教》、《辩才家教》等童蒙教材,历历在目;孩子们习字的《上大人》、学生日课与老师批改的《千字文》作业,依旧是朱墨烂然;风行至今的九九乘法,也赫然在焉。学郎们抄写在卷末、书背那一首首涂鸦似的诗歌,正向我们倾诉着勤奋志学、勤工俭学、向往爱情,苦闷而稚嫩的心情。 再也没有比这更真实了,当我们走近敦煌,走进文书与壁画中,眼前依稀出现了唐五代敦煌城里孩子上学的情景,“寺学”里学童们朗朗的读书声与法师诵经练就出的悠扬讲述声相映成趣。调皮犯错的娃儿同样的下场,卷起裤管,挨着藤条,眼角还泛着泪光……一幕幕,有如走马灯。 于是明白,当走近敦煌时,须弥如芥子,时光若飞梭,那故事正与我们诉说从头……
书籍目录
引言官学寺学的教育体系 汉化主体下的官学 佛教昌盛中的寺学多体多用的童蒙教材 习字初阶《上大夫》 敦煌扩编《千字文》 易解难忘的《开蒙要训》 宋初流传《百家姓》 古老算学《九九表》 史诗教育《古贤集》 自然教育《孔子备问书》 太公诱童凭《家教》 老父叮咛《严父敦》 新娘锦囊《训女文》 寺学自编《辩才家教》 《明心宝鉴》的老源头胡汉交融的双语教学 汉藏对音的《千字文》 蕃汉对照西夏《杂字》教育实施的现场重建 学郎的体罚与写真 学生的作业与批改 学生的模拟考试卷学郎生活的真情指数 男儿志学也抒怀 学郎的情绪与感情 学郎的苦闷与戏谑 勤工俭学抄书郎图版目录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